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制度与我国社会差别关系的实证分析

2015-04-03 08:44张弘骅叶惠恋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农业户口户籍制度年收入

张弘骅 叶惠恋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中国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就有着严苛的户籍制度,直到今天,户籍制度虽经改革但在生活中依然影响很大。户籍制度最主要方面就是将人们分为两类:非农业户口和农业户口,它是包括政策、法律、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政治经济综合社会制度。户籍制度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但在现实生活中户籍制度所带来的弊端影响着人们的受教育权利、职业选择、收入多寡、社会声望,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从而带来了社会的不平等。2012年12月31日,十八届中共政治局就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在一代代努力下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在此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户籍制度必须加以改变。本文主要通过实证数据分析我国户籍制度与社会差别形成的关联度,从而为改革和创新户籍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目前,一些研究已经追踪各地改革实践和地方法规政策措施的变化,从现实来看,户籍制度改革属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范畴,直接关系到公民社会生活的组织与管理;同时相对于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而言比较缓和,但对政治与经济体制又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对这一问题探讨更具有现实意义。

一、文献回顾

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的地位状况呈层级特征,其中某些个人或团体的社会地位高于其他个人或团体。社会学界对社会分层研究已久,主要集中在对利益差别、地位差别等不公平现象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或剥削与被剥削划分社会阶层的具有浓厚冲突色彩的分层理论和方法,提出这个思想的首推马克思,他认为社会对立、阶级对立的实质是生产、付出与占有剩余价值、剩余劳动的问题。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运用此种标准有助于解释社会分层现象的本质,可以对中国体制改革中的阶级分层趋势做出预测,并有助于对阶级对立产生的社会后果做出政策性的修正。但是,此类标准具有明显的冲突色彩,在传媒上易激化社会矛盾。另一个代表性观点由韦伯提出,即按照市场地位划分阶层,所谓市场地位是指人的生存机会或控制商品与劳务等的能力。韦伯确定了社会分层的三个基本方面或基本维度,即政治地位、财富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三种地位综合反映了人的实际生活地位。

社会分层研究在我国社会学恢复后成果已有颇多成果。比如国内研究社会分层学者陆益龙认为“在中国社会分层机制中,户籍身份成为重要的分层维度之一,在社会分配与再分配体制中,个人户口身份是资源配置和利益再分配的重要依据和标准。非农业户口和农业户口的二元分化,在较大程度上成为城乡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差别的理由和根据,从而使得中国社会结构的分层首先表现为城乡隔离和城乡差别的基本格局。”户籍制度对人口的管理延伸到了对户口地域间迁移问题,最终导致户籍社会分层等级化。户籍制度对社会分层结构的关联度有多深?如何消除关联?这将是本文重点探讨的内容。

二、变量设计及研究策略

(一)样本及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的数据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与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于2006年实施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此次调查量为6000个样本(实际调查了5991个),其中非农业户口和农业户口分别为3405个和2586个。问卷采用随机抽样,以全国(不含港、澳、台)城乡人口为抽样总体。

(二)变量

1、自变量。本文以个人户口性质为自变量。问卷中关于户籍的问题是:“您目前的户口状况是怎样的呢?”取值分别是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包括:(1)直辖市户口;(2)省会城市城区户口;(3)地级市城区户口;(4)县级市城区户口;(5)集镇或自理口粮户口。图1显示了总体样本的户籍性质分布情况,样本中有农业户口占43.16%,非农户口占56.84%。

2、因变量。本文的因变量为社会差别,主要采取韦伯传统的三元社会分层理论,将社会分层这个变量分化为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上的差别,然后依次进行操作化。首先,对于“政治地位”,即主要指公民在政治系统中的位置。衡量政治地位状况的重要指标是人们拥有政治权力的大小、行使政治权力的范围,以及距离政治权力的远近。例如,在我国政治体制中,党员不单是种身份还代表了拥有党员身份的人距离政治权力较近。因此,本文采用“党员身份”作为“政治地位”这一变量的测量指标,通过考察户籍对党员身份获得的影响,来分析其与个人政治地位差别的关系。其次,是“经济地位”,即个人财富和收入。收入是衡量某一社会阶层经济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衡量收入这一指标的较为可靠和准确的数据,常常是难以获得的。因为在调查中人们人们常常回避此类问题,或忽视了收入量中还包括福利等其他所得。因此,问卷中关于个人收入包括两部分,即职业收入和职业外收入,通过对年收入的考察,来分析户籍对个人经济地位差别的影响。最后,对于“社会地位”,本文采用最高教育程度这个指标,因为教育是社会把个人有机组织起来的重要机制之一,接受教育则是个人实现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受教育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的受教育程度还有可能导致人们就业、迁移等等日常生活各个方面的差异。

图1 户口性质分布图

(三)理论与研究假设

户籍制度,是指围绕户籍这个中心进行管理的一整套规范的总和。户口从理论上说并不具有资源特性,它之所以能够影响社会差别,是因为户口的划分界定了不同户籍身份的人接近和利用资源的权利,那么,户籍与社会差别之间存在哪些关联性呢?

综上,本文拟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1:户籍与党员身份的获得具有相关性,非农业户口比农业户口更可能获得党员身份;

假设2:户籍与个人年收入有相关性,非农业户口比农业户口更可能获得较高年收入;

假设3:户籍与最高教育程度具有相关性,非农业户口比农业户口更可能接受高程度教育。

三、实证分析

(一)户籍与政治地位差别分析

本文以“党员身份”作为政治地位的操作指标。通过对户口性质与党员身份的交叉分析,进而考察户籍与政治地位差别间的关系。经统计,在党员中有80.8%的人具有非农业户口,有19.2%的人有农业户口,与前者差距超过60个百分点,同时在非农业户口人群中,有546人是党员,而在农业户口人群中,只有130人是党员,人数比例不到前者的1/4。通过分析看出,户籍与党员身份相关性较强,经卡方检验,卡方值为177.92,方差、似然比以及线型组合的显著性均为0.000。因此,户籍和党员身份之间显著相关,即户籍制度是造成政治地位差别的自变量之一,假设1得证。

(二)户籍与经济地位差别

本文以“经济年收入”作为经济地位的操作指标,通过户口性质与个人年收入的T检验分析,进而考察户籍与经济地位差别间的关系。经统计,非农业户口年收入的均值是20423.1490元,而农业户口年收入的均值为9212.0489元,非农业户口年收入比农业户口多,经Levene检验,F值达到显著(sig=0.0000.05),T值达到显著(sig=0.0000.05),P小于显著性水平,拒绝原假设,即:非农户口者与农业户口者的年收入显著差异,户籍制度是造成经济地位差别的自变量之一。假设2得证。

(三)户籍与社会地位差别

本文采用最高教育程度作为指标。通过对户口性质与最高教育程度的交叉分析,进而考察户籍与社会地位差别间的关系。经统计,共有902人的学历在大专及以上,其中93%的人群有非农业户口,只有7%有农业户口;同时,共有1373人的学历为高中学历,其中78.6%的人有非农业户口,21.4%的人有农业户口,即非农业户口的人群比农业户口的人群更容易获得较高学历。从卡方检验结果看,卡方值为1176.183,方差、似然比以及线型组合的显著性均为0.000,因此,户籍与学历高低显著相关,户籍是造成社会地位差别的自变量之一,假设3得证。

四、结语

户籍与社会差别之间关系的定量分析验证了本文的三个研究假设。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非农户口者比农业户口者更可能获得较高的收入、更可能获得党员身份、更可能接受高程度的教育。即户籍与我国社会差别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是导致我国社会差别的重要因素之一。户籍制度的某些条款在动机和效果方面都没履行资源及权利分配的规则,从而为社会分配不平等提供了合法性的依据和操作平台。制度应与时代同步,户籍制度需通过改革淡化户口身份的价值等级意识、放松户口变动与迁移的限制条件、剥离户口身份上的不平等政策,从而实现城乡居民同等待遇。因此,户籍制度改革要从与其关系密切的公共福利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等相关制度的改革,实现城乡居民同等化发展。

[1]李强.社会分层十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1-15.

[2]李春玲,吕鹏.社会分层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88.

[3]宋林飞.西方社会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12.

[4]陆益龙.户籍制度——控制与社会差别[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55-56,260-270.

[5]陆益龙.超越户口——解读中国户籍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59-65.

猜你喜欢
农业户口户籍制度年收入
No.3 海底捞预计2021年最高亏损45亿元
年收入3000万美元的玩具网红
取消农业户口,农民还是“农民”吗
全国30省份取消农业户口
最难成为1%人群的美国州
农业户口取消 农民何去何从
农业户口的前世今生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政策面面观
三国吴简中的户籍制度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