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章县农机局 肖永洁
宜章农机维修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
■宜章县农机局肖永洁
2005~2015年10月,宜章县农机购置补贴中央财政资金达3468.5万元,极大地推动了全县农业机械的发展。据统计,全县目前拥有农机总动力88.03万kW/10.6万台套,其中农用飞行器1架、谷物烘干机6台、拖拉机及配套机械2834台套、收割机277台套、水稻插秧机593台套、农业设施设备(连栋温室)225台套、农副产品加工设备15659台套、耕整地机械17491台套。农业机械设备运行状态:已使用3~10年的农机具占总机具的60%左右;已使用10年以上的农机具占总机具的20%左右,近2年新增机具约占20%。随着大型高性能农机具和农机化新技术的大量推广应用,农机维修已远远不能适应发展要求。
(1)维修网点表现出“三多三少”特征。一是个体小修理点多,规模化、专业化修理店少。41个修理点中,个体、小规模修理点占95%,这些修理点一般只有1~2名修理人员和简单修理工具,平时只能对汽油机、柴油机等小型机械进行修理,对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大型新型机械只能是“望机兴叹”。二是低技术等级修理点多,取得维修资质证书的修理点少。全县农机维修点取得《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的只有宜章县户全农机营销有限公司和宜章县安林农机专业合作社2家三级维修服务商。登记在册且个人持有《职业资格证》上岗的全县只有18人。三是修理工来自外县从业者多,本地修理技术力量少。
(2)农机维修管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国家没有农机维修设备和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的投入,没有把农机维修工作上升到节能减排及农业机械化质量效益保障的高度去抓。农机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每况愈下,农机维修技术开发多年停滞不前,技术工人队伍后继无人。
(3)农机维修质量差效率低。
据调查,乡镇农机维修网点维修后的拖拉机寿命比原来县农机专业维修厂修理后的拖拉机寿命降低1/4,其耗油率升高10%~20%,功率降低4%~8%。由于维修质量不高而拆卸频繁,作业的拖拉机平均每年要修理拆装2~10次,许多机械不是用坏的,而是由于技术水平不过关而修坏或拆坏的。
(4)农机维修技术及装备落后。农业机械的科技含量高和现有修理装备落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维修人员只能对小型农业机械进行一般保养及维修;对大中型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等高性能机器,许多维修工既不知道具体结构也懂操作方法,故障维修束手无策。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勉强进行修理,结果是越修越坏,由于维修技术落后、维修装备陈旧,导致维修质量差、维修效率低。
(1)建立监督协调机制。要联合农机、工商、公安和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建立对农机维修网点实施监督的协调机制。检查农机维修网点证照是否齐全,是否合法经营,农机维修从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农机配件质量是否合格等。对无证照或证照不全和不按时参加年度检审的要坚决予以取缔。
(2)出台扶持政策。为扶持农机维修网点发展,应在税收上给予减免、在经济上扶持。实施农机维修设备购置补贴,提供设备贷款优惠政策,助推其扩大规模。农机部门应提出农机维修网点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的规划和规范,并努力实施,以提高农机维修技术水平。
(3)加强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农机部门应加强对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一是联合农机制造企业开设农机维修人员的专题技术培训,由制造企业工程师讲解高性农机的结构、操作、故障排除及维修方法。二是利用“阳光工程”培训办修理技术培训班。三是办互学互教研讨班,把培训办在修理点,能者为师。四是分批选派维修人员到相关农机企业跟班学习。
(1)生产销售企业定点维修。支持引导生产企业、销售企业提供先进技术、资金和设备与农机维修网点联合开展售后服务、三包售后服和零配件销售,实行优势互补,由生产销售企业负责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增强和拓展农机维修网点服务功能和范围。
(2)发展专业特色维修店。厂家提供配件和技术,与当地维修网点联合,承办专业特色维修店,如农机电器设备维修专店、收割机发动机维修专店等,每一维修店有品牌、有特色、有专长,形成产、销、修结合服务一体化。
(3)建立连锁服务店。向农机4S店方向发展,形成品牌,赢得市场份额。实行横向合作,进行连锁经营是今后农机维修服务主要方向,连锁经营一方面可以整合企业现有的资源和技术力量。另一方面新技术得到更快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