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鑫,张 静,杨奇珍,田 理(.成都中医药大学04级硕士研究生,四川 成都 6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0级硕士研究生,四川 成都 6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007)
浅谈宣肺通窍法治疗耳聋
李鑫1,张静1,杨奇珍2,田理3
(1.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75;3.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72)
由于《内经》述 “肾开窍于耳”,同时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皆络属于耳,所以历来医家认为耳聋虚证多责之于肾,耳聋实证多从肝胆论治。但是,临床上许多耳聋患者并不具备肝、胆、肾经症状,相反可见一系列诸如鼻塞、恶寒等肺卫表证。因此,越来越多的医家认为耳聋与肺有关,从肺论治耳聋也取得良效。
《素问·脏气法时论》提到“肺病者……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素问·气交变大论》中曰“岁火太过,炎暑流行,肺金受邪 ……嗌燥耳聋”。分别从虚实两个方面论述了关于耳聋与肺的关系。而《难经》曰:“肾者,北方水也,水生于 申,申者,西方金也,金者,肺也,肺主声,故令耳闻声。”运用五行的相生相克的关系论述了耳聋与肺的关系。耳聋治肺的观点最早见于刘完素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曰“假令耳聋者,肾也,何以治肺,肺主声”。其后,尤在径在《医学读书记》中对耳聋治肺指出:“古云耳聋治肺,肺主声,鼻塞治心,心主臭。愚谓耳聋治肺者,自是肺经风热、痰涎闭郁之证。肺之络会于耳中,其气不通,故令耳聋,故宜治其肺,使气行则聋愈。”可见肺气郁闭是导致耳聋的主要原因之一,故治疗应以宣发肺气为主,使气机畅达。干祖望依据《温热经纬》“肺经之结穴在耳中名葱笼,专主乎听”之说认为耳聋与肺气失宣、肺失清肃、肺气不足有关,并且认为耳病发病不久(一般1周内)伴肺经症状,如鼻塞、流涕、咳嗽、喷嚏皆可从肺论治[1]。对于耳病治肺法,干老常用三拗汤加味,取麻黄、杏仁、甘草随证加味[2]。
肺主气,肺气惯于耳。肺主一身之气,一是体现于宗气的生成,宗气是由肺吸入的清气在胸中与水谷精微之气结合而成,其“走息导,行呼吸”,“贯心脉,行气血”,把水谷精微布散全身,营养各组器官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虽然味、视、听觉的产生是各脏腑之气作用于相对应的官窍的结果,但更离不开宗气的推动血气的供养[3]。正如石寿棠所说“虽各窍自有其本气,而要皆宗气所贯通也”[4]。表明了宗气通过推动气血营养五脏,从而维持了各窍的生理功能。二是肺主气,司呼吸。《重辑严氏济生方·鼻门》曰:“夫鼻者,肺之所主,职司清化,调适得宜,则肺脏宜畅,清道自利气道通畅。”张志聪云:“朦者,耳无所闻,上窍之不通也。以手按其两鼻窍,而疾堰,其声必应其耳中之针也,是耳窍与鼻窍、口窍之相通也。”结合现代解剖学,鼻腔通畅,则咽鼓管开放功能良好,从而能维持中耳内外的气压平衡,耳窍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肺主肃降,助耳清窍。耳为清窍,喜清恶浊,而肺喜清肃和下行,可清上犯耳窍之污浊,肃清耳窍,以维持耳窍的生理功能。
肺主水,濡养耳窍。肺主行水,将脾气转输至肺的水液和水谷之精中较轻的部分,向上向外布散,上至头面诸窍以濡润耳窍。
耳为肾之体,肺之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耳主听觉从属于肾,肾气足则听觉聪敏,肾中精气虚衰,髓海失养,则耳闭不能听。《温热经纬》云:“坎为耳,故耳为肾水之外候,然肺经之结穴在耳中名葱笼,专主乎听。”葱笼相当于现代解剖学的鼓膜,说明耳的听觉功能与肺有着密切的联系[5]。而肾属水,肺属金,肺为肾之母,金水相生。肺主行水,为水上之源;肾主水液代谢,为主水之脏。两者的协同作用,保证了体内的水液正常的输布与排泄,从根本上杜绝了浊水上泛耳窍。
手太阴肺经与耳的关系。《素问·缪刺论篇》曰:“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说明肺之络脉入耳,耳与肺有着密切的生理关系。
外邪侵袭。因耳为清窍,宗脉之所附。外邪侵袭,肺先受之,若风邪侵袭,入耳脉,使经气痞塞而不宣,导致风聋,又 “肺主气,一身之气贯于耳,故能听声”,若肺卫被遏,肺失宣肃,气道壅滞,清富受蒙,而发耳聋。
水饮痰浊上犯耳窍。肺主行水,参与全身的水液代谢,若肺通调水道的功能失职,导致肺水上泛于耳,则耳窍积水,则耳聋。而水湿结聚,凝为痰浊,痰浊上犯,使耳窍闭塞,也可以发生耳聋。
肺不布津,耳窍失养。《内经》有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气虚损,无力布散水谷精微,致使耳窍失养,且肺气虚,必寒盛,则气血皆涩滞不行,耳者宗气也,肺气不行故聋也[6]。
耳与肺在解剖学上属于不同功能的器官。胚胎发育学上两者都是由内胚层分化而来,在胚胎形成时,内胚层卷折形成原始消化管,原始消化管将分化为呼吸道和肺的上皮组织以及中耳的上皮组织[7]。咽鼓管将中耳与上呼吸道的鼻腔、鼻咽沟通,其黏膜上皮相互连续,上皮内含有腺体上皮细胞具有纤毛,受炎症刺激均可呈鳞状上皮化生,说明它们间组织结构的同一性,是“卫外”的一部分[8]。因此,耳与肺有极大的同源性。
综上所述,耳与肺在生理、病理以及现代研究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治疗耳聋特别是有肺卫表症明显者,应当从肺论治。
[参考文献]
[1]严道南.干祖望治疗五官科疾病的独特方法[J].中医杂志,1985,26(1):15.
[2]严道南,黄俭仪,陈小宁.医案中的辨证思维[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45.
[3]温武兵.论宗气的生理功能[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4(4):247-250.
[4] 石寿棠.医原[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5]陈海.“耳者乃肾之体而肺之用”的理论探讨及临床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 (11):1445-1446.
[6]王陈应.耳与肺的关系探讨[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6,10(2):9-11.
[7]丁玲,申琪,严道南.耳聋治肺理论与科学研究内容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9):19-20.
[8]王陈应.从生物学上看耳与肺关系的密切性[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8,12(3):30-31.
临床护理
[收稿日期]2015-06-26
[通讯作者]田 理
[中图分类号]R276.14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5)11-10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