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韬 贾敏 石惠
(1贵阳中医学院研究生院2012级研究生 贵州贵阳550001;2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贵州贵阳550002)
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69岁,因右下腹皮疹疼痛伴肛门停止排便2 d于2013年3月30日入院。症见右侧腰腹部散在片状红斑,烧灼感明显,右下腹间歇性绞痛,伴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无发热、恶心、呕吐等不适。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纳眠差。既往冠心病史10年,5年前右侧胸胁背部出现红斑、水疱伴剧烈神经痛,诊断为带状疱疹。
1.2 体格检查 腹稍丰满,未见胃肠型蠕动波及疝,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扪及肿大,移动性浊音(-);肠鸣音7~8次/min。
1.3 皮肤科检查 右侧腰腹部见散在片状红斑,其上可见粟粒大小水疱,无破溃及渗出,触痛明显,以上皮损沿右侧腰腹部呈横向带状分布。
1.4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血常规、肝肾功能、尿常规无异常;腹部及盆腔CT示:考虑结肠不全性梗阻(变窄部位为左侧髂窝降结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1.5 中医诊断 蛇串疮(热结肠腑证)。
1.6 西医诊断 复发性带状疱疹合并不完全肠梗阻。
1.7 治疗 西医予静滴更昔洛韦250 mg,2次/d,疗程8 d,抗病毒治疗;静滴甘露聚糖肽注射液10 mg,1次/d,疗程10 d。中医予华佗夹脊穴结合阿是穴穴位注射(干扰素注射液、利多卡因注射液及维生素B12注射液)[1],口服增液承气汤化裁(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炙甘草、玄参、麦冬、生地、葛根、金银花、紫花地丁等)。
1.8 治疗效果 患者经上述治疗1 d后肛门开始排气通便,腹部绞痛消失,12 d后红斑水疱消退,遗留部分色素沉着,疼痛消失,治愈出院,目前仍在回访中,未见复发及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中医学称为“蛇串疮、缠腰火丹”。典型症状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簇集性的小水疱,常伴显著神经痛。中医认为蛇串疮主要由于情志内伤或饮食失调,肝脾不和,气滞湿郁化热化火,湿热火毒外攻皮肤所致,治疗上常以清热利湿、行气止痛为治法。本例患者病机考虑为火热邪毒结聚肠腑,循而外发于皮肤,故辨证为热结肠腑证,予增液承气汤化裁以养阴泄热通便。此外,诸如针灸及火罐等中医外治法均对治疗带状疱疹有一定疗效,我们采用华佗夹脊穴结合阿是穴穴位注射治疗,充分发挥了药物与穴位的协调作用,从而通过经络系统产生平衡阴阳、扶正祛邪、疏调气血的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带状疱疹是由人疱疹病毒Ⅲ型感染所致,病毒经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发生水痘或呈隐性感染后,病毒潜伏于脊髓后神经节或脑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节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出现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本病愈后机体可产生IGA型保护性抗体,可获得持久的免疫,故一般不会再发[2]。带状疱疹复发病例时有报道,金文等[3]报道了13例复发性带状疱疹。关于带状疱疹复发的机制,目前不是很清楚,有研究表明,随着年纪增长,人体带状疱疹病毒抗体无明显改变,认为带状疱疹与特异性T细胞免疫水平下降有关[4]。本例患者二次复发可能与机体免疫力下降有关。带状疱疹病毒可由脊髓后根神经节侵犯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的内脏神经纤维,引起胃肠道及泌尿道症状[5]。本例患者出现下腹部间歇性绞痛,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消化道症状,腹部及盆腔CT提示结肠不完全性梗阻,予抗病毒治疗后症状消失均支持疾病的诊断。本例复发性带状疱疹患者临床合并不完全肠梗阻症状实属少见。
[1]贾敏,唐挺,黄莉宁,等.苗药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0,32(1):31-34
[2]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4
[3]金文,冯新春.复发性带状疱疹13例临床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4,33(10):606
[4]Levin MJ,Oxman MN,Zhang JH,et a1.Varicella-zoster Virus specific immune responses in elderly recipients of a herpes zoster vaeeine[J].J Infect Dis,2008,197(6):825-835
[5]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