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伊朗特约记者 晋燕 本报特约记者 王一茗
伊朗与六方就核能协议开展的谈判尚未尘埃落定,但已经对国际油价产生剧烈影响。英国《金融时报》2日报道称,石油市场的参与人士已做好了多项制裁措施可能被放宽、欧佩克产油国将加大出口量的准备。周二伊朗核协议即将达成的消息拖累油价大跌逾2%;周三,受到谈判暂停、协议草案未出台以及谈判各方不乐观表态的支撑,国际油价又迎来涨势。
本轮伊朗核谈判自3月26日开始,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和中国的外交官在瑞士洛桑与伊朗外交官展开会晤,以便达成宽泛的初步条款,作为6月底前达成的全面协议的序章。这一谈判的目的,旨在解除伊朗开发核弹的能力。作为交换,国际社会将放宽对伊朗的制裁。
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对这一谈判十分关注。业内人士分析称,一旦对伊朗制裁措施被解除,在今后几个月内,原本就已供应过剩的石油市场上或将受到一波额外石油出口量的冲击。
伊朗拥有巨大的石油储量。据悉,目前源自伊朗的石油日出口量在110万桶左右,但这只是其制裁前水平的一半。费氏全球能源咨询公司的最新研究数据显示,任何解除制裁的措施都可能导致伊朗石油日产量在3到6个月内增加50万桶,并在随后的一年内增加70万桶。
德国商业银行分析师卡斯腾·弗里奇表示,即便伊朗不能马上提高其石油产量,油轮上贮存的数千万桶石油也会被投放市场,“油价很可能会因此面临下行压力。”受此影响,纽约商品交易所5月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期货的价格周二下跌48美分,跌至每桶48.21美元。此前,该原油期货曾跌至每桶47.28美元的最低点,由于美国商业库存继续增 加,今年WTI已经下跌了近10%。
投资者高度关注伊朗核谈判进展,伊朗和六国马拉松式的谈判后尚未出台协议草案,引发石油价格走势明显好于投资者预期。
周三,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5月原油期货主力合约价格上涨2.49美元,收于每桶50.09美元,涨幅为5.2%,创2月3日以来的最大涨幅;5月布伦特原油主力合约价格上涨1.99美元,收于每桶57.10美元,涨幅为3.6%。
带来国际油价波动的也有其他因素。据法新社2日报道,近期美国原油产量降低,以及墨西哥湾油井平台突发大火事故的发生,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际油价在周三出现反弹。
在这轮油价波动中,中国的举动也备受关注。路透社报道称,根据汤森路透石油研究与预测的预估,中国3月原油进口量约为2800万到2900万吨,相当于日均约659-682万桶。
石油市场普遍认为,中国进口的原油超过实际消费量或提炼后再出口的数量,多出的这部分原油流入了中国的战略和商业储备设施。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2日报道称,全球三大原油生产国——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和美国,目前没有一个国家在显著降低原油的实际生产,因此国际石油的价格在短期内仍将持续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