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伶俐
(重庆市云阳县中医院外科,重庆 云阳 404500)
证治探讨
气管导管内吸痰致呼吸道黏膜出血分析
肖伶俐
(重庆市云阳县中医院外科,重庆 云阳 404500)
目的:分析气管导管内吸痰致呼吸道黏膜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气管导管内吸痰引起呼吸道黏膜出血的原因。结果:气管导管内吸痰引起呼吸道黏膜出血的原因有吸痰负压调节不当、吸引时间过长、吸痰管插入过深、吸痰太频、操作方法不正确、吸痰管选择不当、气道湿化不够。结论:掌握正确的气道导管内吸痰方法,能减少或避免发生气道黏膜损伤出血的风险。
吸痰;黏膜出血;分析
气管导管内吸痰是气管切开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及组织有效供氧的重要手段,然而气管导管内吸痰常导致呼吸道黏膜出血,因此如何有效清除气道内分泌物而又避免气道黏膜出血,值得分析总结。
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对35例患者施行气管切开术,并插入气道导管。男26例,女9例;年龄8~70岁,平均35岁。有12例在吸痰过程中出现呼吸道黏膜出血,主要表现为痰中带鲜血或吸痰管头端处可见明显的鲜血迹。为排除气管导管插入时可能造成的人为损伤,气管插管后第1天内吸引时出现痰中带鲜血,不考虑为吸痰所致气管黏膜损伤出血。
吸痰负压调节不当。吸痰负压过小痰液较难吸净,负压过大则吸痰管易吸附于气道,吸痰管移动时撕破黏膜致出血。负压吸引痰液的负压值与气道黏膜损伤程度成正比,故吸痰时负压应控制在10~20kPa。吸痰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压力,压力随吸痰时间延长而增大,应控制每次持续吸痰时间并随时调节压力。
吸引时间过长。每次吸痰持续时间不应超过15s[1],1次连续吸痰不超过3次,否则易增加气道黏膜出血风险。
吸痰管插入过深。为了将气道内的分泌物彻底吸净,常会出现吸痰管插入过深的情况。研究显示,深部吸引会增加气管黏膜损伤和出血的机会,气管黏膜损伤的原因是吸引管的接触而不是抽吸造成的[2]。当感觉到吸痰管遇到抵抗时,吸痰管头端与支气管黏膜或气管隆突已经发生了直接接触与吸附。
吸痰过频。气道吸痰属侵袭性操作,气道黏膜菲薄,加上患者易出现负氮平衡,气道黏膜湿度改变,免疫机能减退,吸痰过频,增加对气管黏膜的机械性刺激,加重气道黏膜的损伤。因此,应根据需要进行适时吸痰,即患者有咳嗽或憋气时、气道内有痰鸣音、痰液从内导管喷出、氧分压或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等任何一种情况则立即吸痰。
吸痰操作方法不正确。一是吸痰次序不当,采用传统吸痰法将吸痰管反折,在无负压下插入气管内即松开反折边旋转吸引边退出,这样插入吸痰管很容易将痰液或痰栓人为推入下呼吸道,增加吸痰次数而增加黏膜出血风险,故应先抽吸导管内痰液,更换吸痰管后吸气管深部痰液。二是操作动作粗暴,吸痰管移动过快,大于瞬间痰液流量,难以吸净痰液,反而加重对气道黏膜机械性损伤,诱发剧烈呛咳,加重气道损伤。而轻柔旋转式吸痰能减少对气道黏膜的机械性刺激。
吸痰管选择不当。应选择管壁光滑,前端圆钝、柔软、富有弹性的硅胶或橡胶吸痰管,吸痰管的外直径为气管内套管直径的1/2,既可以保证吸痰通畅,又可以防止吸痰负压过大损伤气道黏膜而出血。
气道湿化不够。若不能充分有效的稀释痰液,将影响吸痰的有效性,增加吸痰次数,从而增加气道损伤出血的危险。因此,可用间歇湿化法即生理盐水500mL加庆大霉素12万U,每次吸痰后缓慢注入气管2~5mL,每日总量约200mL。也可间断使用雾化器做湿化。还可用持续湿化法,即以输液方式将湿化夜缓慢滴入气管内,滴速控制在1min4~6滴,每昼夜不少于200mL,湿化液中可根据需要加入抗生素或其他药物。病房内保持适当的温度(22℃)和湿度(相对湿度应为80%~90%)[3]。套管口覆盖双层湿纱布,既起到湿化作用,还可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灰尘进入气道。
掌握安全有效的吸痰技术,如使用适宜的负压吸引、严格控制吸痰持续时间、掌握恰当的吸痰时机、选择合适的吸痰管、熟练吸痰技术操作、维持呼吸道充分湿化等,不仅能保证吸出呼吸道内分泌物,维持良好的通气状态,而且能减少或避免防止呼吸道黏膜损伤出血的风险,提高气道护理质量和抢救成功率。
[1]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 肖芳红,李智娟,杨菊妃.经鼻气管插管吸痰方法的临床研究[J].临床护理杂志,2005,4(4):1-3.
[3] 任重.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R255.763.9
B
1004-2814(2015)05-0467-01
201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