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涛 彭贝妮
【摘 要】汉语中的四字结构言简意赅,生动形象,比一般词语有着更强的表现力,是人们喜欢用的一种精粹的语言材料。无论是汉译英中的四字结构的英译,还是英译汉中对四字结构的使用,都应遵循“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
【关键词】英汉互译;四字结构;忠实、通顺;翻译标准
在汉语写作的作品和用汉语翻译的作品中,我们会发现四字结构的运用很广泛。这是因为四字结构的适当运用会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简明有力、寓意深刻;读起来也铿锵有力,顺口悦耳,从形式上看,它整齐匀称,文字流畅。使人读后印象会更加深刻。
四字结构通常指汉语中常用到的成语,也包括自行组合成通顺合理的四字结构,那么在英汉互译中如何处理对它的翻译呢?
我们知道,四字结构特别是成语与中华民族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经济生活及语言特色等密切相关,具有显著的民族性,文化内涵及其丰富。所以在翻译中要特别注意,以免引起读者的误解。
在汉译英中,如果译文不违背语言规范,又不会引起读者的误解时,尽可使用直译法,这样就可以保留原文的形象、修辞特色和民族特色。例如:“忍气吞声”可直译为“swallow his anger and hold his tongue”。由于汉英文化也有相通之处,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也可直接借用一些含义相同、形象一致的英语习语。例如:“趁热打铁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但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由于生活习惯或思维方式等不同,许多英语习语虽与汉语成语有相同或相似的形象或比喻,但含义却不同,在翻译时,就不能简单的借用。例如:“同舟共济”就不能直接译为“to be in the same boat”,因为前者在汉语中含有积极意义,而后者却是有着消极含义的一个习语。
有的成语源出历史故事或寓言故事,但沿用已久,失去了原来的故事性;有的成语的形象变得不再新鲜生动,人们在使用时只用其喻义;有的成语如直译后会显得生硬、拖沓。在这些情况下,就可以运用意译法。如“滥竽充数”(to make up the number),“名落孙山”(fail),“旗鼓相当”(well-matched)等。
在很多情况下,为了达到既保留原文形象,又能使译文畅达的效果,经常使用直译兼意译的方法。如“斩草除根”(pluck up the evil by the roots)。还有的成语为了音韵整齐而使用两组同义词,在翻译这种成语时,不必亦步亦趋,译出一组的意思就可以了。如“油嘴滑舌”(glib tongue),“捕风捉影”(catch at shadows),“狼吞虎咽”(wolf something down)等。
英译汉中,在不违背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的情况下,适当运用四字结构,也会使译文更生动形象,简明凝练,增强表现力。英文译为四字结构的情况有下列几种:
(1)原文为单词,译文运用四字结构,例如:He has the reputation of being a blood-sucker.可译为:他是个臭名昭著的吸血鬼。
(2)原文为短语或词组,译文运用四字结构,能使译文避免拖沓。例如: The portrait is drawn to the life. 译文“这张肖像画得栩栩如生”与“这张肖像画得很像生活中的人”相比,哪个好,哪个坏是不是能一目了然呢?
(3)英语原文是习语,这时译文如运用四字结构,就会使译文既贴切又生动,例如: This time he missed the boat. 若译为“这一回他错过了机会”就不如改译为“这一回他错失良机”再如:The pirates were 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blue sea.就可译为“海盗们的处境是进退维谷。
(4)综合性的,含义错综的原文结构,翻译时运用四字结构往往是行之有效的翻译手法。例如:A parrot can talk like a man,若译为“鹦鹉会像人一样讲话”,就不如改译为“鹦鹉学舌,惟妙惟肖。”再如:I suppose he will be awfully proud and that I shall be treated most contemptuously. Still, I must bear my hard lot as well as I can.可译为“我猜他准是骄气凌人,不把我放在眼里,但是我有什么办法呢?只能逆来顺受了”。如果照字面意思把“bear my hard lot as well as l can”译为“忍受我那苦难的命运”,译文就缺乏文采,显得罗嗦了。
总之,在英汉互译中都会遇到关于四字结构的翻译问题,我们在具体的操作中,要做到既不望文生义地翻译汉语中的四字结构,又不可在英译中不加推敲,滥用汉语的四字结构,以免以词害义。要在有助于更好地达到“忠实、通顺”的标准的前提下,恰到好处地使用四字结构,使译文更贴近原文的内容与风格。
【参考文献】
[1]陈金莲,杨劲松.从接受美学视角探析汉语成语翻译[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11).
[2]陈胤谷,姬广礼,贾德江.从原型理论看“火”的汉语成语及其翻译[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9).
[3]高嘉正,高菁.成语典故的翻译[J].上海翻译,2010.
[4]过家鼎.成语的直译和意译[J].上海翻译,2008.
[5]郭静玉.汉语成语英译探微[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