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慧,石 岩
(1.石家庄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1;2.河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我国微课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吴 慧1,石 岩2
(1.石家庄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1;2.河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在当今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微课作为一种新的学习资源出现在教育领域。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以单一知识点为教学内容,记载并结合一定的学习任务而形成的一种在线教育资源。基于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对微课产生的背景及其发展现状进行阐述,最后结合当前国内微课的教学应用,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教育信息化;微课;学习资源
随着数字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类传播交流活动的微时代不期而至。当下比较流行的微博、微电影、微视频等正是微时代的体现。当然,在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也使微课在时代的潮流下应运而生。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在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学者对微课做了一些研究与实践,但不可否认,微课的建设与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有待完善。
(一)微课产生的社会背景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深入发展,我们已经步入全新的信息时代,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日益出现并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之中。这些技术带来了又一次的科技狂潮,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得到更好地普及,借助这些媒体学习者可以阅读观看各种数字杂志、电子书籍和公开精品课等。通过网络技术平台,学习者可以获得更为丰富全面的知识。简言之,这些新媒体技术为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和碎片化泛在学习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可能,学习终身化、全民化成为这一时代的诉求。另外,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也使学习者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改变。如今,学习者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搜索查询,在信息网络中完成知识的建构,实现自主高效学习。这些都为微课的产生提供了支持。
(二)微课产生的教育背景
从教育背景看,教育与信息科技的融合使教育信息化这个概念备受瞩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兴起、应用、融合、革新。目前,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正处于“初步应用整合”阶段[1]。因此,在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的基础上,着力开发与应用优质学习资源,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显得尤为重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化网络学习资源,正是信息技术与教育高度融合的产物。微课运用技术手段,改善了教学资源的呈现形式,丰富教学资源的呈现内容,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
这些都促使微课这一新型在线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的产生与发展。一方面它可以应用于翻转课堂之中,课下学习者通过微课进行自主学习,课上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完成知识的内化;另一方面它也可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师将学科的重点难点制作成微课,方便学生课前预习、课中难点突破、课后巩固学习。就我国目前的教育形式来看,后者的实现更加可行。微课作为一种新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其应用和推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应该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推进微课作为课堂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与发展。
微课在变革传统教育方式,满足学习者自主学习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微课在教育教学领域的作用,国内在微课发展上已经做了一些探索。
(一)我国微课开发应用的现状
在我国,微课的实践接踵而至。2010年11月,佛山市教育局率先启动了首届中小学新课程优秀微课征集评审活动,举行了首届中小学新课程优秀微课大赛。大赛征集了5 000多个不同学科的优质微课,对佛山地区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助力。随后,黎加厚等人在上海闵行区、山东淄博、深圳福田区开展了关于教师微课程教学设计的培训项目,这一举措使微课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广。2012年12月,华南师范大学与凤凰卫视集团合作推出面向全球的“凤凰微课”,涵盖各个领域,为人们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另外,微课大赛也在高校展开。2012年12月,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发起,面向全国高校各学科教师的比赛——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微课实践活动在我国如火如荼开展。
由此可见,我国教育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已经意识到微课在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优化教育教学资源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付诸行动推动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另外,在政策的支持下,教师积极参赛,不断克服技术难题,微课拍摄与制作技术在硬件和软件上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大量微课作品的出现也使微课资源日渐丰富。在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网站,微课作品展示分为文史、理工和高职高专三个板块[2],这也说明我国微课资源建设系列化、专题化程度不断增强。
(二)我国微课的学术研究现状
随着微课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关微课的期刊论文与博硕士学位论文不断增多。在中国知网,以微课作为关键字搜索,共有1 397篇文献,其中博硕士论文21篇,期刊文章877篇,而发表在核心期刊的有37篇。文章内容多集中在对微课本质的思考,不同学科微课设计开发应用模式的建构以及微课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三个领域。但笔者也发现,纵观国内期刊,微课实证研究的文章仅有几篇。南京师范大学艾元元通过行动研究法、观察法、访谈法等,对微课的高中信息技术技能课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表明,基于微课的高中信息技术技能课的翻转课堂能够充分照顾学生个别化差异,有助于学生的技能掌握,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3]。上海师范大学的吴玉莲将微课程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运用实验和访谈的研究方法,证明了微课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资源时空上的灵活性优于传统的教学[4]。华中师范大学的陈怡将翻转课堂应用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对微课程做了客观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翻转课堂模式对改善学习效果、提升学习能力有积极的作用[5]。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想验证微课的实际应用效果,相关的实证研究和实践必不可少。在资源建设的同时,也应注重微课的实际应用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以更好地实现微课在辅助课堂教学,帮助学习者实现自主高效学习的重要作用。
总之,我国微课资源开发已在各学段逐步开展,各学科的微课资源日益丰富,系统化、专业化资源初具规模。与此同时,有关微课的论文不断增多,不仅有基础理论的探讨,还有微课的设计、开发、应用和评价各环节的研究成果,微课的理论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然而当前微课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优质微课资源相对较少,微课的质量有待提高,且目前大多数微课只是用于教师网络培训和教学观摩学习交流,微课在实现学生自主、泛在、移动学习方面的作用还远没有实现。另外,微课理论层次研究的深度还有待加强[6]。
随着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微课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可并得以推广,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不可否认当前我国微课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认识这些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对微课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 提升对微课的认识水平
当前,人们对微课的认识存在一些误解。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些人认为微课只是教育领域掀起的短时炒作。持这些观点的人大都对微课的认识水平不够,且对新事物持有抗拒心理。其实,微课的出现是有其深刻的时代教育背景和巨大现实需求的。在数字化信息时代背景下,微课能够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泛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完成自我知识更新[7]。可见,微课并不是一时之热。另外,到目前为止,国内外专家还没有对微课做出权威的界定,人们对微课的理解也千差万别。微课到底是什么?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给出定义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8]。”作为国内微课先行者,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的胡铁生老师指出,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在内的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9]。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一春认为: “微课是指拥有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10]。”通过对上述微课定义的解读,笔者认为微课可以理解为“微”和“课”两个方面。“微”在于其时间较短,一般为5~20 分钟,实体较小,教学内容一般为一个知识点,且多为重难点。“课”在于它是教学目标明确,设计完整的一堂课,课堂的导入,知识的讲解,课堂的反馈与总结都必不可少。也正是微课的这些特点赋予了它独有的优势——面向的学习者更为广泛,交互性与参与性更强,利用率更高。
(二)丰富微课的呈现形式
通过观看国内相关网站的微课视频,不难发现大多微课都采用了PPT+讲解,课堂实录或是两分屏或三分屏的形式,表现形式比较单一。微课是学生利用课下时间通过观看视频从而巩固知识或学习新知识的学习资源,怎样才能让学生牺牲课下娱乐的时间去观看微课,表现形式多样化是一重要举措。除了以上三种常用的微课形式,教师还可以根据讲授知识的特点采用现场表演,实验室表演或是实景拍摄的形式,让学生在更加真实的环境中学习较为抽象的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适时加入相关的简易动画、图片丰富微视频的呈现形式,实现视听等多感官输入。此外,教师话语的字幕,重点的勾画也可使整堂课清晰明了、重点突出。当然,这一点的实现,离不开教师良好的信息技术技能。校方要为教师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定期信息技能培训,以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
(三)完整微课的配套资源
目前大多数的微课只是停留在微视频、教案、习题三个方面,而对于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检验与评价资源还不完善。胡铁生曾提出微课的4+1基本资源构成。他指出,微课是由微课教学视频、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和微反思有机组合而成[11]。学习者观看微视频之后,通过配套习题的演练,检验学习成果,测试合格则可以进入下一环节知识点的学习,教师通过自我反思和专家反馈反思,改善自己的不足,实现微课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的作用。当前的微课资源大都忽略了微习题和微反思这两部分,而这两部分正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反思提高的重要步骤。因此在配套资源的内容上,既要设有微视频,又要增加练习、交流、反思等环节。另外在练习形式上,将信息技术与游戏娱乐同时融入教学,教学目标与游戏的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闯关、做任务等游戏化学习形式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这种练习尤其适合中小学的微课资源建设。
(四)系统化、专业化微课学科领域建设
就目前来看,相关网站不乏有各学科的微课资源,但还很不全面,没有专题化的微课资源,更没有完整的学科体系,这样就很难保证微课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在加紧各个学科领域微课资源建设的同时,应当注重学科内部的逻辑性、关联性,最终形成系统、完整的微课资源体系,方便师生使用,更好地发挥微课在自主高效学习和教学模式创新的作用。
微课,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产物,将在当前传统学习方式转型上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微课在我国得到普遍的认可和推广,但我国的微课建设尚处于初步开发应用阶段。因此,在大力开展微课资源建设的同时,也应当注重相关理论研究,以理论指导实践。另外,相关的实证研究也需跟上步伐,及时反馈微课的教学效果,引领微课建设地有序发展。
[1]ZhouNan-Zhao&Fumihiko Shinohara &SharonSivert. RegionalGuidelines for Teacher Development for Pedagogy-TechnologyIntegration[M].Thailand: UNESCO Asia and Pacific Regional Bureau for Education,2004.
[2]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关于举办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通知[EB/OL].http://weike. enet-edu.com /news/html/2012-12-25/201212252035 02.htm.
[3]艾元元.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技能课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4]吴玉莲.微课程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5]陈怡.基于混合学习的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D].上海:华中师范大学,2014.
[6]许可.我国中小学微课发展现状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4.
[7]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48-54.
[8]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5-8.
[9]胡铁生.中小学微课的设计制作与评审指标解读[EB/OL].[2013-07-17].http://blog.sina.com.cn/s/blog_73b64be60101arwp.html.
[10]张一春.微课是什么? 我给出的定义[EB/OL].[2013-04-27].http://blog.sina.com.cn/s/blog_8dfa9ca20101ouw0.html.
[1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Current Situation,Existing Problems And Relevant Strategies of the Micro-lecture’s Development in China
Wu Hui1, Shi Yan2
(1.Shijiazhuang Railwa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hijiazhuang 050041, China; 2.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00, China)
Nowadays, on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zation of education, Micro-Lecture as a newlearning resourceappearsin the field ofeducation.Micro-Lecture is an onlineeducational resource using avideolessonas its main carrier, focusing ona single teachingpoint and combining withcertain learningtasks. Based on some relative literatures about Micro-Lecture, this thesis will have a basic statement of the background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Micro-Lecture’s development in China. Finally, through the analysisof the current application of Micro-Lecture in China, the author will have an analysis about its’ existing problems and relevant strategies.
informatization of education; Micro-Lecture; learning resource
2095-0365(2015)03-0103-04
2015-03-25
吴 慧(1980-)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英美文学。
A
10.13319/j.cnki.sjztddxxbskb.2015.03.20
本文信息:吴 慧,石 岩.我国微课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3):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