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发展低碳养猪业

2015-04-04 22:26山东省沂水县职教中心李长强
饲料博览 2015年2期
关键词:垫料猪舍猪场

山东省沂水县职教中心 李长强



节能减排,发展低碳养猪业

山东省沂水县职教中心李长强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为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行业的科学发展,养猪业同样也要做到保护环境,实现人猪和谐,最终实现节能减排的低碳发展道路。

一、“碳足迹”和养猪业的关系

作为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温室效应及温室气体的排放已经引起各国政府及公众的重视。为了形象而准确地衡量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以及人类生活的影响,环保组织和学者提出了“碳足迹”的概念。

碳足迹是一种衡量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特别是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测量标准。碳足迹与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用于发电、供暖和运输等活动中使用的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温室气体的量有关。碳足迹用于测量人类活动中产生的全部温室气体,并以二氧化碳作为等价物,以吨为单位计算温室气体的量。

碳足迹由两部分组成:主要碳足迹和次要碳足迹。主要碳足迹:指燃料燃烧和交通运输(如:汽车、飞机)过程中的化石燃料燃烧所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等价物)的量。次要碳足迹:指人类所使用的某个产品或某项服务在生产、使用、维修、回收、销毁等整个生命周期内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等价物)的总量。

虽然目前还很难计算出生产1头90千克肉猪要排出多少二氧化碳,一个年出栏1万头肉猪的规模化养猪场一年会排出多少二氧化碳,但养猪业作为社会生产的一部分,也同样会留下“碳足迹”。猪舍建筑要用钢材、水泥、塑料等建材;猪舍冬季要保暖,夏季要降温;喂猪需用水、玉米、豆粕、青粗饲料;运送饲料、猪粪污水、活猪和猪肉要用车;猪粪污会产生沼气;猪场发生疾病,猪会死亡等,这些都会以各种方式向大气中排出二氧化碳,都与“碳足迹”有关。

二、养猪业中的节能减排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最有效途径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在这方面,至少可采用下列措施,减少碳排放:

1.大力推广“洋三元”肉猪和“土三元”、“土二元”肉猪并举的猪肉生产方针,积极保护我国的地方猪种资源

中国的养猪业长期以来一直是农业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环节,猪并不以粮食为主要饲料,而是大量利用农副产品和青绿饲料,排出大量粪便供给农田作为优质的有机肥料。因此,土猪具有耐粗饲、少耗粮、减少碳的排放的特点。因为我国地方猪种和以其为母本的“土三元”、“土二元”肉猪能较多地利用青粗饲料,减少碳的排放。

2.猪舍最佳温、湿度控制

适宜的温度对猪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一般猪舍的适宜温度,哺乳仔猪为25~30℃,生长猪为20~23℃,成年猪为15~18℃。采用合理的猪舍设计,冬季可不需要另外加温。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可采用合理的猪舍设计(北走道,小单元,屋顶无动力通风,产房和保育舍采用仔猪保育箱,可自动调节的地热板),冬季不再用煤炉进行室内加温。

夏季气温过高,不仅影响猪的采食量和增重,而且可能导致中暑直至死亡,因此必须采取降温措施。常用方法有经常向地面喷洒凉水、圈外搭凉棚、设置洗浴池,保持通风,供给充足饮水等,防止中暑。另外,搞好绿化也有助于改善猪舍环境温度。冬季气温低,动物用于维持体温的能量增加,使饲料消耗增加,猪的增重减慢。采取保温措施能够减少维持消耗,是提高冬季饲养效果的关键。对于封闭式圈舍所采用的保温措施是吊顶棚、厚垫草、适当增加密度、舍内吃料,定时舍外排泄粪尿,利用猪体散热来保持舍内温度;对于敞圈养猪采用的保温措施是在猪圈周围设置防风帐,堵抹猪圈四围的裂缝,防止贼风侵袭,另一方面适当增加饲养密度,垫草,温水温食喂猪等,减少体温散失。

湿度大小对猪生产性能有一定影响,和温度一起发挥作用。如果温度适宜,即使湿度从45%上升到95%对增重也无显著影响。在高温高湿情况下,猪因体散热困难,导致食欲下降,采食量显著减少,甚至中暑死亡。而在低温高湿时,猪体散热增加,猪感觉寒冷,相应猪的增重、生长发育减慢。此外,如果空气湿度过高有利于病原性微生物繁殖,使猪抵抗力降低,易患湿疹等皮肤病;如果空气湿度过低也会导致猪体皮肤干燥、干裂。猪舍的湿度一般控制在50%~70%为宜。为了防止猪舍潮湿,一般在中午气温较高时,打开门窗,加强通风以排除潮气,如天气阴冷,则可在猪舍走廊或地面撒石灰等以吸收潮气。

3.猪舍环境卫生的控制

环境卫生控制应包括环境消毒、免疫注射、定期驱虫及消除污染(包括舍内外的空气污染、环境污染)。

环境消毒是切断疾病传染源的根本性措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消毒制度。环境消毒可分为常规消毒制度和非常规消毒制度。常规消毒制度指在没有任何传染病发生的情况下,所进行的环境工作消毒制度。非常规消毒制度是无定时的,遇到特殊情况下的消毒制度。其制度的制定,首先考虑原因。环境消毒新技术还包括利用火焰喷射消毒器、冲洗喷雾消毒机及紫外线灯等先进设备进行环境消毒。

消除污染主要是消除病猪、死猪、粪便的环境污染。主要通过EM、生物坑、沼气池三条新技术途径来实现目的。EM生物制剂:猪圈内的粪尿水可以经过活菌制剂EM处理后成为饮用水。因此可在集约化猪场化粪池、猪舍的产床下、粪尿沟、漏缝地板下面以及普通猪场的运动场、排粪尿沟、积粪坑、堆粪场普遍利用EM活菌制剂,消除粪便对环境(包括空气)的污染。这是实现外环境控制的新方法、新技术。生物热坑:传染病死猪、病猪对养猪生产存在潜在的威胁,必须妥善处理。利用生物热坑法,尸体在生物坑自行发酵15~20 d则会变形,4~5个月后全部分解,热坑内温度高达65℃,长期高温可消灭病菌、病毒,其分解物可放心地做肥料。生物热坑须设置在猪场的下风区,离水源1 km外较干燥的地方。生物热坑法具有投资少,处理量大,管理方便等优点,适合中、小型集约化猪场使用。沼气发酵:利用沼气池可将猪粪发酵,消除臭味和消灭粪便中的寄生虫,达到改善卫生环境的目的。同时释放出的甲烷为主的混合可燃气体,可供利用。

生态环境控制新技术主要是指消灭蚊、蝇、鼠等的最新技术。利用昆虫病原线虫控制猪场蚊蝇技术昆虫病原线虫是蚊蝇的天敌,可以杀死蚊蝇,但对人、猪无毒、无害,且不污染环境,消灭蝇蛆也特别显著,是目前控制生态环境的最好办法;洁利33,仅对昆虫(包括蚊蝇)有极强的杀灭作用,而对人(有骨头的动物)无任何毒害作用。药液分为快型和慢型(散发速度),以慢型用途较广,在猪舍的墙壁、顶棚上喷一次洁利33,只要有蚊蝇飞经或爬过喷药处,杀灭率可达100%,半年有效;消灭鼠害目前有两种办法可取:粘鼠板,把粘鼠板固定在木板上,放在老鼠常出没处,只要老鼠的一只爪子踩上去,就会被粘上去,用好的话,只要不弄脏粘鼠板,一块粘鼠板可粘鼠20只以上;电网捕鼠器,专门用来拉电网捕鼠,效果极好,也很经济。架网的高度为3厘米,网下撤水,只要有鼠触网,捕鼠器就会发出声音,可关掉电源把鼠拿下,然后再接通电路。

4.合理的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是指猪舍内猪的密集程度,用每头猪占用的面积来表示。饲养密度直接影响猪舍内的空气卫生状况,饲养密度大,猪只散发出来的热量多,舍内气温高,湿度大,灰尘、微生物和有害气体增多,噪声加大。为了防寒和降暑,冬季可适当提高饲养密度,夏季可降低密度。饲养密度对猪的生长速度有较大影响,密度过大,猪过于拥挤,猪难以安睡,相互间的争斗增加,严重影响增重;密度过小,猪舍利用率降低,影响养猪的经济效益。对于农村养殖户的饲养密度应为每头猪占地0.8~ 1.0平方米,每圈10~15头。

5.科学的环境保护

近年来,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已被世界各国所关注。猪场的环境保护是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保护猪场环境,避免受到外界污染物质(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农业化肥、农药等)的影响;另一方面是防止猪场的废弃物及污水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这是我国畜牧业生产所面临的重大难题,逐渐成为制约畜牧业生产的限制因素,所以要充分认识认识这一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解决面临问题。所以,猪场的环境保护既要防止猪场对环境的污染,又要避免周围环境对猪场的危害。具体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合理规划猪场。合理规划猪场是搞好环境保护的先决条件,包括选址和猪场布局等。猪场地址要求地势高燥,向阳背风,有一定坡度,以利于光照、通风和排水;水源充足,水质好;交通方便,但在保证交通方便的同时,还应注意防疫卫生。一般要求猪场距离主干道不少于400米,距离一般干道200米以上,猪场周围环境安静,远离居民区的下风向,同时远离冶金、化工厂、屠宰场、医院等,以避免环境污染,有利于卫生防疫。猪场中各建筑物布局要做到利用土地经济,联系方便,尽量缩短运输距离,对于农村下型猪场一般可划分为生产区、管理区和病猪隔离区。生产区是猪场的主体部分,包括各类猪群的猪舍和生产设施及饲料加工、贮运、调制等厂房。各类厂房的安排应根据猪群特点加以考虑。对于饲养单一型肥猪的猪场只考虑一定规模下厂房布局即可;对于综合经营的猪场,应将不同生理阶段的猪群分开,一般育肥舍位于猪场最前面,依次安排哺乳母猪和妊娠母猪舍。种公猪舍要与母猪舍隔开一段距离,相互间闻不到气味,不互相影响,配种站可安排在公猪舍附近,饲料仓库及饲料加工间宜安排在场内适中位置,缩短饲料运输距离。隔离区包括猪隔离室、贮粪场等,应安排在猪场的最下风或偏风向,并与生产区有一段距离。管理区应安排在猪场上风处一角。由于外来人员多,应与生产区隔开,以免造成疫病流行。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猪舍建筑标准(国家标准)》,在猪舍建筑中少用水泥和钢材。

妥善处理粪尿和污水。粪尿可用作肥料,产生沼气可作燃料。采用农牧结合的相互促进的方法,是当前处理粪尿的基本措施,对环境保护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将猪的粪尿直接施入农田,或将粪尿堆放腐熟,利用好气性微生物对粪便与垫草等废气物进行分解,既能使土壤直接得到肥料,又具有杀菌、杀虫的作用。采用腐熟堆肥要有足够的氧气,所以通气腐熟堆肥效果良好。粪尿污水可以制作沼气,沼气是厌氧微生物(主要是甲烷细菌)分解粪污中的有机物而产生的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沼气是一种能源,可用于照明、作燃料和发电等,发酵后的残渣还可作肥料。利用粪污产生沼气的条件是:保持无氧环境,利用不透气的沼气池,上面加盖密封;需有足够的有机物;有适宜的碳氮比,一般为25ϑ1;温度要适宜,以35℃细菌活动最为活跃,产气多且快;沼气池的酸碱度保持中性,pH在6.5~7.5时适宜,酸度大可用石灰石或草木灰中和。沼气积累到一定容积后产生压力,通过管道即可使用。

猪场绿化。猪场绿化对改善猪场环境有诸多好处:可以明显改善场内的温度、湿度和气流等;有效地净化空气,阻留有害气体、尘埃和细菌;减少噪音、防火、防疫、美化环境等。

灭杀蚊虫。猪场易孽生蚊蝇,对人畜有害,因此要定时清除粪尿、垃圾等废气物,保持环境的清洁、干燥,同时使用杀虫剂或灭蝇灯等杀灭蚊蝇。

注意水源防护和水体净化。避免水源被污染,一定要重视排水的控制,并加强水源的管理和定期卫生监测等工作。如果水质较差,应采取净化消毒措施后再使用。

推行中等规模化饲养和小规模饲养相结合的养猪技术,既可节约建筑材料,又可防止主要传染性疾病。中等规模是指一个母猪场在300~500头,肉猪场一批在3 000~5 000头。小规模猪场是指一个母猪场在20~50头,自繁自养肉猪一批在200~ 500头。“中等规模”、“多点分散”已被证明是防止猪患传染病,减少子猪死亡的重要方法。

大力推广青粗饲料替代部分精料(10%~20%)喂母猪和育肥猪。既可降低饲养成本,又可增加碳的吸收。青粗饲料在光合作用下,可以有效地吸收二氧化碳,从而减少碳的排放。

三、推广发酵床养猪技术,减少甲烷的排放

1.发酵床养猪技术是破解养猪业难题的有效法宝

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猪效益。应用发酵床养猪不需要用水冲洗圈舍,仅需要满足猪只饮水即可,所以较传统集约化养猪可节水85%~90%;垫料中的有益微生物可改善猪肠道环境,提高饲料转化率,节省部分饲料;猪场不需要清粪,饲养人员仅保证及时喂料、翻扒调匀过于集中的粪便、根据垫床干燥程度及时调整湿度即可,所以一个正常劳力批次饲养可达到800头育肥猪,较集约化猪场节约50%的劳动力。

减少疫病发生,改善饲养环境。发酵床中的有益菌可快速繁殖建立优势菌群,能抑制和消灭多种虫卵与病原菌。同时猪恢复了拱食和沙浴的生活习性,适量的运动使应激减少,采食垫料中发酵出的菌体蛋白,又使抗病能力增强,减少僵猪、赖猪的产生,从而使猪不易或很少生病,特别是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较传统养殖模式有大幅下降。通过生猪、垫料、微生物所构成的三维系统,消解生猪粪尿、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实现猪舍小环境的生态循环,从而达到污染零排放和控制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大大减少抗生素、抗菌性药物的使用,对应对目前我国复杂的猪病环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提高猪肉品质。应用发酵床的猪肉肉色红润,纹理清晰,屠宰率、瘦肉率均提高2%~5%,提取里脊肉、后腿肉检验,氨基酸及其他营养含量分别提高10%~15%,猪肉品质得到较大的提高,现在有些地区发酵床猪肉的收购价格比普通猪肉每千克要高几毛钱。

环保零排放。发酵床中的粪尿直接被垫料中的有益微生物分解掉,无臭味,氨气含量显著降低,圈舍不用冲洗,无任何污染物排出,垫料使用三年后清出就是很好的有机肥。在养殖环节提前消除了污染物,实现了粪污的零排放,猪圈变得卫生干净,使得人、猪工作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2.发酵床存在问题与建议

夏、冬季节性问题。夏季发酵床猪舍温度过高,不利于猪的生长发育。这类问题主要发生在旧猪舍改造的发酵床猪舍中,受到改造的限制,一般窗户无法加大,良好通风是发酵床养猪技术成功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应增加水帘或机械强制通风降温。冬季发酵床床体湿度过大。冬季由于通风受限,发酵床蒸发出的水汽无法及时排出室外,长时间累积造成。事实证明,在顶部安装无动力的用户,冬季使用效果良好。另外从建筑、管理方面,窗户可开设成中悬内翻窗,定时换气的同时也防止了冷风直吹猪只引起应激。

消毒、防疫问题。发酵床猪舍内不敢消毒。许多养猪户一直不敢使用常规消毒药物对发酵床进行消毒,避免生物降解能力而造成死床,就此问题分别采用二氧化氯、威特消毒王两种消毒药对其消毒后,发酵床0厘米,-5厘米,-15厘米上的细菌数量随着消毒后时间的增加,细菌数量呈现一个先下降后上升过程。下降的过程说明是消毒剂起作用杀灭细菌的过程,上升过程说明,随着消毒后时间的延长,消毒剂的作用降低,细菌开始复苏。不同取样层细菌数量在消毒后48小时分别恢复到了70%以上,普通的消毒对30厘米以下的垫料的细菌数量几乎没有影响。从理论上来讲,发酵床本身就有生物热消毒功能(故有“消毒床”一名),中间层约50℃的温度可杀灭绝大多数病原菌和虫卵,通过翻撬定期将表层垫料翻入中间层进行高温消毒,所以床体表面一般无需再用化学制剂消毒。发酵床养猪不能正常防疫和使用抗生素药品,这是一个认识误区,发酵床只是一种给猪换了一种福利化的生活环境,对养殖方法并未做过多改变,正常的免疫程序必不可少,对发酵床也不会有任何影响。在发酵床环境养猪,抗生素类药物可以逐渐用益生素类替代;饲料中的抗生素累积对垫料的影响可通过在饲料中添加某些有益菌来消除。

垫料的成本问题。锯末、稻壳的价格较高,垫料成本很大。根据地域不同,各种垫料价格差距较大。发酵床的垫料可以有多种选择,只要掌握好保水性与通透性垫料的配比,不同地区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区域资源优势,锯末、玉米芯、花生壳、蘑菇菌棒、棉花秸秆、稻壳、山区的树枝粉碎都可以作为发酵床的垫料。需要特别指明的是,玉米秸秆接触氧气易生黄曲霉菌,如要使用玉米秸秆,在发酵池80厘米厚的情况下,可垫入发酵床底层不超过30厘米,并在日常管理翻撬时不要翻到50厘米以下,保证秸秆厌氧发酵环境。另外,部分发酵床菌种提供厂家有生物有机肥的生产、销售资质和渠道,可以提供垫料回收业务。

日常维护的工作量。日常翻撬、疏粪等维护工作并不省工。全部使用锯末作为垫料的用户,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垫料会出现板结状况,翻撬起来很费劲,且需要每天翻整,否则粪便无法正常分解。垫料的配比一定要将保水性原料(一般是锯末)、通透性原料(一般是稻壳或花生壳)的比例掌握好,一般是按重量1ϑ1的配比。全用保水性垫料因细度过小必然会出现板结状况,全用通透性垫料因碳源不足则会影响使用年限。

使用年限。部分用户床体一年甚至几个月便不能正常使用。按理论计算:垫料理想使用天数=[(25-垫料碳氮比)×垫料总量×垫料含氮率]÷[(粪尿碳氮比-25)×(日产粪量×粪含氮率+日产尿量×尿含氮率],在锯末和稻壳各一半的情况下,理论使用年限为4.06年,考虑一些不可测因素的影响,一般发酵床正常可使用2~3年。但使用年限受多种因素影响,一般注意以下几点可增加垫料使用年限:垫料一定要完全发酵腐熟后再进猪使用,这也是对垫料的一个消毒过程;饲料中添加一些微生态添加剂,既通过粪便随时对床体进行补菌,又可对猪只本身的免疫力、饲料转化率有所提高;按发酵床要求控制养殖密度,避免床体超负荷工作;选择合格的发酵床菌种;当垫料下沉超过10厘米时,应及时补充饲料。

3.成功应用发酵床技术三要素

合理的猪舍建造是基础。合理的建设规划可有效杜绝空栏、待栏等因设计不当造成的资源浪费,在有限的投入下保证收益最大化;正确的发酵床猪舍建造可以使垫料发酵分解效果更好,使用年限更长,维护起来更方便,达到真正的冬暖夏凉、节本增收的目的。发酵床猪舍建造一定要因地制宜,东北、华北、南方由于气候环境不同,建设、管理都有很大出入。河北地区的发酵床一般采用地下式,或半地下式,发酵床垫料深度为育成猪60~80厘米,保育猪40~50厘米,母猪80厘米。猪场投资最大的就是基础建设,应根据猪场的规模、计划饲养年限、当前原材料价格等方面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如资金充裕、有土地所有权、计划饲养20年以上的,可选建砖瓦结构,目前河北地区每平方米造价在150~200元;租赁土地或是短期饲养的,可选用活动板房(玻璃钢瓦)结构,每平方米造价在65~80元,可使用8~10年。

选择有国家农业部正式批准文号的优质发酵床菌种是关键。发酵床技术的核心是菌种。菌种的配比、单位重量的有效活菌含量、活性以及适应性等方面直接决定了发酵床的使用效果及年限,选择有国家农业部正式批准文号的优质菌种是成功应用发酵床技术的重要前提。

选择有完善到位的前、后期服务厂家是保障。一套完整的发酵床项目实施流程应当包括前期规划、建造(改造)指导、引导备料、提供菌种、协助铺设、日常维护培训、定期上门维护七部分组成。完善的服务机制、定期的售后维护是发酵床成功、高效、长期使用的一个保障。

猜你喜欢
垫料猪舍猪场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鸡群垫料质量评定与管理
鸡舍垫料管理技术
猪场消毒那些
猪场拆迁,岂可一拆了之!
猪场还有哪些潜能可以挖掘?
阳光猪舍与普通猪舍育肥对比试验分析
新型帐篷式猪舍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