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许方霄
自医改和公立医院改革以来,加强医院精细化管理、改善患者就医环境、更好地加强北京市市属医院后勤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呼声愈加强烈。为此,北京市医院管理局曾于2015年3月25日举行了市属医院“一站式”后勤服务中心的创建工作启动会,并规定22家市属医院必须在当年9月30日之前完成创建工作。如今,22家市属医院的“一站式”后勤服务中心工作创建情况如何?是否达到验收的标准?下一步,北京市医管局对“一站式”后勤服务中心工作又有何规划和要求?
2015年10月30日,北京市医管局在朝阳医院报告厅召开了“一站式”后勤服务中心创建工作总结会,会上,北京市医管局基础运行处处长樊世民表示,截至9月底,22家市属医院全部通过验收,这也标志着22家市属医院“一站式”后勤服务中心全面创建完成。樊世民说,自北京市第一家市属医院“一站式”后勤服务中心运行以来,22家市属医院累计受理各类服务需求41748件,总体服务满意度达96%。
国家卫计委医管所建筑研究部主任李宝山说,从“一站式”后勤服务中心6个月以来的实施情况和满意度来看,获得的成效可以概括为医患双赢。李宝山指出,在“一站式”后勤服务中心创建过程中,22家市属医院经历了从工作推动启动、标准规范的制定、人员配置培训、设备设施的采购,尤其是软件平台设施的采购,到后期的试运行、运行、评价、持续完善这一过程,仅仅用了6个月时间。在每一家医院的验收过程中,验收专家组都经过多次讨论,并形成了验收报告,最终22家医院全部通过验收。这是一项非常重大的成就。
李宝山认为,随着医院规模越来越大,后勤服务人员也相对越来越少,后勤服务改革需要快速推行,其中最需要改善的就是服务品质。李宝山说,“一站式”后勤服务中心的创建相对完善了后勤服务体系中的所有规范化流程,大大规范了服务标准。
李宝山还赞誉北京市“一站式”后勤服务中心的创建,无论在效果上还是速度上,在全国都是罕见的。他说,“一站式”后勤服务中心最大的创举就是创建了集团化管理的典范。“虽然北京市医管局成立的时间相对较晚,但是在工作推进上,尤其是在‘一站式’后勤服务中心的推进上创造了一个典范。”
李宝山说,“一站式”后勤服务中心工作的推进是自上而下的,非常快速,仅用半年时间22家市属医院就全部完成。而且,“一站式”后勤服务中心还实现了数据平台的统一化,这非常难得,尤其在国有医疗机构里,更不容易完成。李宝山举例说,比如电子病历,虽然已经推行多年,但目前为止仍不能实现数据联网,除了政策上的因素,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数据标准不同。“严格来说,只要这个平台采用两种标准,数据就无法连接,而北京市‘一站式’后勤服务中心的信息化平台堪称为国内集团化管理的典范。”李宝山再三感叹道。
北京市医管局副局长边宝生说,后勤部门虽然不是医院的中心部门,但却是医院的重要保障部门,离开后勤,医院不能正常运转,但在过去,后勤部门却往往是一个被动的部门,始终扮演“抢险员”的角色。边宝生说,“一站式”后勤服务中心是医改的重要部分,但由于历史原因,医院的后勤部门工作任务分散。如何让医院重视后勤部门?后勤部门又该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边宝生明确指出,“一站式”后勤服务中心就是这样一个平台,一个重要的抓手。
边宝生强调,虽然此次“一站式”后勤服务中心工作宣布全面建成,但决不意味着这项工作已经结束,而是刚刚开始。“任何一个工作都是先入轨,随后再规范、再发展。”边宝生说,各家医院开展的服务内容要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而定,服务项目多少并不重要,关键是要真真切切地落地,为医院、医务人员和老百姓做事。
樊世民表示,“一站式”后勤服务中心从无到有,如今系统已经越来越完善。下一步,市医管局和22家市属医院将携手共同努力,使这项工作成为医院后勤管理的龙头、枢纽,在信息化支撑的情况下,使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更上一个台阶,提升首都的后勤管理水平,支撑首都的医院,尤其是市属医院的发展。“在医改的大潮流中,将医院后勤服务工作做得更好,能够让患者和医务人员有更好的就医体验、生活体验和工作体验,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这是后勤服务和管理自始至终努力的方向。”樊世民说。
李宝山透露,如今,国家卫计委正在起草《医院后勤管理的指导意见》,在不久的将来,管理方法的改变和技术措施手段的应用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医院后勤管理模式也将从传统的零散型后勤服务转向统一的集约化基础运行体系建设,这也是引领医院后勤改革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