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品牌

2015-04-03 06:21何先龙
贵阳文史 2015年2期
关键词:马头贵州文化

何先龙

贵州特色的文化品牌,除了黔西安顺六盘水夜郎文化外,以古代四大土司文化为最典型,其中黔西北水西文化以电视剧《奢香夫人》热播而闻名遐迩,黔北播州文化由于海龙囤申遗而日渐知名,而黔东北思州文化和黔中水东文化至今仍鲜为人知。

以贵阳为中心的黔中地区,历史上为水东宋氏辖地,从唐代到明代,其辖制地域包括了今鸭池河以东贵阳市及黔南州龙里、贵定、惠水、长顺及安顺市平坝县一带。水东文化是水东各族人民千余年间共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布依文化、苗文化等土著文化与汉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晶。但是,对水东文化的研究却较晚,大致始于1980年。2003年起通过考古发掘,推进了水东文化研究,向世人打开了一扇别具贵州特色的文化之窗。

一、水东地域的形成

水东是与水西相对的历史地理概念,即今贵州鸭池河以东贵阳市及黔南州部分地方,因水东宋氏从唐初至明末(620—1630)统治千余年而得名。

水东地域是从唐初到明代逐步形成的。唐初武德三年(620年),宋氏任蛮州(今开阳)刺史,同时辖有巴江县(今开阳、龙里)、功州(今修文、息烽)、界首(今平坝境)和清州(今清镇、平坝)等地,北宋宋景阳攻占蛮州改为大万谷落总管府,辖地与唐代蛮州基本相同,初步奠定了水东地域基础。

南宋嘉泰元年(1201年),宋永高平麦新(今贵定),改名新添并以其子宋胜驻守,同时,黎峨里(今福泉)等处也归附宋氏。宋永高又自改巴江县为平蛮军,迁县治于小谷龙(今龙里境),改界首部为葛蛮军(今平坝境)。嘉定二年(1210年),宋永高迁居矩州(贵阳),并将矩州从此改名贵州,自任贵州经略安抚使。

元大德七年(1303年),宋阿重因为献计平定并亲自生擒领导反元的其叔宋隆济献给元朝,次年受封顺元宣抚同知和顺元安抚使,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水东管辖地域。

明代水东地域与元代顺元安抚司地域大致相当。明初,宋钦归附后任贵州宣慰使,代管贵竹(贵阳附郭)、水东(今贵阳东北)、扎佐(今修文县扎佐镇)、中曹(今花溪境)、百纳(今花溪区黔陶乡高坡乡)、养龙坑(今息烽县养龙司乡)、底寨(今息烽县西山乡)、龙里(今龙里县湾寨乡草原乡)和乖西(今开阳县境)等10个长官司;正统时,宋斌亲辖洪边(今乌当区新添寨镇东凤镇)12马头(含今乌当区新堡乡、开阳县的城关镇南龙乡、双流镇白马村、高寨乡、楠木渡镇、禾丰乡南江乡和修文县的扎佐镇葛马村、六屯镇三寨村独山村及龙里县的谷龙乡、谷脚镇一带)。又因为宋斌治理水东有方,而增领程番等13个长官司(今惠水县及平塘部分地区),水东地域达到最大,标志着水东宋氏的鼎盛。

此外,明代程番等13长官司中,程番等6司辖地及于今平塘县,金筑安抚司(即广顺州,今长顺县)自古为布依族聚居地,与水东布依族关系密切,明清时期瓮安草塘安抚司、麻江乐平司、麻哈司土舍和麻哈旧司土舍、播州千户长官等土司都是水东宋氏旁支,故平塘、长顺、瓮安、麻江和遵义等县虽非水东行政辖地,但也在水东(今鸭池河以东贵阳市、黔南州龙里、贵定、惠水、长顺、福泉、平塘、罗甸和安顺市平坝县等地)文化圈中。

二、水东文化概述

水东文化是水东各族人民千余年来和谐共处,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共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水东文化自唐宋(620-1278年)到元代初期(1279-1310年)发源并形成于开阳,元代中后期到明代初期(1311-1424年)形成于贵阳,明代中后期(1425-1630年)于乌当鼎盛并衰落,明末水东宋氏革除后,水东文化仍扎根民间传承发展至今。水东文化以水东宋氏等土司文化为典型代表,以宋氏等汉族移民不断移居水东,不断与贵州世居的布依族、苗族等相互融合为进程,以儒家文化和布依文化等互相融合为本质,以儒家和而不同的和谐文化为核心。在保持着本民族独特文化基因的同时,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水东民族文化,积极促进水东的持续开发,有效扩大了水东经济社会发展而形成的文明成果。

水东文化内涵丰富,包括水东史前文化、土司文化、制度文化、儒家文化、布依文化、苗文化、仡佬文化、生态文化、民间艺术、傩文化等各种文化形态。其中,水东史前文化包括开阳打儿窝遗址和幺佬寨遗址、平坝飞虎山遗址、长顺神仙洞遗址、清镇仙人洞遗址和乌当猫猫山遗址等重要史前遗址。水东土司文化包括明代贵州宣慰司洪边宋氏和洪边十二马头,明清贵竹、水东、扎佐、中曹、百纳、养龙、底寨、青山、龙里、乖西、大小谷龙、羊场、新添、平伐、大平伐、小平伐、把平、虎坠、剌平等长官司,以及麻江麻哈和乐平长官司,瓮安草塘安抚司,遵义播州千户宋氏、惠水八番暨程番等13长官司和长顺金筑安抚司等。水东制度文化包括历代中央治黔方略和诏令,贵州官员关于治理水东的奏议,贵州省和贵阳府及有关州县、水东宋氏及其所属马头、长官司等发布的关于水东土地管理、户籍登记、契约登记、家庭婚姻、农业生产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商品流通管理制度,以及水东民间村规民约和家族族规等。水东儒家文化以明代宋昂宋昱合著的《联芳类稿》、宋炫《桂轩拙稿》和阳明文化等为典型代表。水东生态文化则自古具有山水相依、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等典型特征,正如明代《贵州通志》所说:“土壤饶沃,冬不祈寒(严寒),夏无酷暑。”水东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包括民间戏剧、文学、美术、音乐、舞蹈、蜡染、纺织、刺绣、挑花、造纸、剪纸、茶艺、厨艺、体育、武术、医药、营造技艺、婚俗、生育、葬俗、祭祀、游戏和游艺等。水东傩文化包括阳戏、地戏、花灯戏、巫术及各种民间宗教信仰和民间绝技等。此外,还有包括元代宋隆济抗元运动、明清水东各族人民起义和近现代红军长征文化遗迹在内的红色文化等。

三、水东文化的兴衰

(一)水东文化发祥于开阳

根据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水东地区陆续发现了新旧石器文化遗址数十处,但目前唯一经过科学发掘取得重大成果并最能代表水东史前文化特征的,只有开阳打儿窝遗址。2003年贵州考古所与开阳文管所组成联合考古队进行了近3个月的考古发掘,打儿窝遗址涵盖的文化层从上到下大致是:宋明—东汉—新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中期—新石器时代早期—旧石器时代晚期,即大致距今500年—2.75万年。出土文物包括数十万件石器、骨器、动物碎骨、陶片及东汉“剪轮钱”、明代青花瓷片等。2010年,中科院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研究所重新申请立项,再次重新发掘,预计发掘工作还将持续数年。打儿窝遗址是目前水东地区唯一经过科学考古发掘的历史最久远、出土文物最丰富、延续时间最长、新旧石器时代文化特征最显著的史前文化遗址,对研究贵州新旧石器过渡时期的史前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是名副其实的水东史前文化发祥地。

从宗教文化方面看,开阳是水东宗教文化的发源地。高寨乡平寨村的画马崖,是秦汉时期水东布依先民骆越人马图腾的文化遗迹,也是水东原始宗教的重要源头。宋元之际,佛教传入水东并迅即儒佛合一,据弘治《贵州图经新志》等载,开阳双流镇乖西山有水东最早的佛寺宋代高峰寺和元初灵泉寺,比贵阳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的最早寺观大兴寺和大道观都要早数十年,是水东最早的佛寺。元初有儒士鲁朗隐居于高峰寺读书,故水东佛教一传入就与儒学融合。高峰寺既是水东佛教的发祥地,也是水东最早的儒家文化传播阵地之一。

从历史建制方面看,据新旧《唐书》载,唐武德三年(620年)设蛮州于今开阳县双流镇同知衙,是水东有史可查的最早行政建制。蛮州刺史宋鼎于唐建中三年(782年)入朝,是水东土著第一次入朝的明确记载。唐贞元九至十二年(793-796年)间,著名诗人张籍游历蛮州作有《蛮州》诗,诗中描绘了“青山绿水、温泉竹棚、古道交通、蛮汉交流。”的蛮州文化景象。宋鼎唐贞元十三年(797年)要求入朝时自称“西南蕃大酋长”,号称“同被声教”;清州宋朝化五代入朝时号称“冠带如中国”,都是唐代蛮汉文化交流的历史记录。北宋初宋景阳攻占蛮州并融入布依族之中;元初大德时宋隆济领导抗元运动,有效促进了西南各族文化的大融合;宋阿重平定宋隆济后坐镇水东新建同知衙,都标志着水东文化的初步形成。宋元时期,水东文化的典型特征同样是番汉融合。特别是宋鼎作为中原汉族移民,在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代,就自称西南蕃大酋长,公开承认汉族融入西南蕃(布依族)的历史事实,充分表现出蛮州宋氏的政治智慧和政治勇气,这也是唐代民族政策十分宽松优厚的结果。与明清时期许多在贵州居住了数百年的汉族移民动辄自称原籍中原或江南等地相比,蛮州宋氏无疑是贵州历史上最早被土著同化而本土化的贵州人之一,也是最具贵州汉族移民特质的正宗贵州人。

从现存文化遗存看,开阳禾丰马头寨最能体现水东文化的核心价值。明代水东的核心区域为洪边12马头,其中葛马、陈湖、开科、马场、清江和底窝等6马头地在今开阳县境内,开阳县城关镇、楠木渡镇、禾丰乡和高寨乡至今还有马头寨,都是明代水东12马头遗存。其中禾丰马头寨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土司官寨,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贵州省十大特色民族建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对研究贵州,乃至中国土司制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马头寨还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布依族土司官寨和唯一的布依族国保单位,也是保存水东历史文化遗迹最多、贵州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村寨。马头村则是中国唯一的布依族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也是水东文化即布依文化与汉文化千余年融合的历史见证。

(二)水东文化的形成

宋末元初,儒士鲁朗隐居于乖西山高峰寺读书,最早把儒学带入水东;元初顺元路儒学的建立;皇庆时何成禄任儒学教授创建文明书院亲自主讲,首次在在贵州把儒学发扬光大;明初宋钦归附后,水东宋氏大力支持明朝在水东推广儒学;刘淑贞和宋诚扩建黔蜀周道并支持首次大规模扩建贵州宣慰司儒学;江西名儒芒文缜任贵州宣慰司儒学教授,主持大规模扩建司学,再次把儒学发扬光大;宋斌和芒文缜编修《贵州宣慰司志》等,都标志着水东文化的逐步形成。

(三)水东文化的鼎盛

明洪熙元年(1425年)宋斌把私宅迁到洪边(今贵阳市乌当区新添寨镇)后,宣德正统时宋斌父子先后在洪边新建了会景亭、洪边八景、世禄堂、万松亭、无边风月楼、晚翠楼、崇圣观、宣泽桥、济番桥和乌当桥等,在乖西(卷开阳县双流镇)新建宣慰行台作私塾,纂修《宋氏世谱》,都御使孔镛在省城建先民祠祀宋景阳等;正统八年(1443年),宋昂全力支持副使李睿把贵州宣慰司儒学增修扩建成贵州最好的官学,都标志着水东文化的鼎盛。特别是成化末弘治初宋昂、宋昱合著并在北京刊行的《联芳类稿》,是儒家文化与布依文化等土著文化水乳交融的结晶,著名诗人罗玘作序称赞“欲与中原大家相角逐”,“确然以不朽”,嘉靖时宋昂之子宋炫著《桂轩拙稿》诗集,都是水东文化达到顶峰的重要标志。

(四)水东文化的衰落

水东文化从成化末宋然任宣慰使后逐步衰落。宋斌卒后,其子宋然还重建省城贞松亭、上奏请命贵州土官应袭子孙免纳谷,请诗人罗玘为父辈诗文集《联芳类稿》作序并刊行于北京等,都有助于水东文化的繁荣。成化末安贵荣想规避流官监管而借故回水西催办赋税,把宣慰司印交给宋然代管。宋然突然临时成为贵州宣慰司的最高统治者,他权欲膨胀,把私衙从洪边迁至陈湖马头大羊场(今开阳县龙岗镇)。摆脱流官和安氏的监督后,宋然贪淫科害苗民,加上安贵荣想借机吞并宋氏洪边和巴香马头(今龙里县巴江乡)等地,便引诱水东苗王阿贾等起兵造反。起义苗民队伍围攻陈湖大羊场宋然私衙,宋然只身逃回洪边免职为民,这是水东文化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明末宋万化父子随水西安邦彦反明,遭至明军多次围攻洪边,宋斌宋昂等精心构建的诸多洪边文化古迹几乎损毁殆尽。崇祯三年(1630年)水东改土归流,次年以宋氏洪边12马头大部设置开州(今开阳县),千余年积淀的水东从此逐步衰落,而水东文化在民间继续传承和发展。

猜你喜欢
马头贵州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基于新常态下的历史地段保护与更新
谁远谁近?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贵州教育出版社
可爱的小马玩偶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街棋王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