冯俊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成为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对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地区及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据报道已有50多个沿线国家表示支持和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了做好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实施工作,让“一带一路”建设开好局,打好基础,取得预期成效,我认为,做好国内和国际各类官员的培训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寻找政治外交最大公约数
2013年9月,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设想。同年10月,习近平在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提出了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2014年11月8日的APEC互联互通伙伴对话会上,习近平说,互联互通“应该是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应该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这是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
如何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战略构想和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让国内的领导干部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官员更加清楚地了解和积极参与这一重大决策和国际倡议中来,培训工作尤其重要。
2013年9月27日,两名外国人从西安唐代丝绸之路示意图前走过。图/CFP
一、 加强国内官员的培训。今年2月1日,中央召开“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2月11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在泉州召开,许多省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有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路和内容。但要充分发挥地方、部门和市场主体的主动性,真正形成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合力,避免“一窝蜂”地盲目上马、盲目攀比,在更大范围内宣传“一带一路”的战略目标和政策规划,还需要开展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的干部培训,中央政府相关部委要积极承担“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和规划内容的政策解读,让社会各方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系统认识和准确把握“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意义、规划内容、目标任务,以及企业投资合作机遇和可获得的政策支持等。
国内培训可首先从政府官员和国企高管入手,使地方政府和企业在规划、合作以及对外项目和投资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增强中国政府和企业对外合作项目和投资的针对性;注重企业海外投资成功的商业模式、海外投资风险控制以及跨文化沟通交流等方面内容的培训和学习;特别重视沿线国家的国家制度、典章规范以及宗教信仰,社会风俗、礼仪、民俗等方面情况的了解与学习。
二、加强沿线国家官员的培训和交流。开展面向沿线国家官员的培训和交流,让世界了解“一带一路”战略“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积极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与沿线各国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从国际政治格局来讲,首先,“一带一路”国家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价值,区域内热点问题不断,地缘政治关系相对紧张,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乃至中东欧都是大国角力的焦点区域,大国在伊朗、叙利亚、乌克兰等问题上进行博弈,俄罗斯力推“欧亚经济联盟”、欧盟积极推动“东部伙伴计划”、美国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和“印太走廊”设想等。
其次,“一带一路”国家多处于现代化建设阶段,面临突出的政治转制、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艰巨任务,国内政治经济的稳定性和成熟度较差,也容易引发区域和国家风险。
再次,大国利用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其战略推进中努力宣扬其价值观,给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取得沿线国家的理解、信任与支持制造了一些障碍。因此,我们要通过培训和交流,让沿线国家了解我们的“一带一路”战略,寻找政治和外交的最大公约数。
从世界经济发展来讲,虽然目前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沿线大多数国家的响应,但不可否认的是,沿线一些国家的民众对中国发展的认识还存在误区,认为中国是为了贪图廉价自然资源或能源而与他们合作,因而引起少数国家不了解情况的部分民众的反对声音,造成当地政府对同中国合作心存犹豫。
对沿线国家官员开展培训交流,除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与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的必要性、互利性和可行性等方面的内容,重要的是让沿线国家政府官员和民间组织了解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不是一个自利的或以邻为壑的构想,它是一个互利互惠、共享共赢的战略,在我们得到发展机会和利益的同时,他们会得到更多发展机会和利益。通过培训交流,让他们了解我们“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意图,建设时间表和线路图,扩大利益契合点,减少沿线国家政府和民众对我们的猜疑和提防。要了解当地人民最需要什么,分清所在国政府与所在国人民的想法是否一致,让我们的合作项目更接地气,更能满足当地人民需要。
从国际文化交流来讲,在更大范围内增进民心相通。“一带一路”国家处于东西方多个文明交汇的地区,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的矛盾与冲突、不同民族与种族的矛盾与冲突,呈现易突发、多样性、复杂化、长期化的特点,这些因素使得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可能面临文化、宗教方面的冲突。通过相关国家官员的培训交流,可以促进他们对中国的认识、理解与信任。通过国内相关培训院校和机构组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培训交流合作,让沿线国家更多的人能了解真实的中国,了解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和平包容精神,了解中国古丝绸之路的合作、互鉴和共赢的文化传统,消除沿线国家对中国是否存在文化扩张的疑虑。
明确培训中的角色定位
“一带一路”是国家的一项中长期战略,加强该领域的国内培训和涉外培训交流需要从长计议、系统筹划,明确政府、研究机构以及企业、培训院校在此培训当中的角色与作用。
首先,建议中组部加强“一带一路”的中央调训工作和地方培训的指导工作。每年在国家级干部培训院校和培训机构设立若干专题,按照分管领域对国内相关部委和省市领导干部分层分类开展专题培训。“一带一路”沿线相关的省、市委组织部门组织开展本地相关干部培训工作;建议外交部和国家级干部培训院校和有关机构合作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交使节的专题培训项目;建议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中,单列“一带一路”相关培训专题和项目。
其次,建议在“一带一路”专题官员培训中,注重将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成功的国际投资和国际合作项目经验转化为典型案例,在培训课堂中进行交流和分享,为更多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对外投资合作贡献经验和智慧。
再次,建议中央政府相关部门、研究机构,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相关金融机构如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上合组织开发银行以及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单位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国内外官员的培训,提供智力支持和经费支持。中央政府相关部门、研究机构重点做好国家战略规划和相关政策的解读工作,相关银行和机构重点要做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筹融资的制度安排、运作机制以及对国内企业融资政策方面的解读。同时,希望上述金融机构能够为外国官員的培训交流工作提供经费支持或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培训交流工作。
最后,建议“一带一路”相关专题的培训工作以有涉外培训经验的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院校和部分省市党校行政学院为主体,部分重点大学和相关省属大学参与,共同完成这一重要的战略任务。建议各培训机构综合运用多种培训方式方法,例如,通过专题讲座,可以让国内参训人员全面深入地了解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规划内容、政府和企业的职责、各地区功能定位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案例教学和现场考察,可使受训者集思广益、进行比较和经验借鉴;通过培训期间的问卷调查,了解政府和企业在“一带一路”推进中的创新举措、面临的困难以及其对策建议等。在涉外培训中,还可以展开访谈、座谈,了解国外官员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识、顾虑和建议,并形成决策咨询报告;建立涉外学员档案,训后进行定期邮件回访,增进情感沟通,并收集他们对于后续培训交流的建议。
总之,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加强国内官员培训对于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国外官员的培训交流则对于增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意义重大,这两项培训和交流无疑可使“一带一路”建设更加有序有效顺利地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