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岩,马阿滨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哈尔滨150081)
林业科学技术是林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通过成果创新、技术革新、推广应用和智力转化等形式,林业科技促进了森林经营科学化、林业生产集约化和林区社会现代化,对林业各项事业的发展形成有力助推[1]。目前,黑龙江森工正处在后停伐时代的全面转型期,转型状况对于黑龙江生态文明省、“十大重点产业”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具有重大影响。为应对木材全面停伐、经济增速放缓的挑战,黑龙江森工林区亟需一批先进的林业科学技术,支撑森林食品业、北药业、种植养殖业、花卉苗木业、木材精深加工业、生态旅游业等转型产业,为林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发展目标提供科技支撑[2]。因此,在森工转型发展的背景下,研究黑龙江森工科技发展问题,探讨重点研究方向,提出具体发展策略,有助于明确森工转型发展时期的科研重点,为科技主管单位谋划顶层设计提供依据。
“十二五”期间,黑龙江森工按照《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和《林业科学和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20)》的总体部署,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取得一系列科技成就。“十二五”期间,黑龙江森工共开展各级科研项目30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项,国家林业局项目61项,地方项目236项,总经费累计5 540.55万元;累计完成科学研究项目157项,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12项,示范推广科技成果69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26项;制(修)订标准61项,其中国家标准13项、行业标准43项、地方标准5项;审(认)定良种7个;取得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57项。在“十二五”期间,通过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林业科学技术发挥了良好的科技引导、支撑和示范作用,解决了基层单位的技术难题,形成了产业转型的重要推动力,为实现黑龙江森工林区的生态文明、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做出了较大贡献。
森工科技工作在“十二五”期间取得较大进展,但从总体上看,森工科技创新能力和整体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与我国林业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储备不够;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不顺畅,科研与企业需求不匹配,基层企业技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科技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特别是优秀拔尖人才和科技领军人物匮乏;科技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和条件能力建设落后;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有待进一步深化,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共享机制尚未形成,这些问题已成为森工科技发展的瓶颈。另外,自2014年森工全面停伐,林区面临传统产业停滞和替代产业不足的挑战,目前正在努力寻求产业转型,这必将引发新一轮的林业科学技术研发高潮。由于目前正处于“十二五”末和“十三五”初的政策真空期,林业科技的发展趋向尚不明朗,森工缺少根据产业转型和中长期发展需求而形成的顶层设计,若不进行系统化的前瞻性研究,将导致科学研究行为的无序性和盲动性,削弱科研成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3]。本文将集中研究转型时期的科技发展问题,黑龙江森工林业科技重点研究方向和发展策略,为攻克科技发展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2.1.1 宏观战略研究
针对森工转型过程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侧重开展具有前瞻性的宏观战略研究,具体包括国有林区林场改革、森工体制机制改革、森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林业碳汇与应对气候变化、林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等方面内容。同步开展森工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森工企业品牌宣传与市场营销、森工集团化经营与上市融资规划等方向的研究,为业务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和咨询意见,提高森工顶层设计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2.1.2 林木良种选育技术
为满足黑龙江森工资源增长和产业转型的需要,应将林木良种选育作为首要发展技术[4]。在种质优选、优引、优育的基础上,通过传统育种、分子育种、转基因育种等技术手段,培育速生、优质、多抗的林木新品种[5]。重点研究珍贵树种的新品种、优良无性系选育及生物育种、高世代林木种子园育种、优良新品种工厂化无性扩繁、珍贵阔叶大径材定向培育等关键技术,创制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新品种,实现森林资源的快速恢复与增长。
2.1.3 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
为持续增加资源总量,大幅提高森林质量,应在停伐期间重点研究森林经理技术[6]。具体开展森林资源调查方法、森林区划方法、科学营造技术、林分优化技术的研究,侧重研究高效益经济林、用材林、碳汇林、森林花卉的科学经营技术,帮助林区实现林分结构优化、培育周期缩短、木材质量提高、年生长量增加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目标,实现目的树种的最高产量,确保停伐时期的森林可持续经营达到较高水平。
2.1.4 森林灾害防控技术
由于在停伐期间,人类对森林的干扰显著降低,林下可燃物载量增加,火灾风险成倍提高,病虫害也将迎来爆发期。黑龙江森工应重点研究森林火灾风险预警和隐患清除技术,研究火点定位、安全扑灭、立体消防技术,研究森林病虫害的评估、诊断和治疗技术,争取降低林区森林火灾、病虫害的发生频度与烈度,提高基层单位的防火、灭火和病虫害防治能力。
2.1.5 智慧林业与现代林业装备
为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在森工转型方面的突出作用,应大力推动节省人工、便捷作业、惠及民生的智慧林业和现代装备成果研发[7]。积极探索智慧林业技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现代技术手段,开启森工“互联网+”时代,为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拓宽发展空间。重点研究林区转型急需的现代林业装备与配套技术,设计种苗生产、造林抚育、森林保护和林木加工利用等专业装备,研发适合森工林区特点的实用型机械,提高林业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水平。
2.2.1 森林食品业支撑技术
发展具有特色的森林食品业是实现森工转型的关键,应重点研发食用菌、山野菜、蜂产品、森林浆果等森林食品的全过程生产技术,包括黑木耳等食用菌代用料制备、松茸等高价值食用菌类组织培养、香菇等食用菌优良菌株定向培育、山野菜低成本冻干、山野菜保鲜期延长、寒地浆果精细化管理和产量提高等方向的科学技术,确保森林食品的良种选育、科学经营、高效利用和精深加工,开发高产量、高质量、高附加值的森林食品,巩固森林食品业在森工产业转型中的重要地位。
2.2.2 北药业支撑技术
依据国家药典、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现代化药材生产规程,重点研究野生药材图谱编制与药材辨识、北药优良无性系选育扩繁及遗传稳定、野生药材移栽与种质改造、中药材林下栽培技术、道地药材丰产栽培、林源天然药用物质提取和纯化等方向的科学技术。通过以上技术研究,探明黑龙江森工北药资源的品种与储量,增加野生药材驯化成功率,提高药材品质与产量,保持动植物中药材的活性成分与药效,支撑森工北药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2.3 种植养殖业支撑技术
为有效支撑黑龙江森工种植养殖业,应依据现有的土地资源与林下资源情况,重点研究以林粮、林豆、林菜为代表的特色种植技术,研究以林牧、林禽、林畜、林兽为代表的特色养殖技术,推出有关林粮林菜生产加工、野生经济动物引种驯化、人工饲养动物养殖利用、动植物制品生产与成分提取、肥饲料添加剂使用等方面的应用成果,增强森工种植养殖业的创收能力。
2.2.4 苗木花卉业支撑技术
为有效支撑黑龙江森工苗木花卉业,应利用现有的森林苗圃、采穗圃、种子园等繁育基地,重点开展苗木花卉种质资源开发、优良品种育种制种、容器育苗和良种苗木花卉加工技术,同时进行苗木花卉种质资源清查与收集、苗木花卉科学栽培区划技术、苗木花卉立地选择及培育、苗木花卉工厂化育苗、森林苗圃专用复合肥研发、苗圃用无害化生态农药等方向的科学技术研究,加快创制苗木花卉新品种、高产种和优良无性系,满足市政建设、园林绿化、城市美化等市场对高质量苗木花卉的需要。
2.2.5 木材精深加工技术
为解决停伐期间木材加工业原料短缺的问题,黑龙江森工应着重研究废弃料利用、集约化加工、新材料应用、产品寿命延长等木材高效利用技术,重视制材、人造板、胶粘剂、复合材等传统项目的技术革新,重点突破绿色环保、低毒低醛、人工合成等方向的新型材料研发问题,通过发展木材精深加工技术,实现黑龙江森工木材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倡导森工科技原始创新,推出一批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原始创新成果,以及具有首创性、突破性和带动性的技术方法,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能力[8]。同时,重视对于现有技术的深化和熟化,在论证充分的情况下,重新启动具有科研价值的原始创新项目,进行二次开发和更新研究,发挥成熟技术效益,解决结项成果长期闲置的问题,避免智力资源浪费。
鼓励具有前瞻性、开拓性、超越性的前沿项目研究,争取国家级林业重大科技专项、公益性行业专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的资金,获取国家项目资金支持。通过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形成一批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在国内外学界占据领先地位[9]。同时,继续加强基础性研究,基于“十三五”期间森工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开展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理论性研究,在林学、生态学、生物学、园林学、森林经理学、林业经济学等基础学科,取得理论进展和综合成果,增强上游科研成果与下游生产实际的融合程度,研究部门真正对接于基层单位,林业科研真正服务于林业生产,解决当前科研成果与实际需求相脱离的问题。
根据森工对不同领域技术的需求程度,有计划地组织科研力量,集中解决重点、难点和关键性问题。重点突破具有扭转困局、促进经济、富民强企意义的实用型研究,研发停伐后林区转型推进技术[10]。依照《关于推进国有林区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围绕黑龙江森工总局的产业转型“三年攻坚战”,重点研发森工产业转型支撑技术,助推森林食品业、北药业、种植养殖业、苗木花卉业、木材精深加工业、生态旅游业的科学发展,力争在短期内收到实效,实现快速、长效、稳定的经济转型。由于森林经营和木材利用仍是森工主业,对于营林抚育、林产工业、采运机械、森林保护等传统产业,要坚持全面统筹的发展原则,开展优化型技术研究,持续增加技术储备,为今后重新采伐做好准备。
遵循社会公益性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突出政府在公益性科研和推广等工作中的主导地位,根据林业科研单位的地域分布、研究基础和人才队伍,整合学术资源,共建交流平台,掌握学术资源在森工内部的配置情况,集中力量建设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11]。鼓励科研机构原始创新的运行机制,扩大其在科技经费使用、人事制度等方面的决策自主权,减少科研工作行政审批手续,简化科研项目审批流程。同时,积极发挥市场在激励创新、科研管理、利益分配中的作用,强化森工企业的研发主体地位,采取招商引资、股份合作、买断专利等多种形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科研领域,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需求的主体、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加快森工科研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调整。
进一步强化科研院所在林业科研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在合理布局、优化配置、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开启协同攻关的发展模式,以重大工程科技支撑项目和科研合作项目为纽带,实现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森工科研院所与林业厅辖下科研机构、林业科研院所与农垦科研院所的科研合作,开创协同攻关的合作新机制[12-13]。同时,森工科研院所应与林区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按照企业的技术需求进行订单式研发,尝试免费研发、成果入股、合同收益的合作模式,与企业分享技术收益,增强科研院所创新动力,减少企业投资风险,以市场化手段实现科研与生产的有机融合。
“十二五”期间,黑龙江森工林区经历了由木材减产到全面停伐的转变过程,林业科技在增加资源储量、推进产业转型、稳定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五年,将是我国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是黑龙江省增加森林资源储量、提高林区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时期,是森工林区实施振兴战略、规划发展路径、实现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过调研科技主管单位、基层林业局和林业科研单位,本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转型时期的林业科技发展问题,寻找科学技术与产业转型的契合点,提出了10个重点研究方向和5项转型发展策略,这将有助于构建完善的林业科学技术研究体系,有助于提升森工自主创新能力、成果推广能力和生产促进能力,使林业科学技术在森工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1]王 蕾,吴丽娟.中国现代林业科技发展历程探析[J].中国林业教育,2011,29(4):1-8.
[2]关于推进国有林区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N].黑龙江日报,2015-2-20.
[3]祝列克.我国林业及林业科技发展的主要问题与科技发展方向[J].林业科技管理,2000(1):11-17.
[4]刘厚根.林区经济转型时期接续产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林业经济,2012(3):20-22.
[5]胡双台,张水良,彭岳华.林业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及措施[J].绿色科技,2014(10):38-39.
[6]吴成亮,席 璐,侯 宁.我国林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构建和完善[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4):96-102.
[7]余吉安,聂 森,隋 爽.我国林业科技创新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文献研究的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12):1498-1503.
[8]李春波,支 玲.我国各地区林业科技水平差异分析[J].世界林业研究,2013,26(2):92-95.
[9]杨利华.提高科研推广能力支撑林业科技发展[J].云南林业,2013,34(2):28.
[10]刘静倩,葛安华.基于AHP的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模式选择[J].森林工程,2013,29(3):128-132.
[11]艾连和,孟祥彬.强化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科技创新的几点建议[J].林业科技,2005,30(3):72.
[12]常宏志.我国实施林业科技创新的战略构想及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110-112.
[13]廖 冰,金志农.江西省林业经营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DEA-Tobit两阶段模型[J].江西林业科技,2014,42(6):31-3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