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感建筑”的研究
——从知觉现象学的启示对应建筑学的解析

2015-04-05 07:40巍,
四川建筑 2015年6期
关键词:现象学建筑设计

王 巍, 彭 宇

(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四川成都 610015)

·建筑论坛与建筑设计·

“六感建筑”的研究
——从知觉现象学的启示对应建筑学的解析

王 巍, 彭 宇

(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四川成都 610015)

现象学应用于建筑设计中已有诸多实例,现代较有名气的当属斯蒂文·霍尔。他的“场所精神到知觉体验”阐述了一定的现象学在建筑中的应用,涵盖的内容也较深刻及广泛。其实现象学的应用可以说存在于我们接触的每个建筑甚至说国家出台的规范都与现象学息息相关。什么样的空间,什么样的距离包括多大的窗墙比,都与人的感知即现象学有关。出于以人为本的目的,把知觉现象学的内容转化为建筑语言,从而形成设计手法。进一步延续知觉现象学的应用,在建筑中通过人丰富的知觉体验获得更深刻建筑理解。

视觉; 听觉; 嗅觉; 触觉; 味觉; 意境

“我们通过我们敏锐的情感来体验氛围——这种体验形式起作用时,快的难以置信,而这显然是我们人类需要的生存之道……我们有能力凭直觉欣赏,靠自发的情感反应,于刹那间否决某件事情。”

——《建筑氛围》 彼得·卒姆托

建筑师利用建筑表达自身的情感,就像一个艺术家制作自己的作品。大家都希望有更多的人理解自己,产生心灵的共鸣。但是往往一个空间很难让人产生共鸣,就需要有更多的辅助手段来让使用者凭直觉去欣赏。那么,能够带动直觉感官的知觉现象学就是我们增加建筑语言及手法的有力突破点。我们的追求就是实体的呈现带来心理的碰触。那么将实体感受与心灵感受架立起沟通桥梁就是本论文核心所在,也是本次对于建筑手法探讨的关键所在。

1 “知觉现象学”的基本概念

1.1 “知觉现象学”的前身

在当代西方哲学思潮中,胡塞尔开创的现象学尤为瞩目。胡塞尔把现象学叫做“描述心理学”,认为我们在认识世界的时候,只应该对我们直接体验到的现象进行描述,但不主张解释现象的因果关系,应该把一切经验、知识或先入之见搁在一边,以免影响我们对事物的体验。而后梅洛·庞蒂创立了“知觉现象学”的著作。

1.2 “知觉现象学”的部分应用理念

“知觉现象学”主要是对人的行为意识更深一个层次的探索及理解。它强调重新找回作为“意识”这个词和概念最终表示的东西,也就是自我的意识。抛弃原有认识及主观思维,用体验通过知觉证明自己的思维。也就是存本寻真的一个概念。那么笔者认为现象学最突出的成就也许就是在其探索事物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极端的主观主义和极端的客观主义相协调。不让自己的主观思维决定事情的始末而是通过合理的体验进行最客观的论证。

“知觉现象学”主要从“身体的问题”、“被感知的世界”及“自为的存在和在世界上的存在”这三个篇章进行了论述。论述的整个核心点也是围绕着人的个体本身与世界或者环境的关系。在这其中我们不难发现“知觉现象学”对于建筑的认识,至少是抽象建筑的认识,阐述了一定观点。通过人的感知世界去对空间(建筑)本身进行评价,抛弃对于一类空间(建筑)的固有认识,抛弃概念,只是考虑给人一个怎样的感觉,从而让人能够融入空间(建筑)中。那么,“感觉”与“空间”就是我们从“知觉现象学”中剥离的最重要的两个元素。

如何将自我意识感觉和适应建筑空间两个元素统一到一起,本身就是一种设计理念,进而可以形成我们建筑师的设计手法,为设计创作找到一种思路。

2 “六感建筑”对于“知觉现象学”的概念延伸

“我并不认为建筑是一种信息或象征。它首先是生活的容器和背景,敏感地容纳着地板上脚步的节奏,容纳着工作的专注,容纳着睡眠的寂静。”

——《追寻逝去的建筑》彼得·卒姆托

无论什么样的建筑都有他所需要承载的内容,也是生活的载体。依据人们对感官的依赖,我们可以按照感官特征来进行建筑对于“知觉现象学” 的阐述分类。即按照“六感”:视觉感受,听觉感受,嗅觉感受,触觉感受,味觉感受,意境感受等六个方面进行建筑的诠释,并延伸建筑手法的概念。

2.1 视觉感受

视觉感受顾名思义,即视觉器官对可视之物、可见光色的感受。那么从视觉感受上我们抽离出空间感受、色彩感受、运动感受、焦点感受、指引感受、体量感受等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与“知觉现象学”进行对比,从而确定视觉感受的设计出发点和运用手法。

2.1.1 空间感受

从最初踏入建筑行业,我们就接触了《建筑空间组合论》这本书,也算是建筑行业的入门教科书。它对于建筑的初步概念给予了有效引导。由于技术日新月异,其中的一些论点、手法或许已经过时,但是对于建筑空间本质的理解却一直值得我们借鉴。建筑的空间形式由建筑的功能决定,这里的功能运用现象学概念,就是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空间概念或者说想要提供给使用者什么样的空间概念。在建筑设计时,对于空间设计的考虑应该更注重体验者的感受因素,而不是人为的无限加大或缩小。什么样的空间能够给人什么样的视觉感受,不应该只凭想象,而应该找到类似空间进行实际感受再做评判。

2.1.2 色彩感受

色彩的运用,对于艺术家们可以说是驾轻就熟的工作,而对于大部分建筑师来说培训较少,不能熟练把握。而色彩在建筑中的延续使得建筑师必须掌握基本的色彩感受。《色彩心理学》中明确了基本色彩的视觉感受定义,例如:黑色象征权威、高雅、低调、创意;也意味着执着、冷漠、防御。黑色为大多数主管或白领专业人士所喜爱。褐色、棕色、咖啡色系典雅中蕴含安定、沉静、平和、亲切等意象,给人情绪稳定、容易相处的感觉,很多住宅愿意选用。黄色:精神狂躁,梵高;红色:力量,活力 ;蓝色:宁静,音乐;绿色:平静,自然;橙紫:互补,神圣等等。鉴于色彩对人们心理的触动,结合现象学及建筑学的知识,我们不难从色彩上呼应建筑内涵,找出建筑的基本色调或者建筑要表达的基本情趣。然后通过色彩的补色原则搭配辅助色彩或者对比色彩来完善建筑的色彩表达。当然建筑的色彩表达是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的完整诠释,既有局部,又含整体,是个统一的概念。

提到色彩就不得不提到光的呈现,在很多著作中都写明了光对建筑的影响,是明是暗,是神秘还是温馨,一个教堂的光感和明暗度跟酒吧的就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对光的运用(包括自然光和人工照明)可以说是很好的切入点,幼儿园的缤纷、教堂的肃穆、手术台上聚焦及酒店的温馨,利用好光才能真正让建筑得到生命,也才能够更完美的表现建筑特质。

2.1.3 运动感受

运动感受包含了两个方面,其一指使用者在运动中浏览建筑内部及外部空间时的动态运动感受,其二指使用者在静止情况下,建筑内外运动部分对使用者的感官刺激。两者虽有不同,但主要出发点都是阐述建筑的核心理念,给人在意识上予以界定。

对于第一种运动状态,主要是体感(归纳为触觉)与视觉的合并关系,而运动中需要把握的是视觉连续性和节点突出性。在常态与变性中寻求和谐统一。突出主题文化视觉节点应该与体能有一定联系。

对于第二种运动状态,主要突出的是观赏性,有吸引力,从而达到使人驻足的目的。但有时候由于结构或者装饰物的原因有可能影响展示效果,此方面就是设计时考虑设计手法的问题。

对于以上两个方面做了一定设计处理的剖析,同时应该避免外界干扰性因素对于使用者的影响。这也是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2.1.4 焦点感受

焦点,对于视觉来讲即为人们对于某件事情或某个场景的关注点或集中点的感受。可以说焦点是整个建筑物最核心的某个点或者几个点。焦点相对于节点来讲应该更为宏大更具吸引力,是建筑物的重点打造部位,就像是歌曲中的高潮部分,应充分利用焦点部位体现设计理念与使用者达到共鸣。当然焦点部位除了视觉感受外,往往伴随着其他感知进行配合渲染。焦点一般设立在主要入口位置、核心位置、概念点阐述位置、事物保留点位或具有意义的区域。

2.1.5 指引感受

建筑的视觉指引性同时也包括两个方面的论述。其一为建筑、装饰风格的指引性,其二为流线交通的指引性。两个方面也是需要遵从建筑的表达意愿进行设计。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建筑艺术,不同的社会崇尚不同的装饰风格。建筑装饰因人的需要而产生,其中揉和着人的愿望、观念、习俗等等,也就成为了反映社会、文化、思想的一面镜子。我们通过视觉引导产生感知,从而确立室内外的形象。而设计来源于生活,对于建筑形像的设计要通过相应资料的收集来最终确定,定位应取决于建筑所要表达的情感。

往往一个建筑的流线关系被看做建筑本身的重中之重,流线的合理性我们可以在触觉感受中进行一定的分析,而在与视觉就是所谓的指引效果关系。一个漂亮的大门告诉我们它是入口,一个指引性的空间告诉我们该向哪里前行。引导的手法千变万化,现在用的最多的是指引牌或贴图符号的手法。而利用空间,装修技巧,功能连续性和业态区分进行视觉指引其实更加自然也更加贴合知觉现象学的要求,例如一个长形空间通过大小的有序变化配合节点,必然给人以指引感受和节点感受的启示,同时配备建筑意向,形成统一自然的浏览感官。

2.1.6 体量感受

视觉的体量感受其实与知觉现象学密不可分,无论是建筑本身还是建筑内外的装饰品、构件、摆件,无不产生人们的心理映射。是高大,庄严,平稳,陌生还是微小,亲和,个性,历史。无论什么样的体量,都应该进行分析,表达他自身的含义。主要体量之间的材质、形式等均应有所关联。通过体量抽象表示项目寓意。在建筑的初期阶段,研究建筑体量也是入手的一种方式。

2.2 听觉感受

听觉感受是声波作用于听觉器官,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并引起听神经的冲动发放传入信息,经各级听觉中枢分析后引起的感觉。声音作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承载着工地的繁杂、睡眠的宁静、冥想的空净、聚会的热闹。它的存在也时刻影响着建筑本身。那么从听觉感受上大致可以分为目标感受、背景感受、回响感受、噪音感受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与“知觉现象学”进行对比,从而确定听觉感受的设计出发点和运用手法。

2.2.1 目标感受

听觉的目标感受主要运用于以听觉为主要出发点的建筑。例如演播厅、教室等等。结合知觉现象学的观念,目标听觉是建筑处理的主要目的,也是给人的感官造成最大冲击的内容。主要是从声音的内容、声音的音量、声音的音域和声音的音色几个方面进行设计,通过专业软件、经验或考察应对建筑的空间、装饰等进行合理的设计,从而达到最佳效果。声音的内容主要指播放的声音本身的界定。声音的音量是指俗称的声音大小。所谓“音域”是指声音从低到高的可用范围和区域。而音色主要指的是声音本身的品质或者特色。对于听觉作为主要体验内容的建筑配合其他感官的刺激更容易带动人的感知。

2.2.2 背景感受

背景感受主要是对于人们所处空间的功能需要或者为了人们的舒适需要添加的背景声音。例如咖啡厅的背景音乐、体验馆配合展览物的背景声音等等。背景音的设计主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建筑意向进行设计。主要也是声音的内容、音量、音域和音色几个方面。不同的建筑均有不同的要求,作为背景音不能抢占主要使用功能对于声音的要求,所要达到的目的主要是贴合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要求,给人舒适的感受或关注的要求。

2.2.3 回响感受

回响作为大多数建筑尽量避免的声响内容也可以加以利用。BEYOND乐队在20世纪90年代初利用氛围乐和回响节拍创造了一系列这种风格的专辑。我们不难发现回响的现象学心理特点主要是给人深邃、宁静的感觉。在建筑中利用回响作为辅助声音的也有一些实例,主要目的也是给人创造不一样的氛围感。

2.2.4 噪音感受

噪音即为音高和音强变化混乱、听起来不谐和的声音。例如临街的嘈杂声或机械作业声,亦可为人们创造的空间所产生的氛围杂音。对于噪音我们是尽量的进行规避处理。如何处理噪音在建筑设计中尽量用实体或夹心墙体隔绝噪音源,很多电梯旁边的房间采用过类似处理手法。在室内利用各种材料达到功能需要的声环境。具体数值计算参考《建筑声环境》,也可用绿色建筑评定标准来进行参考设计。

2.3 嗅觉感受

嗅觉对于人们感官的引导作用并没有在很多的建筑中进行运用,但其实应用于嗅觉的实例在咱们的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而且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一个烧烤摊,我们主观意识上不想去吃,但四溢飘香的味道最终战胜了我们的主观意识,引导我们得出结论“好久没吃了,尝一次”。那么通过嗅觉的引导也将是我们设计特色建筑的突破口。大体归类可分为引导感受,辨识感受和刺激感受三个方面。与“知觉现象学”的对比,从而确定嗅觉感受的设计出发点和运用手法。

2.3.1 引导感受

引导感受主要是让人通过气味的特点定义目标,寻找方向。例如一个古街镇,一个广场种植了很多桂花树,那么桂花的香气很容易形成引导让人们聚集,聚集的人群会在此形成知觉现象学中的第一记忆,从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达到地标的概念。俗话说的“酒香不怕巷子深”其实也是引导感受的一种解释。利用引导感受引导使用者进行建筑功能的自主选择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建筑的体验度。

2.3.2 辨识感受

辨识感受的应用已经比较多,但大多是无意识的行为。之前说的烧烤摊的例子比较典型,再比如说,当我们闻到很大的消毒水味道或青霉素的味道,那必然是医院了,嗅到一股股的酒糟味肯定是有酒厂。不管是主观的呈现还是客观存在,味道带来的知觉感受能够给人清晰地建筑定位,也就是清晰的辨识感受。那么在特定的建筑中辨识感受的应用完全可以形成建筑独有的特色。

应用于建筑中,例如在建材城中弥散檀木的气味,一个小区种植各色植物从而给人舒适的嗅觉感受,酒店在其突出特色的基础上配以相应的气味作为烘托等等。在气味的辅助效果下能更快速的让人领悟建筑所需要表达的基本意义,而在人们闻到同样味道时,知觉现象学中的联想记忆便提高了建筑本身的辨识度。

2.3.3 刺激感受

我们在这里说的刺激感受不是享受型的刺激感受,而是让人感到不适的嗅觉感受。在建筑中很常见的刺激感受应该当属卫生间,很多卫生间设置隔绝气味的前室,采用大功率抽风换气系统或者燃香点蜡都是隔绝刺激感受的手法,当然国外采用的自洁型洁具等等也是很好的处理方式。可见对于刺激感受的杜绝我们已有较高的认识,但实际运用中如何将刺激性气味只留在该留存的区域并不是做得特别到位,那么该如何进行气味区域化设计就是我们的关注点。

利用建筑及景观对气味进行区域划分,例如老街巷臭豆腐的集中贩卖,如果可以将划定区域利用植物的隔绝和遮挡作用就减小了气味的广度污染,再在其他区域边设置香水店,那么臭豆腐的味道将荡然无存。我们在味道大的厂房四周设立围墙和景观带必然可以隔绝一定量的气味污染,也起到了隔绝刺激感受的作用。可以说隔绝刺激感受的方式很多,定义了刺激感受想办法把它区域化就是我们设计的一个内容。

2.4 触觉感受

触觉感受在“六感建筑”中分为两个层面的认识,其一即为人们接触、滑动、压觉等机械刺激的总称。也就是人们身体的直观感受。其二为人们的使用感受,通过人们对建筑的使用带给人们知觉的或是心理的感受,也就是间接感受。触觉感受我们大致分为了主动感受,被动感受及使用感受三个方面。对于这三个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知觉现象学的对应心理进行一定的说明,更多的是带给人们的心理舒适性。

2.4.1 主动感受

直接感受顾名思义,就是人们通过自己的行为直接造成的身体感受,最为直观的触觉感受。通过材料的质感给人触摸的感受,从而产生心理映射,呼应建筑的主题。比如欧洲古老的建筑,时间留在墙体的痕迹触摸上去在心里留下一抹沧桑。一个陶器体验店,通过游客的亲自制作,体验陶器的整个制作流程,让人通过触觉的参与留下深刻印象。诸如此类的实例很多,基本上就是让人通过有意识的碰触体会建筑本身的意义,反应功能需求也可能是反应建筑本身。通过触觉让人与建筑更好的交流。

2.4.2 被动感受

间接感受为非使用者主观意愿的间接碰触感受,也就是使用者对于建筑的舒适感体现,也可理解为建筑内部或外部给人的温度、湿度、风量等人们通过感官感受到的环境特点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映射。其实在室内创造不同的间接感受已有很多实例,房间安装空调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大棚技术为植物提供适宜生长的室内环境,我们完全可以把麦田或者海边的整体感受搬到室内,通过间接感受的配合,打造完整的体验感受。间接感受基本作为辅助手段,为建筑的服务性提供支持,在使用者心理映射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4.3 使用感受

使用感受具体为人们对于建筑功能安排的合理性的感受。在漫长的建筑发展过程中,功能这个词汇越发显得重要。一提到功能就要说功能分类,建筑规范中分了“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四类,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通常又被称为民用建筑。在设计中“功能”经常被推出来大谈特谈,经常有人说某某书里讲到什么建筑应该怎样布置功能,讲到经验上某某建筑类型应该是什么样子。其实运用知觉现象学来解释,功能无非就是人们的使用习惯和方便性的问题,并不十分高深。

前人总结了很多经验,并有很多建筑人才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对各类建筑的功能进行探讨与完善,我们觉得前述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但是我们也要杜绝教条主义,抛弃绝对性的观念。比如说现代医院设计很多采用医患分流走道交通系统,但一个乡镇的卫生所就没必要浪费面积做双走道。有人说做个博物馆就要设置气派的门厅这是博物馆的功能需求,我倒觉得具有亲和力的博物馆不需要这样的空间,因为它不是真正的功能需求。所以我们认为功能需求完全可以用人的行为习惯和方便性进行解释和运用,也是更容易让使用者接受的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了很多关于“使用感受”的实例,例如住宅中厨房与大门相连,方便生菜的储存减少污染可能性;常说的动静分区;机场中各种流线的区分设置;甚至一个城市的交通路网系统,其实都蕴含了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和方便性在里面,突出的根本应该说都是“使用感受”问题。我们创造的功能集合前辈的经验,一定要落足于设计本身带给使用者的感受,才能够真正实现设计的初衷。

2.5 味觉感受

味觉感受通常意义上表现的是通过人们的味蕾刺激,给人们带来的味觉上的感官感受。在一个特定建筑环境中,从建筑设计的立意出发,配合完美的味蕾感受,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心灵引导方式,也可以从知觉现象学方面解释味觉带给人们直接作用。在“六感建筑”中我们同时把味觉衍生另一层含义,即“品味”的产生与提升。我们认为一个好的建筑,应该有他的品味在其中,而不应该是个没有内涵的建筑。鉴于以上的说法,我们把建筑的味觉感受分为品尝感受,品味感受和品质感受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与知觉现象学中的“身体”章节和“被感知的世界”章节相联系得到一定的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

2.5.1 品尝感受

品尝感受顾名思义,通过人们用舌头仔细辨别,尝试滋味,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可以说“民以食为天”这句古话用在这里很贴切,人们对于食物的感动很多时候快过其他的感知。就像一提到免费试吃这四个字,最容易联想到的就是超市,超市这个建筑体通过提供试吃服务已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形成了人们的意识认识,带给超市一个新的概念。

那么衍生开来,利用食物的诱惑来补充建筑所要表达的意义,其实可以是个很好的手段。但是我们所讲的利用食物不是单纯的提供食物,而是有目的、有步骤地提供展现过程,创造相应环境,呼应建筑理念的同时产生味蕾刺激。比如一个面包作坊,我们先让人参观面包制作流程,可以亲身参与,看到面包出炉后拿到一个空间供人品尝,这个空间就要求跟所产面包的品牌特征相呼应。若是一个酒厂,便可能处在一个古色古香的老街场景形成欢歌畅饮的景致。所以说“品尝感受”是一种衔接与突出,更多的应该是采用提升的手段,抓住味蕾的敏感。

2.5.2 品味感受

品味这个词其实给人一种飘渺的感觉。词语本身包含几层意思,本次采用的主要是仔细体会格调和趣味的这层含义。说白了就是审美格调和审美情趣的一种展现。对于审美格调和审美情趣可以有很多的做法,比如简洁大气、富丽堂皇、洛可可风格或者儒雅禅意等等,不管何种格调都是为了呼应建筑的主题。比如说一个医院,尽量的简洁大气,应该是最符合本身气质的,如果做得富丽堂皇,很可能增加积灰的可能性,同时更像一个高端的疗养院。说白了不管是建筑外观还是室内装修,建筑修建的目标人群定位给了建筑骨子里的格调和趣味。那么这层格调和趣味的呈现应该就是我们建筑师必须要做的事情。就像幼儿园的活泼、寺庙的宁静庄重一样,建筑也带有他的“人格”。

2.5.3 品质感受

阐述了很多建筑应该有这方面的关注,那方面的要求,也许考虑了很多,但是归根结底品质才是一个建筑的呈现要点。品质应该包含几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保证整个建筑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二是保证设计对于建筑细部的深研究及设计,三是确保使用材料的合理性及耐久度。

在设计施工质量上来讲遵从现有规范完全可以满足,细部的研究反而是建筑设计的关键,例如隐藏落水管道,各个专业管道的集成设计及隐藏,立面上不同材料如何衔接,建筑细部的处理等等。看上去微小,往往影响却是巨大的,很有可能因为微小的部分造成设计缺陷或者影响整个建筑的审美要求。材料的选择是否符合建筑的基本理念,是否能够满足时间的考验都将是我们设计的关注点。

2.6 意境感受

对于意境感受的论述显得更加飘渺一些,更类似于诗词对于人们心理的影响。诗词以其凝练优美的语言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融音韵美、意境美、思想美于一身。建筑本身也像一首歌辞咏赋,很多时候传承着它本身特有的意义。它有时候像时间,催促着人们的行为;有时候像湖水, 承载着思想的安宁;有时候回忆着你的快乐;有时候记录着你的沧桑。就算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住宅,因为有了家的概念,在不同的时期回到家里,有可能是归属,有可能是温馨,有可能是快乐,也有可能是回忆,但无论如何它承载的是记忆是人们的感情。

一个好的建筑,它可能蕴含着一段记忆,当人们使用它时会不由的触发那段心灵的记忆,给人们带来心灵的震撼或洗涤。就像很多囚服纪念馆的设计,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那么压抑那么的有质感,让很多人流下记忆的泪。再比如很多大师设计的教堂建筑,利用光影色彩,配合空间和声学的设计无不给人深刻的心灵震撼。甚至有些建筑可以给人以启迪。比如说四川建川博物馆之中的钟表馆,每分钟都有时钟达到整点,一声声的钟表声让人恍如隔世,把人带到了时间的世界,真真切切体会到了时间的流逝。

那么我们说的意境感受,就是超脱建筑本身在身体五感的局限,直接与使用者的心灵进行互动,也是与“知觉现象学”距离最近的一种观念。我们无求所有建筑都能够让人产生意境感受,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意境感受无非是提升整个建筑档次的设计手法。

3 结束语

引用勒·柯布西耶的一句话“建筑,这是最高的艺术,它达到了柏拉图式的崇高、数学的规律、哲学的思想、由动情的协调产生的和谐之感。这才是建筑的目的。”建筑的内容确实涵盖了很多的方面。我们如何去驾驭它,就成了建筑师的追求。另一方面,建筑的修筑离不开人,使用离不开人,评价也离不开人,那么以人为本,从人出发,抛弃固有建筑的定义,以一个人的角度进行开拓,未尝不是一个好的手法。建筑师拥有人类感知的特性,我们可以游刃有余地运用它。当我们宣泄完自己的情感也许就找到了共鸣。

[1] (法国) 梅洛-庞蒂. 知觉现象学[M].姜志辉,译.商务印书院,2001.

[2] 李雨红,李桂文,薛义. 场所精神与知觉体验——从斯蒂文·霍尔创作的芬兰KIASMA谈起[J].华中建筑,2007(1).

[3] 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2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4] (日)滝本孝雄, 藤沢英昭. 色彩心理学[M].成同社,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

[5] 刘先觉. 现代建筑理论[M].2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TU-80

A

[定稿日期]2015-06-10

猜你喜欢
现象学建筑设计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对“如是我闻”的现象学诠释
论现象学时空的实践本性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