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剑锋蔡立哲陈昕韡饶义勇李想颜露露
(1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泉州湾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福建 泉州,362000; 2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福建 厦门,361005)
泉州湾红树林湿地底栖动物资源现状及其管理策略
纪剑锋1蔡立哲2陈昕韡2饶义勇2李想2颜露露2
(1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泉州湾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福建 泉州,362000; 2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福建 厦门,361005)
2000年以来,为了改善泉州湾的海洋生态环境,泉州市、县林业和海洋与渔业等部门联手,在泉州湾滩涂湿地范围内大规模人工种植红树林。据统计,2000年以来,全市共投入互花米草治理和红树林种植资金1 000多万元,在泉州湾洛阳桥至后渚大桥区域滩涂治理互花米草240多hm2,种植红树林400多hm2。至2011年,加上原始生态红树林近17.13 hm2,洛阳江区域现有红树林453.2 hm2,成为福建省乃至我国东南沿海乡土树种人工红树林面积最大的区域。
红树林素有“海上森林”“海底森林”“海岸卫士”“海水淡化器”等美称,它为海洋生物提供了理想的发育、生长、栖息、避敌场所;吸引着大量海鸟、鱼、虾、蟹、贝等生物来此觅食栖息,繁衍后代(沈世伟,2007;陈若海,2010)。
2011年4个季度5种生境所获大型底栖动物经鉴定有127种,其中多毛类最多,有47种,占总种数的37.01%;寡毛类2种,占总种数的1.57%;腹足类13种,占总种数的10.24%;双壳类18种,占总种数的14.17%;甲壳类37种,占总种数的29.13%;底栖鱼类4种,占总种数的3.15%;刺胞动物2种,占总数的1.57%;扁形动物、纽形动物、星虫动物和昆虫动物各1种,各占总种数的0.79%。常见种有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长吻沙蚕Glycera chirori、寡鳃齿吻沙蚕Nephtys oligobranchia、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esculenta、黑口滨螺Littorina melanostoma、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 cingulata、短拟沼螺Assiminea brevicula、鸭嘴蛤Laternula anatina、僧帽牡蛎Saccostrea cucullata(已称为角巨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以前称为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弧边招潮蟹Uca arcuata、褶痕相手蟹Sesarma plicata等,其中僧帽牡蛎和拟穴青蟹均为当地养殖种类,可口革囊星虫是有名小吃“土笋冻”的原料。
刘荣成(2010)报道潮间带生物93种,其中环节动物31种,软体动物23种,节肢动物27种,其他生物12种。由于地处亚热带沿海以及受晋江、洛阳江冲淡水影响,泉州湾红树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区系,表现为亚热带河口港湾性质。僧帽牡蛎和缢蛏Sinonovascula constricta为当地的自然和养殖种类。鸭嘴蛤和黑口滨螺当地居民也有食用。黄宗国(2004)报道泉州湾共记录大型底栖动物169种。李荣冠等(2006)报道泉州湾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256种,其中多毛类66种,软体动物74种,甲壳动物77种,棘皮动物12种和其他动物27种。郑成兴等(2004)报道泉州湾岩相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324种,其中藻类17种,多毛类102种,软体动物96种,节肢动物62种,棘皮动物11种,其他动物36种。
泉州湾具有河口滩涂、红树林、岛屿、沙滩、岩石滩等多样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丰富,已记录1 000多种海洋生物,涵盖了海洋动、植物的主要门类,包括中华白海豚、厦门文昌鱼、黄嘴白鹭等保护动物(俞炜炜等,2011)。
2.1 红树林植被
红树林提供的荫蔽可以减轻高温和水分蒸发对底栖动物的胁迫,腹足类通常会聚集在荫蔽和潮湿的红树植物周围的地表或者地面根中(刘荣成,2010)。红树植物的凋落物直接或间接地为一些底栖动物提供营养来源(Fratini et al,2001;刘荣成,2010)。红树林区软体动物物种数多于光滩,软体动物生物量也高于光滩(黄雅琴等,2011)。底质、潮位线、季节会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不同的生境由于其空间环境异质性不同,也会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2.2 过度采捕
红树林湿地可口革囊星虫是有名小吃“土笋冻”的原料,常年在餐桌上常见。可口革囊星虫在宁德地区的生殖季节为5-9月(陈慧等,2009),如果在繁殖期大量采捕可口革囊星虫,势必影响其补充群体。但如果在繁殖期外的月份适当采捕,就不会影响其补充群体。其它经济底栖动物的采捕也要考虑其繁殖期。
2.3 污染物排放
由于泉州湾河口湿地处于东部沿海地区,是人口和产业的密集区,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区内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河口湿地成了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和农用废水等污染物的容纳区(叶功富等,2010)。泉州湾内污染物的增加破坏了红树林湿地原有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并通过食物链逐级富集进而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严重影响了湿地生态系统。
3.1 对大型底栖动物有些研究,但对小型和微型底栖动物的研究为空白
底栖动物根据其通过筛网的大小,可以分成大型底栖动物、小型底栖动物和微型底栖动物,根据栖息的垂直高度可分成底内动物、底表动物和树栖动物。泉州湾红树林湿地小型底栖动物、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物种、微型底栖动物种类及数量,以及它们与大型底栖动物之间的食物链网关系和在泉州湾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均缺乏深入研究。至2014年底仅能查阅到厦门大学硕士论文《泉州湾潮间带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生境多样性研究》(卓异,2014)和福建洛阳江口红树林小型底栖动物的研究(常瑜等,2014)。
3.2 缺乏权威性的书籍、图集和数据库
刘荣成主编的《中国惠安洛阳江红树林》报道,泉州湾洛阳江红树林区域4条断面调查鉴定93种大型底栖动物,其中环节动物31种,软体动物23种,节肢动物27种,其他生物12种。在31种环节动物中,有18个分类单元仅鉴定到属,2个分类单元仅鉴定到科(缨鳃虫科Sabellidae)和纲(寡毛纲Oligochaeta)。
3.3 数量研究较多,生态功能研究较少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于2009年4月和11月在洛阳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选择了光滩(Qch1)、屿头红树林区(Qch2)、增垵红树林区(Qch3)和米草区(Qch4))4条断面共3种生境,进行软体动物调查。共鉴定软体动物16科23种,其中双壳类10种,腹足类13种。软体动物物种水平分布,红树林区最多有15种,互花米草区次之13种,光滩最少为7种。该调查区域软体动物平均生物量为45.76 g/m2,平均密度为161个/m2(黄雅琴等,2011)。卓异等(2014)描述了泉州湾蟳埔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时空分布。郭涛等(2014)比较了泉州湾洛阳江口2种红树林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李想等(2014)研究了泉州湾蟳埔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
3.4 对生境多样性的认识不足
谈到互花米草,很多人都认为是外来入侵种,对红树林产生影响。例如,互花米草挤占红树林生存空间,妨碍水流通畅,并使蚊虫大量滋生(陈若海,2010)。互花米草具有强大的生态适应性和很强的竞争力,往往迅速扩散,集中连片,形成单一优势植物群落,导致当地植物丧失原有的生存空间,引起底栖动物的种类、数量和物种多样性改变(叶功富等,2010)。米草区的软体动物物种数少于红树林区,与米草入侵潮间带后对底栖动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关(黄雅琴等,2011)。漳江口潮间带红树林湿地的多毛类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季节变化小,而互花米草生境多样性指数季节变化大(陈昕韡等,2012)。互花米草在潮间带的蔓延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影响,但互花米草生境与红树林生境一样,为海洋底栖动物提供了理想的发育、生长、栖息和避敌场所。例如,厦门九龙江口互花米草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的栖息密度、种类多样性比红树林生境的高(洪荣标等,2005)。
4.1 科研监测方面
4.1.1 力争支持对泉州湾小型底栖动物的研究 小型底栖动物是许多经济鱼、虾和贝类幼体阶段的优质饵料,是底栖食物网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小型底栖动物对异养微生物的摄食、胁迫和调控过程具有全球尺度的效应。因此,小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多样性格局和生物量变动直接控制着大型经济无脊椎动物幼体的补充,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占有重要位置。
4.1.2 深入探讨泉州湾生境多样性与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的关系 主要了解互花米草的扩散机制,了解红树林生境底栖动物物种、栖息密度、生物量、多样性、丰富度等是否高于光滩,促进当地居民种植红树林的积极性。同时探讨各种生境之间底栖动物群落的差异性。加强对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底栖动物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研究,增殖其有经济价值的种类,充分开发与利用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环境经济价值。
4.1.3 探讨运用底栖动物生物指数评价泉州湾各种生境的环境质量 采用红树林和盐沼湿地现场生态考察和室内生物分类相结合的研究方式,运用形态分类、群落生态、多变量数理统计、高清晰数码摄像、DNA测序等技术,开展红树林湿地底栖动物多样性研究,探索红树林和盐沼湿地底栖动物的环境效应机制,可为红树林和盐沼湿地底栖动物资源管理和生物监测提供理论支撑。
4.2 保护管理方面
4.2.1 建立泉州湾底栖生物数据库,培训有关技术人员 泉州的高等学校、研究所和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对底栖生物了解甚少,因此,组织相关的培训以及联合研究,培养人们对底栖生物的认识。同时,通过引进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到保护区和有关部门工作,提高管理技术水平。
4.2.2 规范当地渔民对经济底栖动物的采捕活动 制定相关管理规范,在经济底栖动物繁殖期禁止采捕活动,在繁殖期外的月份可进行适当采捕,确保不影响经济底栖动物的补充群体,从而保证经济底栖动物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4.2.3 红树林植被恢复中应考虑红树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根据不同红树植物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差异性,在人工种植红树林时,应尽量规划不同种类的红树植物,以期形成更加丰富、多样、稳定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
4.2.4 加强泉州湾周边区域排污口的监管 建立健全泉州湾周边社区的节污系统,确保所有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和农用废水全部进入城市污水管网,加强排污口监控,杜绝直排现象,确保各类生产设施实现达标排放,有效保持泉州湾河口的海洋环境质量。
常瑜, 郭玉清.2014.福建洛阳江口红树林小型底栖动物的研究[J].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1): 7-12
陈慧,林国文,陈武,等.2009,可口革囊星虫生殖周期的观察[J].海洋渔业,31(2):139-145
陈若海.2010.泉州湾滩涂湿地生物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J].林业勘察设计:福建(2):153-156
陈昕韡,蔡立哲,吴辰,等.2012.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和盐沼湿地的多毛类动物群落[J]. 应用生态学报,23(4): 931-938
郭涛,蔡立哲,卓异,等. 2014,泉州湾洛阳江口2种红树林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比较[J]. 应用海洋学学报, 33(2): 204-211
洪荣标,吕小梅,陈岚,等.2005.九龙江口红树林湿地与米草湿地的底栖生物[J]. 台湾海峡,24(3):189-194
黄雅琴,李荣冠,江锦祥.2011.泉州湾洛阳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潮间带软体动物多样性及分布[J].海洋科学,35(35):110-116
黄宗国.2004.海洋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M].北京:海洋出版社:118-122
李荣冠,王建军,郑成兴,等.2006.泉州湾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生态[J].生态学报,26(11):3562-3571
李想,蔡立哲,卓异,等. 2014,泉州湾蟳埔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研究[J].海洋通报,33(5):497-504
刘荣成.2010.中国惠安洛阳江红树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31-166沈世伟.2007.红树林在福建省的分布、作用及造林技术[J].林业建设(3):46-49
叶功富,谭芳林,罗美娟,等.2010,泉州湾河口湿地退化现状及人为影响因素[J].湿地科学,8(4):386-388
俞炜炜,陈彬,周娟,等.2011.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及在泉州湾的应用[J],台湾海峡,30(3):430-436
郑成兴,李荣冠,江锦详,等.2004,泉州湾岩相潮间带底栖生物生态研究Ⅳ.物种多样性与分布特征[J]. 生物多样性,12(6):594-610
卓异, 蔡立哲, 郭涛, 等. 2014.泉州湾蟳埔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时空分布[J].生态学报,34(5):1244-1252
卓异. 2014.泉州湾潮间带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生境多样性研究[D]. 厦门大学硕士论文
Fratini S,Cannicci S, Vannini M.2001.Feeding clusters and olfaction in the mangrove snail Terebralia palustris (Linnaeus) (Potamididae: Gastropoda)[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arine Biology and Ecology, 261:173-183
Slim F J, Hemminga M A, Ochieng C, et al.1997.Leaf litter removeal by the snail Terebralia palustris (Linnaeus) and sesarmid crab in an East African mangrove forest (Gazi Bay, Kenya)[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arine Biology and Ecology, 215:35-48
Current Status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Zoobenthic Resources in Quanzhou Bay Mangrove Wetland
JI Jian-Feng1CAI Li-Zhe2CHEN Xin-Wei2RAO Yi-Yong2LI Xiang2YAN Lu-Lu2
(1 Administration of Quanzhou Bay Estuary Wetland Nature Reserve, Quanzhou 362000; 2 College of the Environment & Ecology,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5)
根据泉州湾红树林湿地底栖动物历史调查数据和文献,阐述了泉州湾红树林湿地底栖动物的资源和研究现状,分析了泉州湾红树林湿地底栖动物调查研究的不足,提出今后的研究思路和管理策略,旨在为泉州湾红树林湿地底栖动物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泉州湾;红树林湿地;底栖动物;资源;策略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historical surveys and literature, current status of zoobenthic resources and studies of them were described. Shortages of zoobenthic surveys in Quanzhou Bay mangrove wetland were analyzed. Research needs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were proposed, providing a scientific basis for zoobenthic resourc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Quanzhou Bay mangrove wetland.
Quanzhou Bay mangrove wetland; Zoobenthos; Resource; Strategy
10.3969/j.issn.1673-3290.2015.02.10
2015-01-15
纪剑锋(1973-),男,福建泉州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湿地保护、自然保护区管理等相关工作。E-mail:46626192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