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敏,蒲宗君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 成都610066)
白皮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川麦66
郑建敏,蒲宗君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 成都610066)
川麦66是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于2003年以川麦42/98-266 F1为母本,川麦44为父本配制的三交组合,采用系谱选育法和异地夏繁加代相结合,历经5年9代,于2009年稳定成系。2010年和2011年进行产量比较筛选试验和病害鉴定;2012年和2013年参加四川省小麦区域试验,2014年参加四川省生产试验。2014年底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麦2014 001)。
该品种属春性早熟常规品种;胚芽鞘淡绿色、叶色深绿,幼苗直立。全生育期181d左右,与对照绵麦37相当;株高78~82cm,植株整齐,抗倒性好;花药呈黄色,散粉性好;穗下节较长、茎秆有少量蜡粉;穗长方型,长芒,小穗数16~22个,平均20个;穗粒数38~56粒,平均46粒;白粒,卵圆形,粉质-半角质,饱满、腹沟浅,千粒重34~53g,平均45g。
该品种于2012年和2013年参加四川省小麦区域试验,2012年四川省区试平均产量386.14kg/667m2,比对照绵麦37增产4.8%,差异极显著;2013年四川省区试平均产量368.48kg/667m2,比对照绵麦37增产6.5%;两年平均产量377.31kg/667m2,比对照绵麦37增产5.6%,15点次11点增产,增产点占73.3%。2014年参加四川省生产试验,6点平均产量315.92kg/667m2,比对照绵麦37增产12.94%,6点全部增产。
2013年由荣县、井研统一送样,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品质分析结果为:容重835~842g/L,平均838.5g/L;粗蛋白含量11.97%~13.96%,平均12.965%;湿面筋含量21.1%~26.3%,平均23.7%;沉降值21.5~28.5mL,平均25.0mL;稳定时间1.7~2.0min,平均1.85min;该品种品质达《四川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的优质弱筋小麦标准。
2012年度和2013年度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性鉴定,结果为:高抗条锈病,高抗至中抗白粉病,中感赤霉病。
5.1 适宜播期
在四川省内各个麦区种植,一般在10月20日至11月15日播种。播种方式可选择小窝疏株密植、条沟点播、免耕撒播等。基本苗控制在12~15万/667m2。
5.2 科学施肥
施纯氮10~13kg/667m2,配合适量磷肥、钾肥;重底肥、早追肥,以促进分蘖成穗,看苗施拔节肥。若作为生产弱筋小麦原料,宜控氮,增磷钾,以降低蛋白质含量。
5.3 化学除草
播种覆土后或三叶期前选择晴天喷施化学除草剂。
5.4 防治病虫
注意蚜虫危害,湿害地区抽穗扬花期需防治赤霉病。
5.5 适时收获
蜡熟中后期抢晴天收获。
2015-01-20
“十二五”四川省麦类育种攻关; 863强优势小麦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2011AA10A106);“十二五”国家支撑计划(2011BAD35B03);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2014TD0014);现代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研究与应用项目(2014NZ0055)
郑健敏,男,E-mail:jianminxingzheng@yeah.ne,主要从事作物育种栽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