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江
(北京物资学院 经济学院,北京 101149)
工业领域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的效率比较:2003—2011年
刘 江
(北京物资学院 经济学院,北京 101149)
工业领域中,国有工业资本与非国有工业资本的效率差距是否会随着改革的进程得到改善关系到工业改革下一步的路径取向。本文基于工业领域2003—2011年的数据发现:(1)国有工业资本与非国有工业资本的净资本回报率差距并未随经济改革的推进而缩小。(2)越是倾向于国有企业的宽松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反而导致国有工业资本的效率落后于非国有资本。(3)在公用事业领域,私有工业的资本效率逐渐超过了外资工业;在战略性资源领域,外资工业资本的效率最高;在一般竞争领域,私有工业资本的效率最高。
净资本回报率;市场化率;经济改革
自2003年始,中国工业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各种矛盾冲突更加复杂的运行周期,一方面总体上面临着产能过剩、创新能力不足和产业链整合能力薄弱的约束,另一方面净资本回报率却维持着相对稳定增长的态势。数据显示,2003—2011年国有及国有控制工业(以下简称为国有工业)的净资本回报率基本持续上升,虽然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暂时将此趋势打破,导致净资本回报率当年回落1.2个百分点,但2009年即回升0.5个百分点,2010年和2011年又分别上升到22.85%和23.60%。目前改革进行到“三期叠加”阶段,中国工业保持效率的持续增长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反映工业景气状况的PMI数据在近两年明显较过去低迷。2014年12月的PMI数据是50.1,虽仍高于临界点,但创了18个月来的新低,表明中国的工业总体上保持微弱的扩张态势。
而国有工业所面临的困难由于以下三点原因,面临的困难更大:一是国有工业占在总体工业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行业的性质均是如此;二是国有工业承担着社会、政治和经济三大责任;三是按照产权和委任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国有企业由于委托代理链条过长,会导致严重的“代理问题”,即剩余所有权的缺位和监督不到位,产生“预算软约束”。进入21世纪之后,尤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3年成立以来采取的改革举措之后,国有企业的改革开启了一个新阶段,显著的变化是国有资本在全部工业领域内开始快速集中,大型国有企业内部的治理机制亦开始有所突破。与之相伴的是工业领域中的非国有工业资本(包括外资工业和国内的私有工业)的竞争力得以释放。更大的背景是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正在持续扩大与深化。那么,这一轮的改革阶段中,国有工业较非国有工业的效率对比会呈现出怎样的变动状况,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国有资本接下来的改革路径选择。
虽然有许多文献分别从政策[1-9]、行业与市场结构[10-15]的维度分析了导致效率变动的机理,还有一些文献则从所有制层面作了考察,但未对全部的工业行业在严格区分所有制的条件下探讨行业的资本效率差异,相应忽视了不同行业的市场化进程——这一决定了政策有效性和结构变迁效应的重要基础变量。本文将在区分不同性质行业和所有制的基础上,全面比较所有工业39个行业的资本效率。
本文的研究集中于2003—2011年,正是在此阶段,中国的工业发展数据浓缩了丰富的经济信息,一是该期间不同所有制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变化,二是中国工业正在适应加入WTO之后的世界经济,并且先后经历了两次世界性经济波动的强力冲击——21世纪初爆发于美国的公司治理危机,以及7年之后再次始于美国的世界金融危机。这两次危机对于国内工业发展构成了多方面的压力,如贸易保护压力、外汇变动压力、创新压力等,同时也迫使工业领域重新思考战略布局。但也正是在此期间,中国工业的市场化取得了重要进展。若以非国有权益资本占行业权益总资本的比例来衡量市场化进度,工业领域中的市场化运行呈倒U型特征。上升期是在2003—2007年,平均水平是47.00%;停滞阶段是2008—2010年,平均水平是54.33%,该期间市场化率最高,相当于一个“拐点”期,第三阶段是2011年之后,市场化化进程放缓,当年的水平是51.92%,仍高于第一阶段的水平。
按照不同所有制属性,中国工业可分为国有工业、私有工业和外资工业三大类。就不同所有制工业的净资本回报率而言,国有工业的净资本回报率远低于私有工业和外资工业,平均仅12.28%的净资本回报率仅及整体行业的三分之一弱,而私有和外资工业均在20%以上,且后两者的净资本回报率差异很小,分别高出国有工业78.01%和67.35%。从净资本回报率的增速看,私有工业同样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力。其中,私有工业增速最高,高出国有工业92.31%;外资工业虽然低于私有工业,仍高出国有工业41.03%。国有工业的净资本回报率的增速仅为工业总体增速的23.03%。无论是静态比重还是动态增速的比较,国有资本均落后于社会资本。图1是净资本回报率的历年变动趋势。
为更客观比较工业的净资本回报率,必须将行业性质的差异加以考虑。为此,本文将全部39个行业按照对国计民生的影响性质的不同分成三类。第一大类界定为公用事业类,具体包括3个行业,即电力与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第二大类界定为战略性资源及加工行业,具体包括9个行业,即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与炼焦及核燃料加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制造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行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制造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烟草制品业;其余27个行业被划分到第三大类,因为此类行业的竞争程度高,多集中在中、下游产业,故被界定为一般竞争行业。
按照如上所划分的三个大类行业的计算结果来看,第一大类行业的平均净资本回报率最低,仅为5.90%;第二大类行业最高,达到了23.32%;第三类行业位居中间,是17.29%,后二者均远高于第一大类行业。而三大类行业历年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显然三大类行业的净资本回报率均在不断上升,最显著的差别在于第三大类行业,即一般竞争类行业在2008年所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增长相对平衡。
以上是分别就所有制和行业性质对于工业领域的净资本回报率的综合比较。那么,不同行业中的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净资本回报率是否存在差别,换言之,所有制是造成行业的净资本回报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吗?回答这个问题,最有效简洁的方法是具体比较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的净资本回报率。
该大类中的3个具体行业与居民的生活、企业的生产密切紧密相关,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国民经济能否平稳运行,尤其作为衡量整体经济运行速度的电力行业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该大类行业的净资本回报率的比较结果如图3所示。
此类行业的市场化率9年间提升了16.87个百分点,净资本回报率提升6.86个百分点。其中,私有工业提升最快,达11.69个百分点,其次是国有工业,提升5.01个百分点,低于全行业的水平。就历年表现而言,私有工业显示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除了2005年有所下降之外,其他年份均一路上行,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依然有3.38个百分点的提升。危机当年的国有工业和外资工业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从资本回报率的绝对水平来看,国有工业的竞争力同样落后于私有工业和外资工业,2003年分别与后两者相差2.33和7.47个百分点,2011年与私有工业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至9.01个百分点,但是与外资行业的差距减少为5.06个百分点。
该大类行业的净资本回报率和市场化率9年以来均在上升,分别提升了12.62和12.06个百分点,但是增加的节奏不同。后者在2010年前之前一路上升,2010年和2011年虽然有小幅下降,但降幅不大。净资本回报率却在危机发生当年开始下降,连降两年之后自2010年开始回升,2011年恢复到2007年的水平,达到27.29%。9年的平均净资本回报率是20.70%。不同所有制行业的资本回报率提升幅度也有明显区别。国有工业提升幅度最小,仅有6.84个百分点,私有工业最高,达30.41个百分点,外资工业与私有工业相差无几,是29.91%。图4反映的是该大类的净资本回报率趋势。
比较不同所有制,国有工业低于全行业水平,只及全行业的50.92%。私有工业平均高于全行业7.1个百分点,是国有工业的2.634倍,体现出强有力的竞争力。外资工业同样也高于国有工业,与全行业的变动趋势和平均数基本相近。
该大类行业所包括的具体行业多属于下游产业,市场化率远高于前两大类行业,平均在63.26%,远高于第一大类19.42%的市场化率以及第二大类21.01%的市场化率。并且市场化率基本上仍在不断上升的趋势,即使是在危机当年也未曾下降,只在2009年小幅下降,下降较快的主要是2011年,微降2.9个百分点。显然,此大类中的行业竞争更接近于充分竞争,表明中国此领域的市场化改革相对成功,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更为突出。
从不同所有制来看,国有工业资本的效率低于私有资本和外商资本,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与私有资本的效率差异不断在拉大。外商资本并没有显示出特别的优势,反而在2007年低于国有资本的效率。自金融危机之后,国有资本的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尤其是在2010年国有资本的效率与私有资本的差距迅速缩小。主要原因是国家在危机之后出台的包括释放四万亿的财政政策以及增加贷款数十亿的宽松货币政策的主要受益者是国有企业,由于外在的输血使得国有资本的效率得以超常提升。然而,这种受益于政策倾向的效率改善只是暂时显现,反而将国有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和治理机制的弊端在更加宽松的条件下掩盖起来,也为未来的改革人为增加了更大的阻力。实际上,“双松”的政策对于国有资本效率的刺激作用在第二年便迅速消失。2011年的数据表明,得到大量资金支持的国有资本的效率即较上年下降5.4个百分点,私有资本的效率提升了1.94个百分点。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国有资本与私有资本之间的效率差异也是在这一年创了9年以来的历史最大差距,达到14.11个百分点。外商资本的效率基本保持了上一年的水平,微降0.33个百分点。
从大类的比较来看,一般竞争行业的平均净资本回报率是17.29%,高于公用事业类5.90%的水平,低于战略性资源类23.32%的水平。形成差距的主要原因并非是第二大类的竞争力,主要是依赖垄断的地位。同样也表明第一大类在运作管理效率方面的提升空间非常大。从三大类行业的资本回报率的波动程度来看,第二大类的波动程度最大,变异系数达到了46.57%,大三大类行业的波动程度次之,变异系数是26.41%,第一大类行业的波动程度最小,变异系数是17.30%。图5是一般竞争行业的历年净资本回报率。
综上,区分行业和所有制后的净资本回报率的比较结果可以得出三条一般性的结论:第一,国有资本的竞争力普遍偏低,即使在国有控制力开始加强的新阶段;第二,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之间的效率差异并没有随着市场化改革的进程而缩小;第三,国有企业作为政府实施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要受益者,并未能充分利用政策资源,反而在短暂政策性提升资本效率之后很快与非国有资本进一步拉大了差距。2011年的数据显示国有资本与私有资本的效率差距拉大到了历年的最高,达到了14.79个百分点,资源配置的扭曲效应凸显。分大类行业的比较显示,在一般性竞争领域这种状况反映得最为突出。
就资本效率差距的变化趋势而言,公用事业领域中国内的私有资本效率逐渐超过了外商资本,但是在战略性资源领域,外商资本虽然所占的比重小,却一直领先于国有资本和私有资本,尤其是在2009年和2010年,这两年也正是政府实施前所未有的宽松政策的期间。在一般竞争性领域,私有资本的效率则一直高于外商资本,体现出内资企业的内在竞争力。
[1]孔宪丽,高铁梅.国工业行业投资增长波动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10个主要工业行业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11):23-30.
[2]宋芳秀.中国利率作用机制的有效性与利率调控的效果——兼论利率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目标[J].经济学动态,2008(2):55-59.
[3]闫红波,王国林.我国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非对称性研究——来自制造业的实证[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5):17-29,42.
[4]袁申国,卢万青.中国货币政策行业投资效应的差异性分析[J].经济经纬,2009(6):9-12.
[5]叶蓁.中国货币政策产业异质性及其决定因素——基于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10(1):50-55.
[6]杨小军.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行业效应研究——基于利率政策的经验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0(4):50-57.
[7]齐杨,柳欣.货币政策成本渠道传导机制——来自制造业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1(2):3-10.
[8]刘江,吴军.中国工业的资本效率受利率波动的影响吗(1998—2009)?[J].产业经济研究,2012(1):54-61.
[9]韩林静.货币政策、融资战略与企业绩效——基于民营企业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5):49-57.
[10]吕铁.制造业结构变化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J].管理世界,2002(2):20-29.
[11]李小平,朱钟棣.生产率测算——基于分行业面板数据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5(4):56-62.
[12]褚玉春,刘建平.债务融资对制造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广义矩法估计的动态面板数据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9):79-91.
[13]简泽.市场扭曲、跨企业的资源配置与制造业部门的生产率[J].中国工业经济,2011(1):58-68.
[14]王罗汉,李钢.国有企业效率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6):27-32.
[15]郭丽丽,李勇.国有企业的产业拖累效应及其门槛特征[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1):25-33.
(责任编辑:周 斌)
A Comparison of Capital Efficiency Between State-owned Industries and Non-state-owned Industries in China:2003—2011
LIU Jiang
(School of Economics of Beijing Wuzi University,Beijing 101149,China)
Whether the gaps between the state-owned industries’ capital efficiency and non-state-owned ones are narrowed with process of market reform,has related strongly with future reform path in China’s industri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ree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2003—2011:(1)The efficiency gaps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industries did not decrease during the reform progress.(2)The more active financial and monetary policies are,the bigger gaps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industries they lead to.(3)In the public utility field,the domestic private capital efficiency has gradually surpassed the foreign capital.In the strategy resources field,foreign capital’s efficiency leads ahead.However,in the competitive fields,the domestic private capital’s efficiency leads ahead.
return of equity;market ration;economic reform;state-owned capital
刘江(1971—),男,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
F124.6
A
1008-2700(2015)04-0009-06
收入日期:2014-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