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炎林,赵常莉(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成都 610500)
以背痛为主要症状的心肌梗死1例
王炎林,赵常莉
(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成都 610500)
背痛; 心肌梗死; 牵涉痛
患者男性,55岁,教师。高血压病史9年,未服药。患者因背部疼痛10 d,加重1 h于2011年7月27日以背痛待查收入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患者于入院前10 d,出现背部疼痛,位于胸椎上段及两侧,定位模糊,疼痛剧烈,稍感心悸,休息后可自行缓解,在本院门诊行胸部、胸椎X线片检查均未见异常,未进一步诊治。7月27日凌晨睡觉时突感疼痛加剧,大汗淋漓,胸闷、心悸,急诊入院,入院时疼痛已明显缓解。入院查体:体温36.6 ℃,脉搏76次·min-1,呼吸22次·min-1,血压158/92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楚。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76次·min-1,心前区未闻及杂音。腹部查体无异常发现。胸椎上段无红、肿、压痛、叩击痛。床旁心电图示:Ⅲ、aVF导联呈QS型,无ST-T改变。入院6 h后复查心电图结果同前。查肌钙蛋白阳性,CK、CK-MB不同程度增高。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给予吸氧、扩冠、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保护缺血心肌、降压等治疗后未再出现疼痛发作,住院12 d,好转出院。
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1]。部分患者临床表现并不典型,表现为颌下、咽部、舌根、颈部疼痛及恶心、呕吐、腹痛、胸闷、咳嗽等,容易误诊[2]。本病例首先表现为背部疼痛,尤其是胸椎上段及其周围,疼痛剧烈。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因为缺血、缺氧等心肌产生的致痛物质,刺激心交感神经传入纤维,经胸交感神经节1-5传至大脑中枢,产生的痛觉可向C2-T10任何部位放射引起胸椎及周围疼痛[3]。本病例容易误诊的原因为:1)临床表现不典型,疼痛部位位于胸椎上段,无胸骨后疼痛,且入院时疼痛明显缓解;2)多次心电图未提示急性心肌梗死,如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T波倒置、ST段压低等,虽有Q波存在,但Ⅲ、aVF导联出现Q波极易误认为位置性Q波[4]或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临床上有动脉硬化高危因素的患者,出现用其他疾病难以解释的症状时,都需要考虑心肌梗死的可能,应及时行心电图、心肌坏死标记物等检查,并动态观察,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避免误诊、漏诊。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4.
[2] 张玉东,邓博夫.青年人心肌梗死21例临床分析[J].医师进修杂志,1998,21(7):29.
[3] 何敏.以腰背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塞1例[J].中国医疗前沿,2010,5(22):56.
[4] 张文博,李跃荣.心电图诊断手册[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54.
(责任编辑:钟荣梅)
R542.2+2
B
1009-8194(2015)04-0040-01
10.13764/j.cnki.lcsy.2015.04.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