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基层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体系探讨

2015-04-06 12:37李绪鹏刘义忠
山东水利 2015年10期
关键词:黄河

李绪鹏,宋 晓,刘义忠

(滨州黄河河务局,山东 滨州 256600)

黄河基层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体系探讨

李绪鹏,宋晓,刘义忠

(滨州黄河河务局,山东 滨州 256600)

【摘要】近年来,黄河基层水利信息化快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在防汛抗旱、水资源调度、政务办公等业务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黄河基层信息系统维护实践,提出了信息化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建设目标。

【关键词】黄河;水利信息化;运行维护体系

随着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发展,信息化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目前黄河基层水管单位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化支撑体系,包括信息采集系统、信息传输、存储系统和业务应用系统,水利信息系统的建设对促进水利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效能,自2007年以来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定额测算工作全面展开,经国家批准,目前黄河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全面展开。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改变了以往重建轻管、只建不管的局面。对充分发挥信息系统效能,提高设施运转保障和资金投入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 黄河基层水利信息化运行维护现状

1.1信息化系统体系建设和支撑能力不断提升

随着国家对水利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近年来黄河基层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建设起了SDH宽带微波、程控交换、高速计算机网络等基础信息化系统,遥感遥测及传感器技术被应用到各类治黄业务工作中,基础信息数据库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在全河得到普及,信息化对治黄业务现代化的支撑能力不断提升,黄河基层信息化支撑体系逐步建立健全。

1.2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黄委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总工办主导,信息中心作为实施部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对全河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进行总体指导和协调。省局成立了相应的管理和实施机构,市一级管理单位负责辖区内的信息化系统的运行维护,县级管理单位只负责系统的运行。随着信息化运行维护体制的建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也随之完善健全。

1.3管理能力逐步提升

经过近年来的实践,黄河基层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能力逐步提升。通过人才引进和技能培训,使得队伍得到了培养和锻炼,结合基层信息化组成的实际情况,每个人员在巩固自身业务领域范畴的技术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业务技能,在维护能力上实现了一专多能。运行维护采取项目管理的方式,提升了管理人员对项目全过程的掌控。经过几年来的工作开展,极大地提升了管理团队的能力建设。

2 黄河基层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体系建设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体系建设分为5个部分,分别为运维标准体系、运维监测系统、运维应用系统、运维绩效考核、运维组织管理。以运维监测系统、运维应用系统、运维绩效考核为依托搭建黄河基层水利信息化运维管理平台,实现工作管理的信息化;为实现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建立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标准体系;强化技术支撑和业务管理,建立运维组织管理体系。

2.1基于ITIL的黄河运维管理系统建设

1)ITIL的概念。ITIL(Information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Library)是英国政府中央计算机和电信管理中心发布的一套IT服务管理的最佳指南,主要用于解决信息系统运维服务不佳的问题。ITIL并不是一个正式标准,而是一个指导性框架,这个框架可以很好地保存组织内管理方法中的合理部分,同时增加必要的技术,以国际先进组织管理经验为依据,基于高质量、合理定义、可重复流程为基础,建立的可持续改进的计划。

2)基于ITIL的基层黄河信息化运维系统搭建。为做好体系复杂设施品种多样的黄河基层信息系统维护,需要结合软硬件建设,共同形成一个高效运转、反映迅速的战略体系,从而实现信息化主管部门工作流程的规范和系统。

在业务组织结构上,将黄河信息系统维护定义为3个层面的架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部门;治黄业务管理部门;专家组或设施生产厂家。这样可以理顺各部门的职能,充分发挥技术特长,形成业务需求、故障处理、技术支撑等业务互补的良性运转体系,从而提高整体运维的效能。

在运行维护应用平台建设上,采取主动式故障发现机制,软件平台建设具有定时对所有在线设施巡检功能,形成设施运行故障主动发现并上报;统一维护接口配置,实现对远程设施的异地维护功能;对基层运行环境实现动态监控,设定报警阀值,当基础运行环境达不到信息化设施运行要求时,能够主动上报,并具备远程调整基础运行环境的能力。

在运行维护流程建设上,除具有电话、网络信息反馈等渠道外,还应该具备自动报警的功能。平台收到报警维修信息后,应具备任务分派机制,能够根据业务分工人为或自动派发工作任务,并在工作任务完成后形成任务完成记录,系统根据工作完成情况,自动生成绩效考核等级。

2.2黄河基层信息化运维标准体系建设

黄河基层信息化需要在统一的标准体系下,进一步细化和量化。以标准化的体系建设,推动运维工作的精细化和层次化,实现信息化设施安全运行,提升故障响应及解决时间。

1)建立信息化设施运行标准。在建立设施完好率、通信保障率的考核标准的同时,还应对基础运行环境、技术保障能力、基础运行资料等进行标准的细化和量化修订。

2)建立信息系统维护标准。维护根据业务属性分为一般性维护、技术性维护和升级性维护3种。其各自的标准制定要有针对性,一般性维护标准应以设施的安全可靠运转为重点,技术性维护和升级性维护应以故障修复和性能提升为重点。维护标准要尽量细化,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突出系统在整体架构中所发挥的作用,还要兼顾系统对业务工作支撑能力、发展趋势等要素。根据当前黄河基层信息系统组成情况,可以分为信息采集系统维护标准、信息传输系统维护标准、信息存储系统维护标准、信息安全系统维护标准、业务应用系统维护标准。

2.3完善信息化运维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1)信息系统运维等级的合理划分。单纯以业务量为依据进行信息系统运维考核,可能产生工作评价的不公平。因此在建立考核评价标准时,还应根据不同系统故障可能带来的业务影响、维修难易程度、故障形成原因等条件,划分维护等级,根据不同等级维护量作为工作考核的依据。

2)信息系统运维效益的评价指标。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的基本要求是以高效的运维,促进设施的运转效能和保障效能,进而充分其发挥经济及社会价值。因此在信息系统考核评价体系中要引进效益指标。

3)建立技术能力和技术创新考核标准。业务能力提升和科技创新是做好信息系统运维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建立考核标准能够有效地促进技术人员的学习和创新意识。根据取得的业绩成果应该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从而取得激励作用。

3结语

当前,国家提出了以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发展的新要求,水利信息化逐步向黄河治理开发的各个业务快速渗透,高效有序的信息化运行维护是保证各类现代化治黄业务开展的基础,以先进科学理念建立起完善的信息运维系统是时代的要求。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积极探索适应自身发展的运维模式和运维体系。

(责任编辑 崔春梅)

【中图分类号】F426.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159(2015)-10-0017-02

收稿日期:2015-03-17

作者简介:李绪鹏(1971—),男,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黄河
黄河娃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黄河,我爱你
『黄河』
去看最大黄河象
黄河遐想
黄河放歌
我家住在黄河边
黄河,让我好好看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