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延生,秦慧,翟志敏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合肥 230601)
贫血是血液病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能刺激红系祖细胞的造血因子,具有维持外周血中红细胞、Hb恒定的作用,血液中EPO水平能反映机体红细胞生成的能力。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们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缺铁性贫血(IDA)患者血清EPO水平,同时分析EPO水平与Hb、RBC间的相关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AA患者12例(AA组),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16~52岁,中位年龄32岁;MDS患者8例(MDS组),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41~80岁,中位年龄60岁;IDA患者5例(IDA组),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44~65岁,中位年龄55岁;AA、MDS、IDA诊断标准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选取1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男10例、女9例,年龄22~56岁,中位年龄37岁,无贫血,肝肾功能正常。
1.2 血清EPO检测 取各组测试者清晨空腹无抗凝静脉血2 mL,室温下放置30 min,2000~3000 r/min离心20 min,取上清液,-20℃保存,定期分批测定。EPO检测采用美国R&D公司生产的EPO试剂盒,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依标准曲线判定每份检测样品的含量,对照标准曲线查出血清EPO浓度,对于浓度超过21.6 ng/mL者以21.6 ng/mL计算。RBC、Hb测定采用日本的 Sysmex XE-2100血常规仪。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各组血清EPO水平与Hb、RBC的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四组血清EPO及Hb、RBC水平比较见表1。AA组 EPO与 Hb、RBC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76、-0.71,P 均 <0.01),MDS 组 EPO 与 Hb、RBC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 -0.67、-0.69,P均 <0.01),IDA 组 EPO 与 Hb、RBC 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 -0.83、-0.55,P 均 <0.01)。骨髓增生低下(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比为50∶1)组14例,血清EPO水平为(16.20 ±7.46)ng/mL,骨髓增生活跃(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比为20∶1)组11例,血清EPO水平为(14.77±8.47)ng/mL,其中9例血清 EPO 水平升高。
EPO主要由浅表肾单位的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或成纤维细胞合成,亦可由肝脏、巨噬细胞、有核红细胞产生,其主要作用是通过与EPOR结合促进造血组织中红系祖细胞的存活、增殖和分化。EPO的产生受组织氧合状态的调节,组织氧浓度的降低可刺激EPO生成。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内EPO水平相对稳定,当机体出现贫血或缺氧时,机体会通过缺氧的反馈机制刺激EPO生成。由于红细胞无细胞核、核糖体及线粒体等重要细胞成分,不能通过自身的分裂、分化,获得数量上的增加,因此,促红细胞生成是机体产生红细胞的惟一途径[2]。在成人体内,EPO绝大部分是由肾脏近曲小管所产生的一种蛋白类激素,受低氧和贫血的负反馈调节,机体缺氧是肾脏分泌EPO的基本动力,一旦机体表现缺氧(如贫血、血容量减少等),肾脏便分泌大量EPO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到达骨髓,作用于造血干细胞,促使红细胞增生,直至红细胞的携氧量达到机体正常水平为止;血液恶性肿瘤贫血产生的机制较复杂,可能与骨髓中红系细胞的减少、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对红系的抑制、肾脏合成EPO功能受损、红细胞寿命缩短、铁利用障碍及放化疗等因素有关[3]。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血清EPO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数值较为集中;AA、IDA、MDS三组的EP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AA组Hb、EPO水平较其他两组高,提示EPO水平除与贫血、缺氧等因素有关外,还可能与AA患者骨髓红系生成能力低下,骨髓对EPO反应性减弱有关,EPO不能被利用,血中的EPO水平会相应增加[4,5]。本研究5例IDA患者血清EPO水平高于正常人,IDA时,Hb合成减少,机体相对缺氧,可刺激肾脏产生EPO,故EPO水平高于正常,但国内刘芳等[6]研究提示IDA患者EPO水平虽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病例数较少有关。本研究8例MDS患者EPO水平较对照组升高,进一步细分有6例为高危患者,国外研究提示低危MDS患者红系祖细胞以凋亡为主,MDS患者引起红细胞祖细胞凋亡的因子如IL-1、TNF干扰了EPO的负反馈机制,使EPO分泌不足导致红细胞造血障碍[7],国内赵婷等[8]的研究提示高危患者EPOR表达降低或缺失,但血清EPO水平显著升高,表明高危组MDS患者EPOR表达异常,使EPO丧失作用靶点,直接影响高危MDS患者红系祖细胞的增殖和发育,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另外,高危MDS患者血清EPO水平增加亦表明血清EPO负反馈机制正常,提示临床针对高危MDS贫血的治疗,应重点清除异常细胞克隆,而不是额外给予重组EPO治疗。尽管IDA、AA和MDS这三种疾病导致贫血的机制不同,但本研究IDA、AA、MDS三组血清EP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血清EPO水平与RBC和Hb均呈负相关,这提示贫血是促使血清EPO上升的主要因素。IDA和AA为非恶性血液病,MDS为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高危组向恶性血液病转化率明显升高。本研究MDS组EPO平均水平较其他两组低,但三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Arslan等[9]测定了癌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患者血清EPO水平,发现尽管二者的EPO水平均升高,但前者低于后者,故认为癌性贫血尽管EPO水平较高,但相对来说尚不足。目前临床对于一些贫血性血液疾病EPO的使用存在一些误区,甚至部分疾病存在滥用的现象,如能提前进行血清EPO检测,对于后续治疗可能更有指导价值。
[1]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6-55.
[2]Jelkmann W.Molecular biology of erythropoietin[J].Intem Med,2004,43(8):649-659.
[3]王欢,王昭,刘锦丽.血液肿瘤患者血清EPO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38(8):725-726.
[4]韩冰,石远凯,朱军,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体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的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6,27(8):543-545.
[5]Bokemeyer C,Aapro MS,Courdi A,et al.EORTC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erythropoietic proteins in anem ic patients with cancer:2006 update[J].Eur J Cancer,2007,43(2):258-270.
[6]刘芳,邹萍.血液病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检测的意义[J].临床医学,2003,23(5):23-24.
[7]Kornblau SM,Mccue D,Singh N.Recurrent expressionsignatures of cytokines and chemokines are present and are independently prognostic in 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 and myelodysplasia[J].Blood,2010,38(3):188-191.
[8]赵婷,宋强,李丽珍,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EPO水平的测定及其受体的表达[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9(1):67-70.
[9]Arslan M,Evrensel T,Kurt E,et al.Comparison of the serum erythropoietin levels in chemotherapy-naive and cisplain-treated cancer patients[J].Neoplasma,2005,52(1):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