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语》中学习做班主任的智慧

2015-04-07 23:39王雪艳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论语智慧班主任

王雪艳

摘要:高校班主任工作繁杂而具有挑战性。要带好一个班,班主任除了要学习、探索教育,组织,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方法外,还需要很多的智慧。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开启智慧,滋养心灵,班主任如能够从这一经典中提炼养分,必能帮助游刃有余地做好学生工作,并在工作中保持愉悦。

关键词:《论语》 班主任 智慧

高校学生工作琐碎而千头万绪,班主任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生活独立能力,寝室集体生活行为予以引导;对人身、财产安全问题进行教育;对生活或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予以帮助;落实常规的学生学籍管理执行工作;落实各级各类贫困生资助工作等等。同时,随着社会生活急剧变化,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加快,大学生生活和学习压力随之增大,各种心理障碍和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也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要带好一个班,班主任除了学习、探索教育,组织,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方法外,还需要很多的智慧与技巧。

《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将孔子及其弟子的治世思想、为人之道、教育理念等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以微言大义的形式向世人传达朴素的道理,给人以无穷的智慧与力量。我们的班主任如能够从这一经典中提炼养分,必能寻找到内心的支点,游刃有余地做好学生工作,并在工作中保持愉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于丹在解读这句话时把“知之”“好之”“乐之”看作是从事一种职业,做好一份工作的三个层级三种境界。这给每一位从事学生工作的班主任以最朴素的心灵指导。班主任们对自己的基本职责和日常事务都是知晓的,做到“知之”并不難。但如果仅停留于这一层级,工作中难免缺乏主动性和热情。还需要把认识和心态调整到“好之”,即愿意投入其中。目前很多高校的班主任大都是由教学岗或是行政管理岗的教师兼任,自身本职工作已经很繁忙,投入的时间、精力必然有限。而有的班主任跨学院兼职,既对所带班级所属专业和学科不熟悉甚至不了解,又不承担该班级的教学任务,与学生接触、交流的机会少之又少。这些现实问题无疑会给班主任带来压力,但不管是自己选择还是因为某些不可抗拒的原因做了这份工作,就有责任、有义务把它做好。有了责任感和主动性,自然就会对学生对工作付出更多心力,愿意用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承担起班级学生的管理、组织、教育的重任。而如果能在繁琐细致的工作中,更多的忘却烦恼、疲惫,善于发现并寻找到快乐,那就达到了最高境界“乐之”。承担班主任工作,意味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但也能因此更多的看到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喜乐,更知晓育人的苦与乐,较一般任课教师收获更多,感悟更多。当辛勤的工作换来学生的健康成长;付出、陪伴中得到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在朝气蓬勃的群体中重新体味到青春的美好,从学生的身上感悟到教学相长,这份工作,这些学生能带给人无限的满足与快乐,并使自己教师生涯的体验得到完善。

学生请教孔子治国之道,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给出的是非常实在的教导,当管理者自身端正,向众人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会响应他跟着行动;反之,如果管理者自身没有做好,只一味要求他人,纵然三令五申,也不会有人真心服从的。这两句话蕴含了浅显而又精妙的道理,即管理者要努力实现自我完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这个道理同样非常适用于学校最基层的管理者—班主任。人们常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个好样子”,“身教”所收到的效果要优于“言传”。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在要求学生、管理好学生之前先严于律己,提高自身内在素质和个人修养。虽不可能尽善尽美,但努力做到在个人品格上,正直、无私、诚实、善良、廉洁、守纪;在个人行为上,表里如一、实事求是、说到做到;对待教育工作,敬业、爱岗、热情、踏实。这种发自内心的坚持与信念,外化为日常的行动必能为学生感受到,并能形成带动力,影响着学生的选择和行为。

当努力、投入得不到学生的理解、认可和配合时,班主任难免会有困惑、委屈甚至愤怒的情绪。这时,我们需要从儒家提倡的待人处事的基本原则中汲取智慧。一方面,要善于自省。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求诸己”,即从自己方面来要求,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孟子对此的阐述就更为深入、具体,他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这是儒家反躬自省,善于自我检讨的态度与原则的集中体现,对班主任的自我修养与实际工作有重要的启示。如果关爱学生,学生却不肯亲近,那首先反省,自己的爱心够不够?如果劝谏学生,可是没有成功,那就要反省,自己的智慧够不够?如果以礼待人,可是得不到回应,就要反省,自己的真诚够不够?当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不到预期效果时,首先应当反躬自问,是否自己工作的态度、方法有失误的地方。“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凡事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多检讨自己而少责备学生,那就可以避免学生的误解和抱怨。

自己有错,不掩饰、不回避,努力改正、改进。但,另一方面,班主任还要有这样的清醒和理智,任何决定或事情都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并理解。有的班主任从学校考核或是学生座谈信息反馈中得到的是令人沮丧的评价与结果。纵然所做的事是职责所在,不求名与利,但老师也同样渴望得到呼应,学生的理解和认可是教师从职业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满足和回报。在这样难免失落的时候,《论语》里所提倡的自我认识与内心建设给予人无限的抚慰与力量。“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与此有相同意思的表述还有“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君子忧虑的是自己无能,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这两句话反复强调的是人最重要的是自我认知,追求与肯定自身的价值,只要自己尽心尽力,哪怕不被理解,或是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也能“人不知而不愠”,不忧不惧,不辩解不恼怒,以这样现实而积极的态度继续做好该做的事情。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句话语义深刻:我们不能以个人喜好作为亲近或疏远他人的标准,对人的态度不偏私,与人相处时不刻意地分别亲疏厚薄,要宽容而博爱。一个班主任要面对和管理几十号学生,尽管他们在个人素质、学习成绩、性格脾气等方面存在差别,但每个人在老师的心里都应该是平等的,需要老师平等的去倾听、去理解、去发现,去施以爱心,去给予教育与引导。

《论语》里还讲到这样一件事:子路请教孔子:“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能立刻就去做吗?”孔子的回答是“父亲和兄长还活着,怎么可以不先请教他们而先去做呢?”冉有也问了同样的问题,而孔子的回答是:“听到了应该立刻就去做。”公西华对同样的问题老师却给出不同回答感到非常迷惑。孔子解释说,冉有生性畏缩不前,所以要鼓励他多进取;而子路好勇过人,所以要提醒他谨慎些退让些。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教育要针对不同个体。一个班几十个学生,来自不同地域和不同家庭背景,教育和管理自然需要不同的方式、方法。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特的,作为老师如果能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或是发现存在的问题,因势利导,就能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向上的动力。比如,班上字写得好,爱画画,爱唱歌的同学就要鼓励、动员其参加各种比赛和活动,展示自身的才能。成绩较好的学生,往往自我期望较高,就要多引导他们正确分析自己的目标,制定较切实可行的努力计划。来自农村而又内向的学生,就要多与之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与内心想法,并给予他们真正需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陈戍国.四书五经校注本[M].长沙:岳麓书社,2006.

[2]于丹.于丹《论语》感悟[M].北京:中华书局,2008,(3):40-42+138-139.

猜你喜欢
论语智慧班主任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如何读懂《论语》?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论语·为政第二》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有智慧的羊
半部《论语》治天下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