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童心,玩出精彩

2015-04-02 04:04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医生病人游戏

案例一

在角色游戏中,绝大多数孩子是兴趣浓厚的,他们积极地进入游戏,进入角色,在角色游戏中玩得有声有色。然而总会有个别幼儿在游戏中游离于游戏之外,在沙发上打闹,中断游戏,或是和同伴在沙发上窃窃私语,不当医生也不当病人,直接不参加游戏。当教师观察到这一现象时,上前去:“你不当病人去挂号吗?”幼儿答到:“我不愿意当病人。”老师困惑,怎么办呢?想了想抱来一个娃娃:“这样吧,你看,这娃娃都生病了,你抱娃娃去看病吧。”最后这个孩子还是不愿意去,一直和另外一个孩子窃窃私语,嘻嘻哈哈。对于这样的现象,我很困惑,怎样才能让他乐意、主动地参加到游戏中呢?换区角?换角色?增添新的器材?

(该案例由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幼儿园黄金老师提供)

本期问诊专家

沈群英

浙江省东阳市实验幼儿园园长,从事幼教工作23年,先后被评为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首届最美幼儿教师、浙派名校长……

专著《用智慧雕塑心灵》已公开出版发行。近五年来,有12项课题在省、地立项并获奖,有近30篇文章在《幼儿教育》等公开刊物上发表,多次获省、地、市优质课评比一、二等奖,承担十多次省、地公开课,开展60多次省、地学术讲座。

游戏是幼儿自由自主自愿的活动,幼儿有权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在游戏中,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他们眼中的世界。教师在组织游戏时应注意避免两个极端:一是认为游戏就是让幼儿随意玩,教师无需指导;二是缺乏引导幼儿自主活动的信心和耐心,过度强行介入,追求游戏结果。而今天这个案例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应该是合适的,但是介入方式不合理,直接让幼儿“抱着娃娃去看病”,这样的介入幼儿显然不会卖账。我想教师应该以游戏伙伴的关系介入,更多地站在幼儿的视角进行观察、思考、分析,是不会玩?还是玩得太多而不想玩?根据具体原因进而提出更符合他们实际需要的建议。以下三个介入方式供参考。

策略一:小小摄影师

老师拿出手机悄悄地对不愿游戏的幼儿说:“你会用手机吗?老师想请你当摄影师,把小朋友玩的医生游戏拍下来?”幼儿应该会开心地接受。教师接着引导:“你说应该从哪儿开始拍?你去医院看病时,是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的?” 引导幼儿拍摄小朋友挂号、医生看病等情景。在这过程中,幼儿说不定还会指挥医生应该给病人量一下体温……在游戏结束时,老师取出视频让幼儿一起讨论:去医院看病应该做哪些事情?医生是怎么看病的?护士做了哪些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我想拍摄的幼儿会觉得医院的游戏真有趣,对医生和病人的角色充满了憧憬。

在策略一中,教师以老师的身份直接点拨进行显性指导,协助孩子当小小摄影师完成拍摄任务,最后,利用视频回放的方式真实地还原和再现游戏场景,让孩子们在宽松、平等、自由、支持的评价环境中,观察发现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解决,从而帮助孩子积累经验,明确规则,为幼儿总结提炼出看病的流程、医院人员的职责、病人与医务人员的角色语言等。

策略二:社区公益义诊

现在社会上医疗服务意识特别强,为老百姓送关怀送健康,免费给居民们体检。是不是可以建议幼儿把医生的工作进一步扩展呢?比如让幼儿出门义诊。老师可以拿来一个药箱,交待新的任务:“听说大六班小区里有的居民身体不舒服,为了大家的健康,请你帮他们体检一下。”我想换种游戏方式,幼儿应该会又有游戏欲望,将会高兴地穿上白大褂背着医药箱出诊。拿出听诊器,给居民量体温,给居民配药……玩得高兴、玩出精彩。

在策略二中,教师为幼儿提供药箱等游戏材料,创设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游戏情境,从而满足幼儿进一步游戏的需要。在这过程中,教师以参谋者和支持者的身份出现,提出合理的建议,为同伴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平台,推动了游戏的进展,非常自然地成了游戏扩展的推动者,这种方式或许还能引发幼儿更多更新的创意。

策略三:药品加工厂

老师以医院工作人员的身份看看药房:“我是医院的管理人员,你看,药都卖完了,盒子里都是空的,是不是该生产一些药品了?”进而启发那两个幼儿生产药品:有序地用不同的颜色把药一片片、一板板地画出来,有的6片一板,有的8片一板,画完之后还在药的旁边数字用6、8、10等做记号,最后装进药盒子里整齐地排列起来。

在策略三中,教师善于观察幼儿的活动,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根据游戏的需要给幼儿创造角色的条件——为药品加工厂制作药品,并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隐性指导,从而丰富游戏的主题,增强游戏情节,从中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这里,老师又自然地成了创新玩法的支持者。

蒙台梭利曾说:不是要让儿童来适应教师,而是教师要努力地去适应儿童,了解儿童,尊重他们内在的节奏和认识事物的顺序。并在他们的活动中做到不要判断,而要协助;不要命令,而要提供服务、创造条件。”除了上述的三个策略,我想还可引导孩子当一回警察,维持医院里的秩序,排队挂号、看病、付钱、取药,有特殊的病人里给予帮助等;也可带着孩子到各个区角中客串,寻找孩子喜欢的角色,帮助孩子深入到游戏情节中去。

总之,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应多聆听童声、解读童心,适时地介入引导与支持,让幼儿玩出精彩!

猜你喜欢
医生病人游戏
谁是病人
最美医生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病人膏育
换医生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