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频出 黔书传远

2015-04-03 06:40朱良津
贵阳文史 2015年2期
关键词:墨迹流传行书

朱良津

陶廷杰:刚直潇洒书忠信

陶廷杰(1785-1856),字子俊、涵之,号莲生,贵州都匀府(今都匀市)人。嘉庆十八年(1813年)拔贡,次年进士,入翰林院授庶吉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山西主考官、广东学使、湖广道监察御史、甘肃按察使、陕西布政使、陕西巡抚等职。秉性刚直,敢于直言上谏,不避权贵,为官清廉。曾主讲贵山书院。陶廷杰喜诗文、善书法,留下不少书法遗迹。

据称在福泉市东山奎阁和高贞观有他的手迹摹刻,贵山书院旧址中挖掘出的两块石碑上也刻有他手书的诗,一块名为《剌松歌》,另一块名曰《己丑留别诸生二首》。

陶氏流传下来的墨迹,有两件行书作品,一件是折扇面,另外一件是横幅。这两件墨迹由清末至民国时期贵州的书画收藏家、书画鉴赏家乐嘉荃收藏,乐氏认为这两件陶氏墨迹,应属于精心之作。这两件作品,可看出其书法风格实际上吸收糅合东晋王羲之和元朝赵孟烦二人的特点,具有他们端丽的结构形式。对于陶廷杰的书法风格给予人们的那种感受,用“俊秀潇洒,飘逸流畅”这几个字来形容,恐怕再贴切不过了。其扇面落款“少穆制府大人诲正”,“少穆”就是我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林则徐,少穆是他的字。

张日晸:稳健秀逸气舒张

张日晸(1791-1850),字东升,号晓瞻,贵州清镇人。他3岁时便识字,9岁时,其父任定番州学正,他随同前往,在父亲耳提面命下,学业长进很大,在当时就有神童之誉。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以第一名中举,二十三年(1818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旋任武英殿总纂、文渊阁校理、乡试正考官、大考同考官等。后历任四川叙州知府、成都府知府、建昌兵备道、四川按察使、浙江盐运使、湖北按察使、四川按察使。又任四川、河南布政使,云南巡抚等。曾接纂《大清一统志》,在其手中告成。著有《庶常集》、《编修集》。

他的书法墨迹很少,笔者所能够见到的就只有两件,是两副对联,应算作是他存世的不可多见的墨迹了。其中一副是用行书写的五言对联“潇洒书千卷,风流墨一池”,写得沉着稳健,不狂不滞,风神动人,堪称大家手笔。细细地观赏和审视他的这副对联,会感到那字的结体宽博开张,有些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那种淳厚气息。另一副是行楷书七言对联,联文:“萧疏远岫云林画,映带清流内史书。”这14个字写得秀逸,那风格在王羲之和赵孟頫之间。从这两副对联中,不难看出张日晸在吸收古人的书法风格时,是转益多师的。

花杰:朝堂虎威书正气

花杰(1780-1839),字建标,号蒨士,贵州贵阳人。他嘉庆三年(1797年)中举人,第二年就中进士,然后授翰林院编修,任过广东等地的组织举人考试的主考,也当过知府、布政使、按察使等官职,最后在江西任职时去世。因为他常常敢于在皇帝面前不计个人利害,据实指出官员中徇私舞弊的事情,有“殿上虎”之称。

花杰除了在文学比较有造诣之外,其流传至今的书法墨迹有对联、扇面等作品。有一副联文“文坛赠答追长庆,花榭台觞继永和”的七言行书对联,写在以白描画法绘成的梅花作底纹的纸上,形式很别致。明清两代盛行的馆阁体书法在他的这副对联中得到反映,这种书风在他的其他流传下来的楷书、行书作品中也有反映。他的行书基本上是在楷书的基础上,连带一些行书的运笔方式,吸收了唐代柳公权的风格。像花杰这样刚正直言的人受到景仰,书法自然也就会被格外看重,花杰的书法在当时很受人们的追捧,所以在一本叫《清代贵州名贤像传》的书中,是这样评价他的:“当世重其节概,愈重其书,尺缣寸楮人争宝之。”

王玥:神妙直到秋毫巅

王玥(1791-1857),字梦湘,贵川贵阳人。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中举,道光六年(1828年)中进士。之后被选入翰林院当编修,又出任过陕西乡试和顺天乡试的考官,后来又任过苏松太道这样的官职,最后做到江苏按察使,这是执掌管理一省政府部门人员纪律检查、澄清吏治、审核刑事案件的最高官员。他在外为官多年后,以年老体衰为由,回到故乡贵阳从事教育活动,曾在贵山书院讲学,去世后葬于贵阳东郊的百花山上。

从王玥流传墨迹看,无论条幅、扇面和对联,都是用行草书写成的,由此推断,看来他比较擅长写这种书体。

在这里举两个例子,一是他的行书七言对联“骨气乃有老松格,神妙直到秋毫巅”;二是其行书折扇面,上书“子瞻自海外归,与元章书云:‘岭海八年,亲友旷绝……”他的这两件墨迹,挺拔劲峭,风格承袭渊源接近唐代的欧阳询,而运笔略显得拘谨了些。扇面落款为“道光丙午白露节后二日,鄂生姻世讲雅属”,鄂生即唐炯,曾任过云南巡抚的清代贵州的又一位书法家。

此外,王玥还热衷于书画收藏,他曾经收藏的名人书画,有些在贵州省博物馆里就有存藏。如有一幅与他同时代的著名画家浙江杭州人戴熙的山水画,就是在他宦游江浙时送给他的。

李若兰:豪气敢攀逍遥楼

李若兰,字心畹,贵州贵阳人,岁贡生。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任正安学正。善书法,宗二王,喜作擘窠大书。他的亲笔墨迹未见有流传下来,但在桂馥《丁亥烬遗录》中对其介绍颇详。桂馥对他写的字推崇备至,桂馥在书上这样写道:“嘉道间,黔中文士好尚字学,最著名者首推李心畹先生为第一。”桂馥初到贵州时,见贵阳大十字一带书店、笔店的招牌均是李若兰所书,无论大小都写得很精妙。据桂馥听一位同族的长辈说,在嘉庆初年,“桂森枝笔店”老板想请李若兰为自己的笔店写一块匾,上书“管城笔魁”4个字。李以张旭自况,要求老板准备好酒佳肴,并邀几位李的好友一起来聚会。那天在宴席上,从中午一直喝到夜晚红烛高照。李若兰已大有醉意,站起身来,脱帽挽袖,提笔蘸墨,行笔如飞,顷刻之间,“管城笔魁”4个草书字便成,旁边人将字幅摊于院中晾干。李若兰提笔上前观看,然后颇为得意地向众人笑着说:“此四字当与颜鲁公‘逍遥楼并驾。”桂馥的这位长辈讲完这段故事后,便拿出李若兰当年写的这4个字,虎虎有生气,桂馥一时倾倒。后来在咸同农民起义的战争中,桂馥的这位长辈死于战乱,这幅字也就不知下落了。再后来桂馥因为守孝回贵阳,看到“桂森枝笔店”已经换了老板,木匾也不见了。

张大学:中年闻道亦得法

张大学,字辅廷,贵州贵阳人,与李若兰同时。少年时,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不喜读书,只是喜好唱小曲,一副纨绔子弟模样。后结识李若兰等饱学之士,发愤用功,苦临3年,终成贵阳名书法家。张大学的书法名气传开以后,在当时的贵阳确实留下了不少题字。他曾师从李若兰学习书法,流传下来的有一副行书对联,上书“淡性真吾友,虚心即我师”,写在红底用银色描画云龙图案作为底纹的纸上,虽然仅有短短10个字,从字的形体上看,也属于较大的行书字了,确实写得落落大气,行笔浑厚,张弛有度,雄健、结密。落款处只写了“张大学”3个字,盖了两方印。一方已经模糊不能辨识,另一方为其字“辅廷”二字。

桂馥评价这些大字,“雄健、结密、内直,谓大字贵结密,不结密则懒散,而无精神,张公得其法也。”意思就是大字最忌讳写散,因为字大了,字的间架容易写散,他的大字写得紧凑、不松散,张大学在这一点上是掌握了方法的。桂馥《丁亥烬余录》亦提到了张大学的一些书法活动,特别是在一些学府之地的建筑内,如东门文昌阁里,曾经有其书“文经”、“武纬”、“东壁”、“西园”等字,以及阁楼里两对壁木刻的高六尺许的大寿字,都是张大学所书写。

王履升:纵横豪劲见洒脱

王履升,字卓如,号霏岚、飞澜,别号夷白山人,贵阳人。一生未入仕,以贡生终老。工草、隶、小篆、行书诸体书法,成有逸气,而以行书最精。贵阳人得其片纸皆珍藏。

王履升是在贵阳的名胜古迹中题字较多的书法家。可惜皆不存。在《丁亥烬遗录》中,桂馥给予“愈大愈好”的评价。当时贵阳城外水口寺有王履升写的一些牌匾、对联。其中一副用八尺长的大幅宣纸写的对联,书写的是“石高千丈虎,松老一山龙”10个大字,他形容这10个字“豪劲纵横,有虎跳龙门之势”。

贵州省博物馆里存有王履升流传下来的其他墨迹。其中一件是用行书写的宋代苏轼的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笔锋浑厚,道劲洒脱,糅合了唐宋两位大书法家颜真卿、米芾的风格。从这些带有颜、米书风取向的墨迹中,线条时粗时细的对比,具有起伏跌宕的韵律感,运笔从遵循法度中隐藏着纵横豪迈之气,从沉着稳健中又蕴含着痛快淋漓之势。

贵筑黄氏:循吏遗风筑精诚

黄氏家族是清代贵州的名门望族,在三代人中,竟出了4个进士。其书法代表人物当数黄辅辰、黄彭年、黄国瑾祖孙三代。《清史稿》、《贵州通志·人物志》、《黔诗纪略后编》均载有黄辅辰、黄彭年生平及为官政绩。

黄辅辰(1798 -1866),名梓,字琴坞,贵筑(今贵阳)人。道光二年(1822年)举人,十五年(1835年)进士,出任过吏部郎中和在陕西任凤邠(今彬县)盐法道等职务。黄辅辰去世以后,朝廷批准将他列入陕西为政绩卓越、受民爱戴的官吏而设的名宦祠中,受人瞻仰,他的业绩写入《清史·循吏传》。

贵州省博物馆藏有陈恒安先生在北京收购到的黄辅辰花卉和一幅马的作品。他书画皆擅,山水画造诣尤深,其流传下来的山水画数量多且风格多样。但未见他有单独成幅的书法作品流传下来,我们只能从他的那些画中题款里,窥见他的一些书法渊源,看来他的书法受以王羲之为代表的那种秀逸风格影响比较深。

黄彭年(1833-1899),字子寿,号陶楼、更生等,在道光时期出生于贵筑(今贵阳),其父黄辅辰。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他和他的伯父黄辅相两人同一期考取进士。后来他入了翰林院。咸丰初年他回到贵州,跟随其父办团练。同治时期,四川总督骆秉章聘其为幕僚。之后,任过湖北安襄郧荆道,陕西按察使、布政使,江苏布政使,湖北布政使、巡抚。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卒于任上。黄彭年在学术研究上颇有建树,如受李鸿章之托编修了《畿辅通志》地方志,被聘在保定莲池书院讲学。他的其他著作多属一些考察论证方面的书,有《东三省边防考略》、《金沙江考略》、《历代关津隘梁考存》、《铜运考略》等。他还热衷于诗歌、散文、杂文创作,有集子《陶楼诗文集》流传至今。

在黄彭年的流传之作中,不仅有画作,而且有书作。从其流传墨迹看,他所写的书体主要是行书和楷书,尤其精于行书,承袭了唐宋两代的书法家风格,是其家族的代表性人物。贵州省博物馆对其作品的收藏较多,其中一件《行书七言联》,联文“自喜轩窗无俗韵,不妨胸次日超然”,字体端庄,笔法丰润,从风格特点上分析,不仅具有宋朝人如苏东坡、米芾书法的成份,还有唐代颜真卿的雄秀端庄,只是行笔过程中,笔墨发挥稍嫌拘谨。

黄彭年的儿子黄国瑾(1849-1890),字再同。光绪元年(1875年)举人,二年(1876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充本衙门撰文、国史馆纂修、会典馆总纂、兼任绘图总纂官。后主讲天津问津学院。

黄国瑾也能书擅画,并且都有作品流传到今天。他的书法作品“梅瓯馆”3个楷书大字,题款的内容是用小字行书写成,是为别人题写的书斋名。这3个楷书从风格上看,柳公权和欧阳询两者兼而有之,他把欧体那种峭拔和字形瘦长的感觉,与柳体中那种在端正中见清媚舒展、行笔时去筋留骨的硬朗之气都融入其间了,在书写时还有一些行书的笔意。题款的行书小字,能够看到王羲之等人秀逸书风的影子。总之,在书法上他走的是传统路子,仍在尊崇晋唐人的风格,与当时流行学碑刻有明显区别。

他的《兰花图》全用水墨画成,画中绘有兰草3簇,构图非常别致,一簇兰草从画幅右上角斜出倒置,另外两簇各占下边的左右两角,在这3簇兰草的中间,他用行书题款:“仿石仓、序东两家法,再同。”3簇兰草把字包在中央。

像黄氏家族这样一个清代贵州的官宦世家,诗文书画相传,实属难得。但这个家族的艺术,却因为缺乏足够数量的作品流传,让我们难以得到足够的认知,不能不说是件憾事。

猜你喜欢
墨迹流传行书
柳佳玮作品
高祥杰
潘池勇行书作品
刘国勇
自撰联(行书)
迎额头崩出的字
书画名人汇
硕宝成长语录(二十一)
“泼”出精彩 用好PPT中的墨迹技法
墨迹天气上市,也许不是什么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