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红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设置的变迁经历了文革后恢复阶段、85方案阶段、98方案阶段、05方案阶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改革应遵循05方案突出“整体性”的总体方向,课程改革方案可采取专题式教学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安排。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教学改革 专题教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必修课之一,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但从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的总体情况来看,该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普遍不高。因此,应当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改革。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设置的变迁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伴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变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也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过程。第一个阶段是1978~1984年。这一阶段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在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以《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两门课程的面貌展现的。第二阶段是1985年~1992年。根据1985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课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通知》(简称85方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调整。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为四门:《中国革命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原理》《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在这个阶段称为《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三阶段是1993年~1998年。1998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意见》(简称98方案),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形式与政策》。在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内容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课程设置。第四阶段是1998年至今。2004年,中共中央印发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将98方案中的部分课程进行整合。具体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整合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将《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邓小平理论概论》整合为《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整合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另外开设了《中国近代史纲要》,原来的《形式与政策》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作为选修课。2005年秋季率先在部分院校试点,该方案简称05方案。当前全国各高校所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就是05方案后课程设置的名称。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改革的总体方向
2005年12月2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下发的[2005]64号文件《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进一步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反映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真理。它既应该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更应该进行整体性研究,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这个“更应该”为05方案中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所有课程指明了改革方向,即要更加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
根据05方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两门课程整合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論》课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坚持整体性原则。这种整体性原则在教学内容的设置过程中体现为以下三点:其一,是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内容与其他三门课程内容的衔接上。为了实现现有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整体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学部门宏观对四门课程的内容进行整体协调。对于各门课程的重复内容,可以在课程开始前的备课过程中,进行合理分配和设置,以避免教学内容重复引起的教学实效性不高的情况出现。其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自身教学内容整体性的实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内容设置好专题,要使专题内容自成系列。具体专题内容的设置可以不囿于教材的先后顺序,但是各个专题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线索。其三,是每一个专题的具体内容的教学要体现整体性,通过对本专题内容的合理安排,使得各专题的内容具有逻辑自洽性,才能在讲授过程中真正让学生信服。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改革的具体方案
在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改革总体方向的基础上,我们在此对我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专题式教学改革加以介绍,以期抛砖引玉,为其他院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我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共计54学时,其中理论课时为42学时,实践课时为12学时。理论课采取专题教学的形式进行讲授,分为九个专题。各专题内容和学时安排如下:专题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信仰(2学时);专题二:探寻世界的本原(4学时);专题三:世界的存在状态(6学时);专题四:认识世界的形式和尺度(6学时);专题五:人类历史之谜(6学时);专题六:无可逾越的卡夫丁峡谷(10学时);专题七:历史的终结还是过渡(4学时);专题八:苏联的经验教训与中国的发展(2学时);专题九:最崇高的社会理想(2学时)。实践课按照实践课教学计划,结合理论课的某些教学专题,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开展。专题一安排4学时的实践课,教学主题为“理论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内容为“大学生信仰、消费、婚恋观等状况调查”,实践形式为“进行调查并撰写报告”;专题二安排2学时的实践课,教学主题为“腹有诗书气自华”,实践教学内容为“阅读经典作家原著”,实践形式为“撰写读书笔记、读后观”;专题五安排2学时的实践课,教学主题为“天下兴亡为己任”,实践教学内容为“当年社会热点问题”,实践形式为“课堂讨论或课堂辩论”;专题六安排2学时的实践课,教学主题为“枪炮与玫瑰”,实践教学内容为“资本主义新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实践形式为“讲座”;专题八安排2学时的实践课,教学主题为“执政党兴衰史鉴”,实践教学内容为“日本自民党、苏联共产党败亡的录像”,实践形式为“观后观、心得体会等”。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使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内容重点突出,问题意识鲜明,并且具有贯通的理论逻辑,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
参考文献:
[1]朱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5).
[2]王辉.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改革中的三个转换[J].教育探索,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