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爱青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21世纪竞争将更加激烈。无论是经济竞争,还是科技竞争,最终都是人才的竞争。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将高新科技引入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不断得到更新,教学理论、教学手段和实验方法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前全国各高校都在花大力气进行教学改革,并一致地把重点放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上,因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直接反映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造就人才素质,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
关键词:机械制造化专业 人才培养 目标 教学改革
一、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把握人才培养层次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是由我校原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和机械电子工程两个专科专业合并而成,在教学研究与实践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由于受传统机械科学的影响,办学的特点是以机为主,面向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机械学为主干学科的机制和特色。从部分毕业生反馈的信息来看,毕业生的机电一体化的综合能力与现代制造业的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由于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和以信息科技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在传统经济中的渗透,已使产业结构和传统产业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工业机器人、自动控制技术、检测传感技术、伺服传动技术、柔性制造系统以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都已在现代制造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国际先进的制造业不断地改善光电子控制系统以提高传统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因此,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高专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育,为适应现代制造业的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势,在教学中我们增加了实用高新技术课程,确立以“以机为主,以电为用,机电结合”的机电一体化培养原则,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增强学生对机电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运用,培养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应用特点,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应用技术,能够从事的岗位处于机械制造工艺实施层面,明显区别于本科所处的设计层面和中专、技校所处的操作层面,与不同层次的毕业生同行不同岗,以满足经济建设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
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
1.课堂理论教学环节课程体系结构。随着科技的进步,机械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在不断地变化。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理论教学的课时逐渐在减少,要求我们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通过对教学体系的优化,提供一个良好的训练和应用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性人才。就目前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专业课程体系方面的设置,应体现“强化基础、突出应用、着眼发展”的特点。信息时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捷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通过一些动画过程形象直观的反应作图过程,同时在课堂上多向学生灌输专业方向与就业的关系。可以运用一些三维或二维造型软件来辅助教学。如solidworks,pro/e,autocad等绘图软件。教学中可以运用solidworks对课本上及习题集中二维图形所对应的实体模型进行制作,上课时可以结合投影设备演示翻转、修改、再生等过程;对零件及装配关系也可以进行动态仿真。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全面系统地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除增加专业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验开出率之外,另外安排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任何一个学年均有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工程实践训练四年不断线。构建专业综合实验室,建立一体化的创新综合训练平台在对实践教学环节整理优化与提高的基础上,建立以设计、工艺、制造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连接的网络式先进制造技术综合训练平台。
2.实验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化,实践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由“能做”转为“会做”,实验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位置。培养学生的个性,设置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项目,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创造培养和发挥個性特长的条件。采取开放教学,一方面,实验室对学生开放,不论自习、业余时间,学生愿到实验室做实验,搞小设计、小发明、小革新、小制作等,都要予以热情接待、指导,并提供保障条件;另一方面,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乃至社会课堂结合起来,组织课外参观见习、技术创新、实验课学习方法交流、创新成果评奖等活动,拓展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时空。鼓励、引导学生对现成的实验内容、步骤、要求等质疑问难;鼓励、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和解题途径,并能从中优选最佳方案和途径;鼓励、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并深入思考其本质,激发灵感,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技法的培养纳入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更重要的是贯穿渗透到实验教学环节中去。
三、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全面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突破以往实践教学只限于验证性、演示性和动作技能训练的低档运行状况,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工艺性等应用性强的实践项目,实现了实践教学装备的先进性和实践教学环境的真实性。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课题来自生产、科研第一线,真题真作,强化岗位技能培训,及时引入本专业领域科技发展新成果。
1.改变实践教学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独立设置各类实践课程(一般凡是多于10学时的实践教学环节都要独立设课,并制订教学大纲,单独考核),形成以技术应用能力和高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课程教学新体系。如:取消“物理实验”,从“机械制图”中把计算机绘图内容独立出来,独立开设“计算机绘图”实践课;独立开设“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等。
2.“液压与气动技术”的课程设计与后续的PLC实训结合起来,用PLC控制液压系统,提高设计与实训效果。
3.机械拆装调实训。在学生学完专业理论课基础之上,加强学生对零件、装备的理解和应用,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绘、熟悉图纸(要求学生能够看懂刀具、夹具、机床部件结构图),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
4.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中增加刀具设计,在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中增加组合机床设计,使学生经过这两部分实践环节训练后,对可转位刀具、工艺、夹具、组合机床等工艺装备四个方面进行了综合性训练,进一步强化对本专业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
5.拓宽专业课程知识面,尤其是解决加工自动线教学很难实现的困难,我们利用产学研合作企业生产和设备的优势,在学习专业基础课之后和专业课之前,组织学生到工厂实习,了解先进制造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为日后的理论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环节实现打下认知基础。这些企业除能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外,我们还从企业聘请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指导实习、毕业设计等工作。
总之,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这就要求在人才的培养上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的深度,而且还要拓宽知识的广度,做到学科交叉。基于此,我们利用我校是多科性的优势及学校设置大量选修课的条件,鼓励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还选修经济、管理、法律等多学科的部分课程,使学生成为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知法律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承瑞.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2000,(06):90-92.
[2]宋奇慧.高职机械制造专业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1,(0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