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芳
(新疆石河子开发区中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石河子市 832000)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着各行各业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产业,其发展水平既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又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然而,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由于建筑质量的问题而导致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极大程度上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对民用建筑的安全事故的成因进行一个系统的、客观的分析,根据具体的原因提出相关的预警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民用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
民用建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指物、环境和人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物的不安全主要包括机械、设备的质量、老化程度和运行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这类因素通常情况下不会直接显现,但却构成了施工中的危险源,如不定期维护和检修,很容易转化为安全事故。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既包括自然环境的不安全性,又包括工作环境的不安全性。这类不安全状态会增加施工的难度,容易引起施工人员的情绪变化,不确定因素也会使施工的难度较大,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几率有所增加。人的不安全状态是针对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来说,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及其自身的技能、知识水平等都能影响到建筑施工的质量。此外,管理人员的管理效果、管理状态等都对建筑施工的安全性具有显著影响。
间接原因主要包括教育原因和体制原因等。对于教育原因来说,建筑工人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既缺少相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又欠缺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同时,很多企业在找施工人员时,通常会因为减少成本而忽视对施工人员的管理教育,或只是在形式上完成所谓的安全教育,容易导致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体制原因是指建筑施工过程中相关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不健全的现象。由于缺少制度化的管理,很多施工人员出现散漫、懒惰及不认真等问题,不仅无法提升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加无法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此外,由于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使管理人员的工作难以进行,长此以往很容易打消管理人员的管理积极性。这些因素都能为建筑安全埋下重大隐患。
我国的民用建筑安全生产应该以“预防”为主要原则,这既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方向,也是安全生产的必由之路。要想使民用建筑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保证安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从而加强预警管理。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因此,想要降低民用建筑的安全事故,需要先将物的不安全状态进行有效隔离。对于机器设备,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修,对相关的工具进行查看,确定其是否符合相关的使用标准等;对于防护措施也实时检查,包括检查防护措施的有无及完好程度等;对施工环境进行一个有效的清理和构建,清除不必要的杂物和干扰,为施工人员净化施工环境,从而通过改善施工条件,减少物的不安全状态。
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既需要实现对管理人员的规范,又需要对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对于管理人员来说,可以通过建立相关的奖惩制度,将责任细化到个人,对于造成事故的责任者要给予一定的惩罚,既可以是经济上的惩罚,又可以是行政上或刑事上的处罚。同时,对于表现较好的管理人员,将给以相应的奖励,以此来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对于施工人员来说,可以将其施工质量与经济效益相挂钩,对于工作认真、工作效率高、工作质量好的施工人员进行奖励,对于偷懒、散漫及造成重大事故的施工人员进行惩罚或直接开除。通过这种方式将建筑施工管理科学化与规范化,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率。
建筑安全管理体系不仅能够从组织上、制度上保证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还可以促进安全生产的有效落实。想要使安全管理体系在建筑施工安全中起作用,首先应该在企业中设置专职安全管理机构,同时配置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工作,并且明确好每个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同时,对管理人员应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专业的管理知识及安全生产的技术指导等。其次,应该在建筑施工的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体系,如建筑安全标准体系、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安全管理稽查体系等,通过将这些体系有机的结合起来,共同实现对民用建筑的施工管理。最后企业内部应该成立专门的检查小组,以各项管理体系为基础,实现现场检查,促进各项建筑安全管理体系的有序运行和正确实施。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建立建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建筑安全管理的必然趋势。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构建一个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建筑安全管理系统,不仅能够使建筑安全管理更加科学化与系统化,还可以有效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而有效提升建筑安全管理的工作效率,相对于人为管理来说,不仅是管理流程的创新,更是管理模式的创新。然而,这样的系统要想保证其客观性,需要专门的全国性行业管理机构建立并控制。在初步完成设置之后,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将相应的管理信息录入信息系统。此外,通过该系统进行管理,可以对相关的建筑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并进行整理与记录,确保整个建筑施工过程在信息化的监控下完成,并将最终的结果记录存档。这种管理方式不仅有助于招标机构能够选择出真正满意的施工企业,还有助于建筑业招标市场能够有序性与公正性地发展。
据调查可知,我国的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率仅次于矿山安全事故,这将严重阻碍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民用建筑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中既有直接原因,如物、环境和人的不安全状态等,也包括一些间接原因,如教育原因和体制原因等。但是在今后的管理中我们可以通过隔离物的不安全状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管理体系及建立建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等方式,逐渐提升民用建筑安全事故的预警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1]朱廷惠.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1):299-299.
[2]赵广飞,段保良.探析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成因分析与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9):1478-1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