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蓝
摘要:医院后勤管理工作是整个医院工作开展的有效保障,将医院后勤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有利于促进医院教学、医院医疗和医疗科研等工作的发展,能够有效的提高医院系统工程建设的效果,在医院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综合性医院后勤专业化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综合性医院后勤专业化管理模式的优化策略,以便有效的提高医院后勤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从而有效的促进医院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综合性;医院后勤;专业化管理模式
医院是一个有特殊要求的社会公益部门,对后勤管理有着不同于其他单位的特殊要求,后勤管理不到位或不符合相关要求,造成的直接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说,医院的后勤管理与医疗密不可分,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医疗事业和医疗卫生条件等均得到较好的发展,我国医院的建设逐渐趋于完善,综合性医院后勤管理专业化发展工作也在不断的深入和完善。综合性医院后勤管理不断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有利于医院服务质量的提高,增强服务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对医院治疗和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对综合性医院后勤专业化管理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其管理模式进行优化,是现代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1]。
1综合性医院后勤专业化管理的现状
在目前看来,我国综合性医院后勤的管理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①医院独立形成的或者和企业共同形成的后勤服务模式,在服务的过程中,主要实行的是集团化的管理,对医院日常工作进行落实和发展。②医院将自身的后勤管理工作承包给社会服务部门,主要由社会服务部门进行外包服务,从而完成各种服务内容。③医院将自身的后勤管理工作承包给外包公司,再由外包公司对医院的后勤管理内容进行全权负责[2]。根据上述的进行分析,后勤管理模式不适应医院发展现状的需求,成为医院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由此导致管理粗放,执行力差等医院后勤管理专业化的效果低下,管理内容落实受到较多因素的制约,最终导致管理效果低下。我国综合性医院后勤管理主要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1管理者对医院后勤专业管理认识不够全面,也不怎么重视后勤管理。医院高层管理者认为在进行医院建设的时候,医疗水平是建设的重点,认为只有医疗管理水平的高低才是医院管理的发展的关键所在,医院后勤管理在医院管理中无足轻重。也正因为医院高层管理者对后勤管理工作的专业化认识不够充分,使得管理效果和质量无法跟上医疗水平的发展,致使后勤管理专业化效果底下,阻碍医疗水平的提升。医院管理者a在医院后勤管理工作中没有充分认识到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后勤管理不闻不问,忽视了后勤管理工作,导致后勤管理效果低下。
1.2目前综合性医院后勤管理水平还不够专业化。在医院后勤管理工作中,医院没有对管理工作的专业化进行相关的规定,在管理工作中比较散漫,管理人员操作不够严谨和负责,综合管理的效果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医院高层管理者不够重视医院后勤管理工作导致医院后勤人员存在着普遍素质偏低、年龄偏大等现象,特别是后勤人员专业技术性不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减弱,一些传统工作的优势失去,管理好这些正式职工成为医院包袱。个别人事部门甚至规定后勤人员一律不准招用,这更加剧了医院后勤管理与人员的老化和衰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勤管理的功能和作用,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医院整体发展。
1.3在医院后勤管理工作中管理操作比较盲目。综合性医院后勤管理工作中,管理者没有对其自身的发展进行全面的预测和规划,对医院的后勤管理没有进行相关的监督,在管理工作中操作流程比较盲目,没有目的性和专业性的特点。使得管理效果不高,其管理服务质量等不符合医院发展的需求,管理机制水平参差不齐。
2综合性医院后勤专业化管理模式的优化策略
2.1加强对后勤部门的管理及对后勤服务重要性的认识 综合性医院后勤管理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综合管理,其特点是工种多、技术强、摊子大、范围广。医院后勤服务工作是整个医院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医院正常运行的重要支持和保障,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医疗、科研等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医院后勤专业化管理模式的优化程度标志着一个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程度。
2.1.1应提高医院领导及各部门对后勤服务重要性的认识。医院后勤管理是一项综合管理,其特点是工种多、技术强、摊子大、范围广,要保证医院后勤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应从患者需要的角度出发,积极配合、加强分工合作;加强后勤专业化管理,转变员工观念,创新服务;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以保证医院后勤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使之与与医院发展同步走向科学化、标准化、合理化和规范化。
2.1.2应加强对后勤部门的管理,提高管理干部整体素质。医院应十分重视选派有敬业精神和后勤管理经验的人才充实到后勤领导岗位。随着医院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现代化技术的进步、设备规模的扩大,后勤工作涉及的范围和知识面越来越广,后勤管理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后勤管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医院应把后勤人员的职称、考级问题等纳入正常考核工作范围,只有充分关心他们的切身利益才能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要重视增强后勤群体的凝聚力:①要形成一种尊重后勤人员劳动的舆论倾向;②要努力改善后勤职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目前,各个医院后勤职工的工资标准普遍偏低。同时要妥善处理好后勤人员与医务人员的人际关系,和谐关系是影响后勤系统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医院必须从长远考虑培养自己的后勤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保证后勤人才的储备。管理团队需要选取高学历、综合素质高的综合性人才,加强职业化人才的培养,为医院后勤管理工作提供人员支持。聘用后勤管理干部不仅要求高学历(大专及以上),而且要尽量考虑从专业技术人员中选一些热衷于后勤管理工作的人员充实到后勤管理部门,增强医院后勤的管理力量。每年组织后勤管理干部进行学习、培训和业务技能考核。要像培养医技人员一样,招录优质技术工人,加强岗位培训,鼓励员工参加各类技术培训,进行等级及职称考试,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技能,一专多能,更好地完成后勤服务工作。
2.1.3应科学推进医院后勤外包管理。医院后勤服务外包管理是医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将后勤管理推向社会、推向市场,是在新形势下医院管理理念的进一步转变和革新。通过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能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协作,促进人、财、物的合理使用,促进后勤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内部各部门的协调发展。但也应正视基层医院因业务量小不够规模经营而使外包服务推进困难、服务质量不尽人如意的现状,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所以利用经济手段对后勤外包进行核心管理,把经济责任和物质利益结合起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将分配、奖惩与各类人员的业绩考核直接挂钩,体现奖优罚劣、兼顾公平的原则。有效提高外包人员的工作效率及调动外包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2针对外包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合作管理 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场合,对后勤服务有特殊的要求,且标准极高,与医疗的专业要求相配套。在综合性医院后勤管理外包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医院需要对管理内容和资源等进行优化配置,对管理核心、管理人员、成本、社会成本等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规划,对成本资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合作式的外包战略管理优化的过程中,医院需要对核心人力和成本进行有效的配置,将其比重进行提升,对社会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确保从本质上对社会组织和公司团体的管理质量和效果进行有效的提高。在外包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契约服务和契约管理、劳务派遣等方式进行运转,使得医院后勤管理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从而确保医院保洁更加标准化、质量化和有效化[3]。
2.3对后勤管理核心进行创新 医院后勤外包管理模式和传统的运行模式相比,前者的优势更加明显。综合性医院后勤管理工作外包给社会服务部门或者外包公司,能够充分利用社会的优质资源,有效的提高医院后勤系统中的技术含量、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等,但同时给整个医院的后勤运行系统化管理带来一定的挑战性。医院后勤管理人员需要建立和外包模式相适应的管理机制。管理人员需要转换角色,将会社会外包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具体的措施有:①成立完整的医院后勤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主要由医院的分管领导、职能部门和党群部门的负责人、业务科室和护理以及医技科室的代表等成员组成,在成员方面需要体现出广泛性和代表性的特点。委员会主要负责对后勤服务质量和效率进行监督和满意度调查,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和建议。②对医院后勤管理大部制进行适当的创新。医院后勤管理大部制主要指的是将传统的多个职能中相类似的管理科室合并成一个管理部门,主要目的是提高部门的执行力度,将各个工作落实到实处,从而有效的提高管理工作绩效[4]。当医院后勤大部制改进后,应该严格控制部门副职职数,注重加强对主管制的建设。③建立医院后勤日常运行联动机制。设置联合办公室,将医院后勤管理外包的相关管理人员和医院本部门的管理人员集中在一个办公室进行办公,尽可能的提高该组织的整体协调能力和沟通效率。并对医院后勤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控制,为医院的突发事件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
3总结
本文通过对综合性医院后勤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在我国综合性医院后勤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大多数人员对后勤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使得后勤管理效率低下。通过对综合性医院后勤管理专业化模式进行优化研究,能够有效的提高综合性医院后勤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使得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和标准,从而有效的促进医院整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胜立.台湾医院后勤保障专业化之策略动机契约模式与管理程序[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09,14(11):114-115.
[2]张旭晖,王海鹰.医院信息中心建设管理策略刍议[J].现代医院管理,2010,18(06):171 -172.
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