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国,刘婷婷,户艳领
(1.河北大学 经济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2.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1)
环首都地区农业用水利用现状及增效研究
——基于河北省的调研分析
陈志国1,刘婷婷2,户艳领1
(1.河北大学 经济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2.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1)
水资源是农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之一,在供给严重缺乏的自然条件下,提高利用效率就成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重中之重。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背景,以环首都地区为研究区域,综合考虑资源禀赋、地区差异等因素,并从农业生产、农业水资源利用、节水意识等方面展开问卷调查,结合典型调查等调研方式,在掌握大量一手数据的基础上,可深入分析河北省农业水资源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加强农民危机意识、培育社会节水风尚、完善水权市场、推动现代规模农业等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思路与对策。
水资源;效率;危机意识;节水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完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水资源管理指明了方向。但是长期以来源于传统农业水资源的粗放利用,尤其是节水意识落后、节水技术普及率不高、水利设施不足等问题,再加上工业、生活和生态用水需求居高不下,使得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严重。
日益严峻的水资源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北方最重要的经济圈——京津冀区域水资源极其缺乏,再加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经济发展的硬约束凸显。2012年北京市人均水资源仅为193.2立方米,全国排名倒数第三位,天津、河北也排在末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协同开展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而开展制约协同发展瓶颈之一的水资源节约增效研究,尤其是环首都地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已刻不容缓,其将在提高水资源承载力和优化区域配置中承担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关于提升农业水资源效率的研究在不断推进,如夏莲(2012)等利用2007年及2009年农户调研的面板数据,测算甘肃民乐县水资源利用效率,并分析了户主特征、家庭特征、土地特征、信贷市场、新品种新技术、市场特征等影响因素[1]。白晋湘(2013)提出发展高效和生态的耕作方式、完善全面保护与利用资源的体制机制等措施[2]。目前,在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的因素分析中,综合考虑农民危机意识、社会节水风尚、水权市场、现代规模农业等因素,尤其是以实地调研为基础对环首都地区水资源利用状况和低效诱因的研究还较为少见,但这些因素往往更具有区域显著差异性,因此在实地调研基础上提出针对性解决思路具有现实意义。
(一)样本数据来源
课题组设计了详细的调查问卷,内容涵盖农户基本特征、基本生产状况、水资源利用及节水意识情况四大部分,对环首都地区4市18县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统计筛选,最终获得2 643份有效调查问卷。从初步分析来看,大部分受访者家庭来自于非郊区,占到60.2%,农地地形集中于平原和山区,分别占到52.7%和35.3%。耕地以水浇地为主,水田所占比重很小,酸碱性以中性为主,土壤质地主要为壤土。总体上看水资源利用效率并不乐观,资源短缺与粗放使用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还广泛存在。
(二)农业用水现状与问题分析
1.水资源利用节约增效认识不深
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对水资源危机理解程度不高。只有30.0%的受访者很深切地感受到水资源危机,并且六成以上受访者认为目前还没有形成节水风尚;认为所处的社会环境已初步或很好的形成了节水风尚的受访者比例合计仅为36.3%;危机意识不清大大限制了主观节水积极性;宣传不到位是水资源效率难以提高的重要主观诱因,认为宣传范围小、效果不明显和没有感受到的比例合计占到了61.1%。数据显示受访者在大旱和水费贵的情况下会更加节约用水,远远超过节水风尚形成和宣传力度加大情况下选择非常节水的比例,因此节水主观意识不强成为限制环首都地区提高水资源效率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水资源危机和提高节水意识的区位、地形因素差异明显。郊区感受到水资源危机的比例更高,节水宣传力度和节水风尚形成状况也优于农村地区。从地形上看,以丘陵为主的地区感受不到危机的比重仍有57.83%。节水宣传力度覆盖面广、效果最明显的是山区,依次为平原、丘陵、其他地区。类似的认为已经形成良好的节水风尚的区域也是山区表现最优。
受教育程度与水资源危机认识程度高度相关。小学及以下毕业的受访者认识到水资源危机的比例仅为19%,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毕业的受访者这一比例高达49%,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受访者危机意识越为强烈。
2.节水技术普及率不高,水利设施建设落后
节水能力落后也是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调研发现在看待节水技术设备和节水意识的作用上仍有13.88%的农户“没有什么大的感觉”,强调节水技术更加重要的比例还不高,这大大影响了技术的推广与普及。数据显示很多受访者倾向于使用传统节水设备和根据节水设备学习难度再决定,可见节水设备的普及和使用并非易事,还存在诸如培训程度、设备使用难易程度等诸多困难。
目前,农业种植活动中灌溉方式仍以传统慢灌、沟灌、畦灌为主,其中约半数的受访者选择了漫灌,采用喷灌和滴灌等节水形式的比例很小(图1)。在传输水的方式上,调查显示,虽然已有一定农户采取了管道和塑料软带等传输水方式,但传统的土渠方式仍占首位,低效的传输水方式不仅减少有效耕作面积,更重要的是传输过程中的大量损耗造成资源浪费和低效使用并存。此外,节水工程质量高、运行效果好的灌区还很少。
3.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河北省人均水资源匮乏,供需矛盾突出。2012年人均水资源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15%,缺水问题严重,而农业是用水需求量大,再加上地表水资源相对较少,许多河流出现干涸态势,而且能够利用的有限地表水资源中很多已遭到污染,农业灌溉取水主要来源过于单一,深井水和雨水依然是农业灌溉取水的主要来源,对地下水的依赖有增无减,基本仍处于靠天吃饭。地下水的开采将持续加大地下漏斗,进而增加了供给压力。河流、水库和湖泊的蓄水受降水影响显著,水库供应增长非常有限,2005年到2012年河北省水库总容量增长幅度仅为1.66%。供给的单一化增加了资源供给压力和效率提升的难度。
4.污染严重,循环利用效果不显著
污染是农业用水资源中水质性缺水的主要根源。调研中认为农业用水不同程度污染的受访者合计占到90.24%。2013年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河北省七大水系已呈总体中度污染状态,并且氨氮浓度均值还在升高[3]。农业用水污染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农药、化肥、塑料等,受访者同时选择三者的频率最大。采用目前的农业生产方式无疑会继续向水资源供给施压,污染的增加直接导致农业可利用水源的减少,甚至影响到粮食安全。废水、污水的循环利用还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尽快探索废污水处理后的水源对农业灌溉用水的补给技术。
5.单位产值的农业水资源消耗大
同等产值条件下水资源的投入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利用效率,单位产值耗水率过高大大增加了无效需求。调查显示,河北省很多地区的单位产值耗水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形势严峻。进一步分析样本分布发现,81%的受访者单位产值用水量低于全国平均数,但其余19%的受访者单位产值用水量很大,整体上拉大了平均数。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者的种植结构中玉米、小麦占据主体地位,节水种植作物所占比重不大,急需进一步推动种植结构的优化。
6.农业用水价格约束及配套机制不足
调研显示,估算自身灌溉亩年均取水费用和取水成本较低的受访者仍广泛存在。取水成本不高影响了节水积极性,限制了节水技术的推广。用水成本是提升水资源效率的重要经济杠杆,目前市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还需细化,需制定可操作配套措施,同时加强节水的多重监督、提高社会公德影响力也是目前加强管理和解决监督问题中急需完善的方面。调查了解到,经济发展与水源消耗配比评价机制还不成熟。
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是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关键。为进一步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需要在提升节约增效意识的基础上,构建水资源价格激励约束机制,加强节水配套设施和技术培训,从截流、开源、治污、政策支持、提高积极性等方面引导水资源利用走上良性轨道。
1.加大节水宣传和技术推广力度
农民是水资源效率提高的主体,其节水意识水平和主观积极性是解决水源需求问题的关键。一是省级水利部门编写水资源利用政策法规解读资料,以村为单位进行宣传解读,让农户充分了解水源利用现状,提升危机意识,为节约增效奠定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广泛开展节水技术培训和典型经验推广工作,通过政策引导,经济扶持、技术支撑更大范围的提升农户节水技术能力,通过科技下乡、发放宣传图册、新闻媒介等渠道推广节水设备的使用,普及节水知识,推广典型节水地区的灌溉方式、节水经验。
2.加强节水增效组织建设,实现激励与惩治两手抓
法律和行政手段是实现最严格水资源保护制度的基本保证,要加强对浪费行为的威慑力。一是要制定明确的惩治标准和节水技术规范。由水利、农业、环保、财政等部门抽调专门人员组建水资源利用监督评价小组,实现对各县市水源利用效果的评估,根据对应的标准实现奖惩。二是完善农业用水效率的组织保障,成立由农业、水利部门牵头的节水监管联合工作组,将权责明确到实处,通过相互监督使惩罚措施落到实处,严肃责任追究制度,将水资源节约增效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三是成立民间节水增效委员会等自发组织机构,重大用水节水问题机构内会员民主决定。建立水资源管理和节水数据库,并引入卫星遥感技术,动态收集和监测各地农业用水状况和节水情况为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3.提高节水效果,有效解决水资源污染问题
一是要进一步引导先进节水设备和节水技术的科技创新。节水是相对增加有效供给的关键之一,在现有财力人力条件下,分步骤实现高效灌溉。第一阶段逐步减少漫灌、渠灌等低效灌溉方式,增加灌溉传输中管道的使用,完善渠道运输的防渗手段;第二阶段大力推广喷灌、滴灌、渗灌等技术,实现大范围覆盖[4]。二是制定企业准入门槛,严禁上马重污染项目,尤其是淘汰落后的钢铁、水泥、化工、造纸生产技术,对高污染企业应加强摸底排查,令其加大污染治理投入,指标未达标前不得生产。同时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增加有机肥的比重,部分地区还应结合休耕、轮耕、更换种植作物等方式实现土地养分自我调节。增加生产生活污水处理渠道和集中处理基础设施,杜绝任意排放,加大处罚力度[5]。三是减少污染增量的同时还要逐步消化存量,加强环境管理支撑能力建设,通过先进污染治理技术增加水资源污染治理率,使可治理工业生活污水向农业灌溉用水转化。
4.完善农村水利设施,拓宽农业用水来源渠道
增加农村水利建设投资,有效增加用水来源;积极建设雨水集蓄、利用与控制工程体系,新建和修缮水库,提高对水资源时间和空间上的调节能力,实现汛期蓄水为旱期所用;加快完善南水北调、引黄济冀等工程建设,减少地下取水压力,对大面积的地下漏斗区进行回灌,使农业水资源得到持续利用;细化专业分工,鼓励拥有节水机械设备和经验丰富的服务实体提供灌溉服务,减少节水费用的重复支出,其价格由供需市场决定,服务提供方在成本约束下必将提高节水的积极性;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建立区域间有效的水资源使用权转移及货币补偿机制,以此刺激省内外需水单位改进水资源利用技术,提高水资源节水效果。
5.探索价格形成机制,发展水权市场
一是深化水源价格改革,理顺价格调节体系。要充分利用价格调节这只无形的手,传递水资源紧缺信号,减少浪费;推动价格改革,以亩均用水量为主关键因素,区域土质、资源稀缺度、经济发展水平等作为参考因素,建立有差别的各地阶梯水价形成模式,增加超量取水的成本,推动农户主动节水、抑制过度消耗,形成价格杠杆与制度同步发挥作用的格局。二是结合农村土地流转的大环境,推动水资源确权工作,发展完善水资源交易市场,使农户节约的水直接与收益挂钩;建立交易平台和市场,明确交易主体,规范交易程序,通过市场资源配置和收益形成农户节水的驱动力。三是合理调配地区间的农业用水,用限量机制约束水资源浪费和加强节水增效意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6]。
6.推广农业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
一是发展新型生态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减少水资源浪费,具体包括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畜牧、水产养殖循环产业链,林产品及林下产品生态产业链等。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农业种植模式,使规模种植成为新环境下提高水资源效率的有利武器。二是对土地规模流转大户、农业产业园区提供水利设施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通过规模种植减少农业灌溉中水资源传输的无效耗费,提高节水灌溉设施的大面积普及,实现节水增效资金技术的高效集中利用。三是调研发现种植作物的品种和布局对水资源的耗费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农业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科研和技术支持工作,加强新型节水抗旱种苗培育。合理安排种植作物结构,适当减少年浇灌次数多、单位产值耗水多的作物及品种,推行间作套种技术和立体种植技术[7]。在时间上,汛期应多安排需水量大的作物,空间上,水资源紧缺地区应尽量减少水稻、瓜果等耗水量大的农作物,实现种植分布与水资源的时空分配相对应[8]。
[1]夏莲,石晓平,冯淑怡,曲福田.农业产业化背景下农户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甘肃省民乐县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12):111-118.
[2]白晋湘.武陵山区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及其增效路径[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47-52.
[3]河北省环境保护厅.2013年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EB/OL].http://news.bjx.com.cn/html/20140605/516192.shtml,2014-06-05.
[4]于法稳,李来胜.西部地区农业资源利用的效率分析及政策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6):35-39.
[5]陈爱侠.陕西省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1):178-182.
[6]李世祥,成金华,吴巧生.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区域差异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215-220.
[7]廖虎昌,董毅明.基于DEA和Malmquist指数的西部12省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J].资源科学,2011(2):273-279.
[8]刘渝,杜江,张俊飚.湖北省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6):60-65.
(责任编辑:高立红)
Current Situ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Agricultural Water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Ring Capital Area:Based on the Survey of Hebei Province
CHEN Zhiguo1,LIU Tingting2,HU Yanling1
(1.School of Economics,Hebei University,Baoding,Hebei 071002,China;2.Shijiazhuang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ical College,Shijiazhuang Hebei,050021,China)
Water resourc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Under the natural condition of serious lack of water,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water resource has become the priority in solving the water problem.Taking the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s the background and the ring capital area as the object,the paper considers resource endowments and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The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term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uti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water resource,water saving consciousness and so on.In combination with the typical survey research method,on the basis of a large amount of first-hand data,the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water utilization and problems in Hebei province.Then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farmers’ crisis consciousness,fostering water-saving habits,improving the water right market and promoting modern large-scale agriculture,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water resource.
water resource;efficiency;crisis consciousness;water saving
2015-04-0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环首都地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公共政策研究”(13BJY112);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市土壤功能的货币化研究及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HB13JJ010)
陈志国(1962—),男,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和资源管理;刘婷婷(1982—),女,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户艳领(1977—),男,河北大学经济学院高级经济师,博士,研究方向国土资源管理和区域经济。
F124.5
A
1008-2700(2015)04-002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