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实施设备检修业务项目化管理的意义

2015-04-07 15:21:35齐朝晖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5年4期
关键词:检修管理工作设备

齐朝晖

(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公司检修工程部 甘肃嘉峪关)

一、推行检修业务项目化管理的意义

项目管理作为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主要是通过结合相关的管理方法、技能、理论知识以及必须的设备、工具,通过各种计划、组织与控制等管理手段,来确保项目目标得以顺利实现。项目管理的特点在于其具有普遍性、目的性、继承性、创新性和独特性,由于设备检修管理与项目管理的范围、内容、指导理论,以及管理目标上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因此,在设备检修过程中引入项目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企业设备检修工作效率,提高检修工作质量,对于降低设备检修中的人力及资金投入,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1.设备检修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生产单位点检人员素质不高、技能参差不齐、经验不足等因素,无法对设备进行全面的点检,起不到设备点检的作用,无法准确的开展和完成设备点检工作。

(2)点检人员缺乏。近十年来酒钢集团经历了巨大变化,产能扩大和设备增加速度均较快,而具有实践经验的点检人员数量却远不能满足设备点检的需求。特别是一些刚毕业的大中专学生,因既无点检经验,又无设备实际检修经历,在进厂2~3年就被充实到点检岗位,而导致点检人员整体素质下降。

(3)生产设备故障、事故较多。这些故障、事故不但给生产的顺利运行造成很大冲击,也造成大量的浪费。主要问题:一是已严重影响到总体经济效益目标和经济技术指标的实现。二是容易造成设备的失修和过修,以及设备保障费用和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4)因所采购的材料、备件价格较低,材料备件进厂时把关不严和质量不高,而导致设备故障、事故时有发生,不仅打乱了正常生产和检修秩序,也使公司的最大化效益目标难以实现。

(5)设备检修计划整体不合理。因故障、事故导致检修计划的变化较大,致使检修资源浪费和人力资源出现不平衡情况;不仅造成检修人员疲于奔命,忙于应付,无法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还因检修人员的技能参差不齐,不能满足设备检修时的需要,检修后的设备也不能达到其规定的使用周期,设备性能提升缓慢。

2.设备检修管理工作特点

(1)组织性强。企业开展的设备检修,就是为了消除设备存在的故障或安全隐患,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要达到此目的,必须保障检修工作具有较强的组织性和系统性。

(2)工作目标明确。设备检修工作的目标,就是通过检修确保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运行顺畅或实现其技术性能的提升,而且要有较为明确的技术控制标准与工作流程等。

(3)对时间及资金都有严格的要求。对于企业生产中的重点及关键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的时间与生产计划的按时完成息息相关,因此,不但要使设备检修时所占用的时间要尽量少,还要尽可能的降低在资金、人力、物力上的投入,避免设备检修对企业盈利造成过多的影响。

(4)对检修方案的技术与经济指标要求较高。企业在开展设备检修管理工作时,在检修方案的选择上,对于技术及经济指标都有着明确的要求,特别是在工作目标的设定、检修工作流程,以及检修工作人员的调配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划。

二、实施设备检修业务项目化管理的方式与效果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设备管理手段和方法已很难适应新时期设备管理工作的要求,因此在企业推行检修业务的项目化管理已势在必行,通过实施检修业务项目化管理,将项目化管理的有关理论与方法有机的融入到设备检修工作中,实现设备检修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管理。既为有效避免和减少上述原因导致的各类问题的发生,又可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提升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此要求人们必须改变原有的管理思路,根据设备检修管理工作特点,不断开拓和创新设备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以适应新时期企业飞速发展的要求。

1.实施中会遇到的问题及分析

(1)由于原有的设备检修管理模式落后,不但不能适应企业对设备维护与检修的要求,也因部分企业的设备检修与管理方式的落后和单一,造成日常维护及检修方法较为陈旧;因未能制定相应的设备维护检修进度计划,导致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故障隐患。

(2)因检修技术落后而造成设备检修质量较低。主要体现在:一是设备检修技术手段落后,检修部门及人员在设备检修工艺技术及控制标准上管理不严;因没有相应的控制标准与体系,导致设备检修工作质量不稳定。二是在开展设备检修工作过程中,用于检修的设备质量或各种零部件质量不可靠,导致检修工作完成后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三是设备检修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检修质量难以保证。

(3)设备检修工作成本投入过高,技术经济指标较低。主要表现在,一是未能充分运用项目管理的方法,成本意识较差,检修人员只注重检修工作时的计划进度,而对资金的投入控制不够,所需的备件控制不严,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设备检修成本过高。二是对设备检修周期控制得不科学,不能制定合理的运行与检修周期,造成设备过修和失修情况较多,不但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如检修费用和劳动力成本的浪费等。

(4)工作职责不明晰。因设备的操作方、点检方、检修方,均没有明确的工作职责或没有明确的设备管理主体,因此不能很好的提升设备的综合经济技术性能,导致浪费的现象较多。

2.实施检修业务项目化管理的方式与作用

(1)推行检修业务项目化管理,虽然能够促进企业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体制,但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成立单独的设备管理机构,配备专门的设备检修管理人员,通过进一步完善设备检修管理体系,对设备检修工作开展进行更为科学的规划与管理,实现设备检修管理的全面、科学与协调一致。既为确保设备检修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执行,又能指导和规划设备检修工作的开展。

(2)通过推行检修业务项目化管理,可使企业建立健全设备检修管理机构。企业需结合实际情况,成立设备检修管理机构,目的是为确保企业设备检修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应结合自身设备的种类以及工况等,成立设备检修机构,明确机构及人员的业务与职责,并能针对设备检修工作流程,制定出具有企业自己特点的《检修工程管理制度》。

(3)推行检修业务项目化管理,在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岗位与职责同时,还能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和精细化管理,实现各个岗位的责任制等管理机制。应达到的目的是,管理人员负责检修业务的规划、组织和实施,控制检修工期与质量,以及检修项目兑现等;检修技术人员负责制定《设备维修技术标准》、《设备检修技术标准》及《重点设备检修施工方案》等,全权负责本区域内的设备检修工作。

(4)促进了设备管理和检修技术培训工作开展。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设备的精度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多,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对设备检修工作的质量与要求也越来越严,因此企业需要结合新设备和新技术等情况,适时的开展对相关人员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等工作,使他们能够及时的学到和使用新的维修技术、新材料和先进的工机具,实现检修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检修技能的同步提升。

3.取得效果

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公司自推行检修业务项目化管理后,不但提高了设备检修中的经济效益,大幅度降低了设备检修费用的投入,而且进一步强化了设备维护与检修等管理工作,促进企业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检修模型和检修周期,实现企业生产和设备检修的协调与一致,使企业效益实现了最大化。同时还避免了设备过修和失修现象的发生,检修成本降低,大大缩短了设备检修时造成的停产时间,确保了生产的正常与稳定进行。通过科学地整合现有的检修力量,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检修时的工作效率,还在减少外委维修次数的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维修费用。

三、结束语

检修业务的项目化管理,是当前设备检修管理工作中比较先进的管理模式之一,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和运用。事实证明,在企业的设备检修管理工作中引入项目化管理后,不但可以有效地规范设备检修管理工作的流程、内容与要求,提高检修工作效能和检修质量,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大幅度减少外委维修的频次,节约大量检修成本,合理整合检修资源等。对促进设备检修管理工作水平和修理质量的整体提升,以及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整体竞争实力的提高,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检修管理工作设备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38
检修
当代工人(2019年24期)2019-01-17 03:13:38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电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 03:26:08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维护与检修
电子制作(2016年19期)2016-08-24 07:49:56
500kV输变电设备运行维护探讨
工业设计(2016年12期)2016-04-16 02:52:00
论自动化焊接设备的预检修
茂名式大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