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华(朝阳市水务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站,辽宁 朝阳 122000)
建平县地下水分析
李静华
(朝阳市水务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站,辽宁 朝阳 122000)
建平县位于辽宁省朝阳市的西北部。本文通过对全县地下水的贮存条件与分布规律、地下水循环条件、地下水动态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为今后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地下水;分布规律;动态分析
建平县隶属于辽宁省朝阳市,位于朝阳市的西北部,东与朝阳县毗邻,南与喀左县、凌源市接壤,西与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喀喇沁旗、赤峰县、赤峰市隔老哈河相望,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交界。全县总面积4865.0km2。根据《朝阳市水资源》资料统计,建平县1956~2000年多年平均降水量438.4m m,水资源总量为19208.2万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8106.0万m3,地下水资源量11540.6万m3,二者之间重复量10438.5万m3。根据2000~2011年地下水开采量数据分析,平均年开采量7159万 m3,最大年开采量为9882万 m3、最小年开采量为5434万m3。
2.1 松散岩类孔隙水
主要分布于老哈河、蹦河、海棠河、三家河、第二牤牛河、深井河、老虎山河等流域,一般呈带状、树枝状及其它不规则形态分布,按含水层富水性将松散岩类孔隙水划分为四种富水级别,即水量极丰富单井涌水量3000~5000m3/d;水量丰富单井涌水量1000~3000m3/d;水量中等单井涌水量100~1000m3/d;水量贫乏单井涌水量小于100m3/d。现分述如下:
2.1.1水量极丰富区
分布于老哈河一级阶地及漫滩区,其岩性上部为全新统冲积砂、砾卵石层,下部为上更新统冲洪积砂砾卵石层。两层之间无隔水层,构成连续分布的统一含水岩组。含水岩组总厚度15~35m,最厚可达50m。砾卵石分选、磨圆较差,多呈次棱角状,透水性良好、地下水埋深3~7m。渗透系数50~90m/d,单井涌水量3000~5000m3/d。
2.1.2水量丰富区
主要分布于蹦河、第二牤牛河、深井河、海棠河、三家河、老虎山河两侧一级阶地、漫滩区,其岩性上部为全新统冲洪积砂砾卵石,下部为更新统冲洪积砂砾卵石,两层之间无隔水层,构成连续分布的统一含水岩组,砾卵石呈次棱角状、次圆状。含水层厚度各河有所差异。蹦河厚度10~15m,水位埋深4.0~10.0m,渗透系数30~50m/d;第二牤牛河厚度3~13m,水位埋深3.0~12.0m,渗透系数15~30m/d;单井涌水量1000~3000m3/d。
2.1.3水量中等区
分布于黑水坡洪积扇、烧锅营子山间河谷及一些河流的支流和上有地段,其岩性上部为全新统冲洪积砂砾卵石,下部为上更新统冲洪积砂砾卵石、砂砾石混土,含水层厚度7.5~10m,单井涌水量100~1000m3/d,个别地段大于1000m3/d。
2.1.4水量贫乏区
分布于山间河谷地及山前坡洪积扇裙地带,含水岩组时代为上更新统,岩性为砂砾卵石含亚砂土,砾卵(碎)石,成棱角状,次棱角状,该层多呈不稳定的夹层或透镜体分布,局部夹中细砂薄层,厚度一般为 2.0~21.6m,水位埋深大于10.0m,渗透系数5m/d,局部靠近河谷阶地地段,单井涌水量略大,大于100m3/d。
2.2 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
分布面积很小,仅在叶柏寿的东南部、中部的中营子、后道沟一带有小面积分布,由上元古宇长城系的灰岩、白云质灰岩及雾迷山组中层含燧石条带或结核白云质灰岩、条纹状白云质灰岩构成。由于受一系列东西向、北东向构造的影响,岩石节理裂隙发育,裂隙宽0.1~0.3cm,大者0.5~1.5cm,局部为泥质半充填,特别是后道沟一带高于庄组灰岩表现最明显,含有丰富的岩溶裂隙水,中营子泉最大流量为737.04m3/d,一般均大于12m3/d。
2.3 碎屑岩类裂隙水
分布于马厂、二十家子、化匠沟一带,小塘、马架子等地零星分布。地层岩性由白垩纪、侏罗纪砂砾岩、页岩、砂岩、砂岩互层构成,岩石裂隙发育,裂隙宽0.1~0.3cm,最宽可达0.5~1.5cm,层间裂隙发育,地下水主要赋存与层间裂隙及风化裂隙中,涌水量一般为10~50m3/d,局部具承压性,承压水头高出地面4.0m,自流量为37.15m3/ d。北部二十家子、三家子向斜由一套白垩系、侏罗系砂岩、砂砾岩、页岩构成,砾径变化大,磨圆较差,泥钙质胶结。受挤压作用影响,向斜轴部和近轴部两翼张裂隙发育。地下水埋深小,微具承压性,单井涌水量 75.2~131.24m3/d,渗透性差,渗透系数0.074~0.283m/d。
2.4 层状岩类裂隙水
主要分布于中部和西南部,在东南部有零星出露,其岩性主要为白垩系义县组安山岩、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含砾凝灰岩及长城系石英砂岩、砾岩、页岩。岩石为层状结构,局部节理发育,充水裂隙性质为层状裂隙和风化裂隙,强风化带厚度为15~30m,裂隙为张开型,宽0.1~0.5cm,最大可达1.0~3.0cm,局部为泥质、砂质半充填,根据勘探资料,在裂隙发育地段,钻孔单井涌水量3~10m3/d。
2.5 块状岩类裂隙水
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北部哈拉道口~老官地、中部罗福沟~建平、南部的深井~万寿地段。岩性主要有燕山期和华力西期的花岗岩、花岗斑岩、闪长岩、英安岩、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和太古界建平群得黑云斜长片麻岩及角闪斜长岩等。花岗岩类多为粒状结构、块状结构,风化裂隙发育,风化厚度30~40m,裂隙为张开型,宽0.2~0.5cm,最宽可达1.0~3.0cm,局部为泥质填充,泉水流量14.4~218.9m3/d。局部地段受构造影响,裂隙更加发育,在地质、地貌充水条件有利部位形成较强富水带,据钻孔资料,断裂常年充水带单井涌水量最大可达609.72m3/d,泉水流量12.0~1704m3/d。
地下水循环受地质、地貌以及气象、水文等因素控制。
3.1 地下水补给
县内的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依据地下水补排关系,低山丘陵区为地下水补给区,山间谷地、河谷平原为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区。在低山丘陵区,基岩裸露,岩层节理裂隙发育,为大气降水提供了良好的渗入补给和循环条件,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渗入的地下水一部分赋存于基岩裂隙及蓄水构造中;一部分以泉的形式排泄于溪沟:一部分又以潜流形式补给山前坡洪积裙裾、山间谷地松散岩类孔隙水。在河谷平原区,地势开阔平缓,表层岩性为亚砂土且较薄,下部为砂砾石层,接受大气降水入渗条件好,利于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项目区降水多集中每年6~8月份,此时段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期。该区除接受大气降水直接入渗补给外,还接受基岩山区侧向径流补给。
3.2 地下水径流
地下径流条件的强弱取决于含水层的透水性和地形条件,含水层透水性好,地形坡度大,径流就强。低山丘陵区,沟谷发育,地形切割较深,沟谷坡降大,河谷区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砂砾卵石,透水性良好,水力坡度为2~10%,因此,地下水径流条件良好。
3.3 地下水排泄
地下水排泄以人工开采为主,河谷区是地下水排泄的主要地段,在河谷下游以潜流形式排泄于区外。根据调查项目区除部分河谷地区地下水水位埋深小于5m外,绝大多数地段均大于5m,大于潜水蒸发极限深度,蒸发微弱。
根据区内地下水动态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可以分为气象型、气象~季节性开采型和气象~常年性开采三种动态类型。
4.1 气象型
地下水动态主要受气象影响,分布于老哈河、大凌河流域的山间河谷及坡洪积扇裙区,地下水动态气象的控制。11月末至翌年2月末,地表表层冻结,大气降水和蒸发均微弱,水位变化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3月份由于地表解冻,受桃花汛影响,水位迅速下降,5月中旬达到最低值。随着雨季的到来,降水大量入渗补给地下水,水位迅速回升,在8月初达到最高值。8月末后随着降水减少,受地下径流排泄影响,水位缓慢下降,年水位变幅小于1.5m。
4.2 气象~季节性开采型
地下水动态主要受气象、水文、农业灌溉等因素的影响,主要分布于老哈河流域和大凌河流域的老虎山河山间河谷地带,地下水的开采以农业灌溉为主,开采强度较小。其水位动态主要受降雨和农业灌溉开采控制。11月末至翌年2月末地表表层冻结,大气降水和蒸发均微弱,水位变化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3月份由于地表解冻,受桃风水影响,水位略有回升,4月至5月中旬,降水少,由于农业灌溉的开采,水位迅速下降,5月中旬达到最低值。随着雨季的到来,降水大量入渗补给地下水,水位迅速上升,在7月末8月初达到最高值。8月末以后随着降水减少,受蒸发、地下径流排泄影响,水位缓慢下降,12月份左右趋于平稳,年内水位变幅1~2m。
4.3 气象~常年性开采型
此类动态类型除受气象因素影响外,还受地下水长期开采的制约。主要分布于第二牤牛河河谷平原区地段。在丰水期,受降水和开采影响,其水位变幅较其它时段略小,地下水处于缓慢上升趋势,地下水位上升略滞后于降水峰值。在枯水期,地下水开采是影响地下水动态的主要因素,地下水的动态变化规律与开采动态相吻合。5、6月份,降水较小,农业灌溉大量开采地下水,开采量剧增,致使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达最低值。地下水的变幅大小取决于开采强度大小。
[1]李春雨,池海清.建平县水资源现状分析与开发利用对策[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0(02).
[2]于海军.建平县水资源环境状况分析[J].地下水,2010(03).
[3]高永超.建平县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J].陕西水利,2014(01).
TV 211
:B
:1672-2469(2015)03-0021-02
10.3969/j.issn.1672-2469.2015.03.009
李静华(1966年—),男,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