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是广西的养殖大市,2014年初步统计全市生猪出栏600多万头,存栏650多万头;家禽出栏3亿多羽,存栏0.83亿羽;年出栏肉猪500头以上猪场3 000多个,年出栏肉鸡10 000羽以上鸡场14 000多个,畜禽养殖业已经成为全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动物疫病防控形势更加严峻,动物防疫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尤其是部分乡村规模养殖场的无规划、无标准生产方式,不仅不利于动物防疫工作,不利于农村环境保护,也与美丽乡村建设很不协凋。因此,要从战略高度出发,认识动物防疫工作在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清醒看到当前农村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促进畜禽养殖业转型升级,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一、加强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
1.关系到生态养殖业发展。畜禽养殖业是农业的支柱产业,是乡村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随着人民群众对畜产品数量和质量要求的持续提升,养殖业发展仍有很大潜力,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已成为当前农村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来源的重点之一。如果动物防疫问题解决不好,生态养殖业发展将面临巨大风险。
2.关系到农民增产增收。
促进农民增收是当前农业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点。在大农业中,生态养殖业发展具有一定优势,做好动物防疫工作为农民增收提供了重要保证。动物防疫不仅影响到生态养殖业的发展,而且严重影响动物产品市场开拓。如果发生动物疫情,畜产品市场将面临严峻挑战,农民增收增效必将减少。
3.关系到村民身心健康。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人畜共患病160多种,尤其是狂犬病、结核病等均可通过动物直接或间接传染给人,引起人类发病。目前,农村仍然存在着大量散户养殖,农民与动物之间有着密切接触,村民感染动物疫病风险很大。加强动物防疫工作,规范饲养场地等防疫条件,落实“预防为主”方针,切断动物疫病的传播途径,以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
4.关系到政治社会稳定。
国内外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动物防疫是事关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事关社会稳定的大事,是一项重大的政治和社会稳定工作。2001年英国因口蹄疫暴发不得不推迟大选;1997年香港发生禽流感,酿成香港“禽流感风波”。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确保减少动物疫情发生,维护好社会稳定。
二、当前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1.畜禽饲养方式落后。
玉林市农村散养畜禽根深蒂固,设施简陋,农村家禽30%以上为放养。各类畜禽多混杂饲养,处于脏、乱、差的环境中;人员流动频繁,场地消毒不规范,给疫病的交叉感染创造了条件。
2.动物防疫意识淡薄。
玉林市一些农户防疫意识不够强,个别散养户还拒绝免疫接种,甚至出现一些散养户随意抛弃病死畜禽的陋习,极易引起动物疫病的扩散和蔓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畜牧业的安全生产。
3.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滞后。
近年来,兴业县已先后建成近20个生猪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饲养场无害化处理池。但是,全县乡镇公益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目前只建成3个,特别是农村没有专人收集病死畜禽,这与美丽乡村建设很不协调。
4.工作环境条件差、设备简陋。
村级动物防疫员承担着动物免疫注射、畜禽免疫标识的佩带、免疫档案的填写、免疫登记证的发放等工作,同时还要协助乡镇畜牧兽医站开展产地检疫、疫情调查、疫情报告、畜禽阉割、疫病诊疗、技术推广等工作。在开展动物防疫工作期间,村防疫员最基本的装备就一个冰包、一把耳标钳、两把注射器、一瓶酒精,工作环境卫生及设备非常简陋,影响动物防疫工作的有效开展。
5.基层防疫队伍陷入“青黄不接”困境。
目前,能适应村级动物防疫工作岗位要求的村级动物防疫员十紧缺,在岗的村级防疫员也面临年龄老化、知识老化、整体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一些村防疫员退了,甚至主动放弃不干了,年轻的又不能及时补上来。因此,目前村级防疫员出现“青黄不接”或“后继无人”的被动局面。如何加强团结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用得上、养得起、留得住的乡土人才队伍是当前基层防疫队伍建设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
三、基层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措施
1.抓好生态健康养殖规划。
一是搞好畜牧业发展规划,与美丽乡村建设相协调,形成区域化布局、一乡一特色、一村一精品。二是出台《禽禁养区规划》,严禁在禁养区发展畜牧业,切实消除视觉和环境污染。三是加大对养殖污染物治理经费的投入,从经费上支持,从技术上指导养殖场建设足够大容量的沼气池、化粪池、氧化圹(池)、消化圹(池)和畜禽尸体无害化处理池,让养殖业粪污达标排放,畜禽尸体彻底无害化处理。四是实行农村畜禽散养限制,通过村规民约形式,禁止放养,一律圈养,定期做好消毒。有条件的地区可试行以村为单位的集中饲养,严格做好防疫工作。
2.加大防疫法规宣传力度。采
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普及教育和宣传活动,努力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促进全民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参与意识和守法意识,以便形成广大人民群众能自觉、主动、积极配合村级动物防疫员开展防疫工作的良好局面。
3.抓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
一是用好上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补助政策,调动养殖户搞好无害化处理的积极性。二是加快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重点要推进镇公益性无害处理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农村病死畜禽处理难的问题。三是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引导养殖户自觉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四是强化依法监管,加大对随意抛弃病死畜禽现象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好农村的养殖环境。
4.强化基层防疫队伍建设。
一是优化在岗村级动物防疫队伍结构,可通过业务培训、资格认证、岗位考核等途径使村动物防疫员逐步向执业兽医方向发展,从而稳定这支队伍;二是通过定期开展岗位培训,重点讲解各类疫苗的储藏、运输、使用、注意事项、注射剂量、注射部位、免疫档案的填写以及消毒灭源、无害化处理等技术,有效提高村防疫员水平;三是建立职业教育机制,利用国家对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可与学校联合办班等方式,培养大、中专层次的畜牧兽医乡土人才,使这支队伍能安心于农村、扎根于基层、服务于广大养殖户,并将其纳入村干部管理范畴,鼓励他们,使他们工作得到社会的肯定和认可。
5.完善基层防疫工作保障制度。
一是为村防疫员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在防疫过程中,经常遇到村防疫员被动物咬伤、踢伤的事件发生;交通事故也时有发生,因为大部分村防疫员在防疫期间主要交通工具是摩托车,而摩托车本身安全性能就很差,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为解决村防疫员的后顾之忧,一旦发生意外,减轻他们的家庭负担,政府应拿出部分资金为村防疫员购买人身意外保险。二是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年轻的村防疫员由政府代缴养老保险金;对年龄较大的村防疫员,可根据实际年限由政府代缴到能够享受到养老保险;对生活困难、曾担任过村防疫员的可每年都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6.建立防疫工作长效机制。
一是把村级兽医室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项目来建设和规划,购置一些基本的、常用的防疫物资、仪器、冷链设备,以提高村级动物防疫队伍公益性服务水平。二是把动物防疫工作列入对乡镇综合目标考核,突出动物防疫工作的政府行为,确保农村动物防疫工作不留死角。三是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推行“联乡带片”、“联场带户”,督促畜禽规模养殖场按程序搞好免疫。四是县乡政府将动物防疫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努力实现农村散养畜禽免疫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