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介入科(宝鸡 721000)
冯建新 高万河 蒋 俊 李俊杰 杨 勇 韩 雪 刘曙民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介入科(宝鸡 721000)
冯建新 高万河 蒋 俊 李俊杰 杨 勇 韩 雪 刘曙民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比较患者在术后 1 月、3 月、6 月、1 年时的ABI水平。结果:在124例患者中,依据研究设计进行分组后,介入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在年龄、舒张压、收缩压、高血压病程、糖尿病病程及空腹血糖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介入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ABI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0.65±0.27和0.63±0.24。治疗后1月随访时,介入治疗组患者ABI显著提升,显著高于治疗前水平(P<0.001),同时,亦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P<0.001)。在其他时间点的比较中,同样发现,介入治疗组患者ABI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并显著持续高于治疗前水平(均有P<0.001)。结论:介入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BI,并长期有效,改善了患者远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代谢性疾病患病率的增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LEAOD)的发病率近年来不断攀升。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国外的一个调查显示,75岁以上人群中有近20%的参与者罹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2]。由于LEAOD是导致下肢截肢的原因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3]。本研究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访观察,探讨介入治疗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远期疗效,以期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12年1月到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①患者有明显下肢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坏疽症状;②测量踝肱指数(ABI)<0.9、下肢动脉 CT 检查显示下肢动脉狭窄程度≥50%; ③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完成随访、依从性好;④排除合并甲状腺疾病、继发性高血压、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患者及术后不能坚持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或无法完成随访的患者。按照上述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124例患者,其中男性83例,女性41例,年龄54~92岁,平均年龄72.13±11.04岁,随机将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行下肢动脉介入治疗分为介入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介入治疗组68例,其中男性 46例,女性 22 例。常规治疗组 56 例,其中男性 37 例,女性 19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均有可比性。
2 方 法 常规治疗组行常规药物控制血压、控制血糖、调节血脂、抗血小板等治疗,介入治疗组除常规药物治疗外,行下肢动脉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植入术。介入治疗组患者分别于术后 1 月、3 月、6 月、1 年,进行随访,测定ABI。
3 ABI的测定 ABI测量和计算采用美国介入放射学协会推荐的方法[4]。所有患者的ABI测定均有专人同一机器进行。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频数或百分百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a=0.05。
1 两组患者基线情况比较 在124例患者中,依据研究设计进行分组后,介入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在年龄、舒张压、收缩压、高血压病程、糖尿病病程及空腹血糖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 两组患者ABI水平比较 治疗前,介入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ABI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0.65±0.27和0.63±0.24。治疗后1月随访时,介入治疗组患者ABI显著提升,显著高于治疗前水平(0.91±0.34 vs 0.65±0.27,t=3.521,P<0.001),同时,亦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0.91±0.34 vs 0.65±0.29,t=3.530,P<0.001)。在其他时间点的比较中,同样发现,介入治疗组患者ABI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并显著持续高于治疗前水平(P<0.001)。
LEAOD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下肢血供不足,产生肢体缺血、坏死的病变,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展过程的一部分。目前治疗 LEAOD 的方法主要包括血管旁路手术、介入治疗,因 LEAOD 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血管旁路手术创伤较大,故手术适应证较窄,难以广泛开展。随着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技术逐渐成熟与推广,下肢动脉介入治疗因创伤小、术后效果好得以广泛应用。本研究通过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后的随访,发现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中,疗效肯定,远期预后好。本研究中介入治疗组的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后进行控制血压、控制血糖、调节血脂、抗血小板等的综合治疗以及饮食、运动的指导,介入治疗成功率高。介入后的随访中,患者ABI几乎接近正常,患者下肢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缺血性溃疡明显好转,治疗后 1 年血管仍具有较高的通畅率,这与国外的研究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外周血管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介入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远期预后,保持ABI持续处于较高的水平,为临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提示我们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治疗后,应加强随访,注重远期预后,及时发现复发征兆、早期干预,以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治水平。
[1] Diehm C, Schuster A, Allenberg JR,etal. High prevalence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and co-morbidity in 6880 primary care patients: cross-sectional study[J]. Atherosclerosis, 2004,172 (1) : 95-105.
[2] 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外周血管病[M]//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5.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6:108-109.
[3] Claesson K, Kolbel T, Acosta S,etal. Role of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ulcer and concomitant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J]. Int Angiol, 2011, 30(4):349-358.
[4] 杨士伟,胡大一,王 显,等.踝臂指数对老年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 (6):461-463.
(收稿:2015-05-30)
动脉硬化,闭塞性 腿 @介入治疗
R543.5
A
10.3969/j.issn.1000-7377.2015.08.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