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露莎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在我们社会的各行各业,都要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笔者认为,为了把职业道德建设落在实处并引向深入,必须重视职业技能的重要作用。
一、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的关系职业道德就是把一般的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具体地贯彻到每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一般认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么,在具体的职业活动中,怎样来实现这一点呢?这就要靠各行各业的职业技能。所谓职业技能,是指人们关于某种职业的实际操作经验、技术和理论知识。两者的区别从概念上看很明显,那么两者的联系如何?
(1)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同生并存,不可分割。职业道德包含着职业技能,也包含着技能行为在满足社会需要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风貌,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根源深藏于物质经济生活中。一方面,没有职业的社会分工,就没有各种职业技能,也就无所谓职业道德;另一方面,没有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的活动就失去了社会价值,缺乏职业要求的职业技能活动就可能走上邪路。因此,职业道德启迪劳动者深刻认识其职业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道义上要求劳动者为社会尽职尽责;而职业技能则通过具体实在的职业行为反映出职业道德的内容,是道德的物质载体,是职业道德的实践基础和具体表现形式。
(2)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职业技能作为社会经济生活的内容直接派生出相应的道德规范;而职业道德作为从经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价值取向,规定人们在履行职业时“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当它变成社会约定俗成的“权威”后,又反作用于职业技能活动,两者共同构成人类文明的系统要素,推动社会进步。
二、职业技能对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1)职业技能是实现职业道德宗旨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对社会、对人民的热忱,具备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服务热情、文明礼貌就够得上职业道德的高标准了。实质上,职业道德不同于一般化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还联系着行业的特殊性,它是业务水平和职业态度的综合反映。
(2)职业技能有利于坚持正确的职业道德标准。当前,职业道德建设的重点是商业、服务、交通、卫生等“窗口”行业,优质服务是最主要的道德准则。那么,如何评价是否“优质”?笔者认为,文明礼貌只是优质服务最起码的前提,并不是“优质”的全部内容。真正的优质服务要求劳动者以精湛的业务本领和服务技能体现出热忱的态度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从而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社会之所以对“劳动模范”“行业标兵”等优秀职业人员有较高的评价,正是由于道德因素和技术因素在他们身上得到了较完美的统一,这样的统一可称为“德高技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标准,正是以是否“德高技强”来衡量职业人员是否真正达到了对人民极端热忱、对工作极端负责任。那种只顾个人名利,不考虑人们切身利益的职业人员,不可能真正学到认真钻研提高工作质量的本领,鄙薄技艺、不学无术者更不会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3)职业技能有利于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社会化大生产要求以优秀的劳动个体组成高效率的职业群体。所以,一个劳动者的个体价值是否能够实现,要视其劳动素质能否得到社会的承认。在这个意义上,努力提高个人素质成了社会活动最主要的内驱力,成千上万的劳动个体对个人价值的追求形成了推动社会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合力。过去我们片面强调群体道德,忽视个体道德。其结果是一方面社会缺乏优秀个体互相争艳的活力;另一方面劳动者缺乏个人自我调控的能力,总是需要用群体趋向来制约自己,也以此制约别人。改革就是要建立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和谐统一的社会机制。在职业道德上,就是要鼓励每个职业人员通过自我改造、自我发展,不断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在为“四化”建设服务的职业活动中,使个人价值得到社会的承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职业人员最大的弱点,就是文化水平低、素质差,只有实现劳动者个体素质的现代化,职业道德才能深入劳动者的内心。
(4)职业技能有利于使职业道德教育落到实处。目前,各级领导都强调:职业道德教育要抓出实效。要落实这一精神,必须面对实际。列宁说得好:“要善于把共产主义由背得烂熟的现成公式、意见、方案、指示和纲领变成同你们的直接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活生生的东西。”(《列宁选集》第4卷第356页)理论宣传固然十分重要,但如果单纯停留于此,道德建设便难以奏效。职业道德的重点是知行合一的统一,因此,职业道德教育成败的关键,是能否切合各行各业的实际业务,一旦离开了行业的特殊性,离开了劳动者个体的职业素养,就会成为空对空的“道德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