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连根 王权
铜镜,是先民照面饰容的日常生活用具,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中精美艺术品。铜镜铸造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其镜背装饰着各种纹饰和铭文。铭文,作为主要纹饰铭刻在铜镜上,是西汉铜镜一大特色。铭文内涵丰富,充分反映出汉代社会现实及人们的思想、信仰和期盼,具有较高历史价值和证史、补史作用,也是映照西汉哪段历史史话的重要实物资料。
笔者现从收藏的西汉铜镜中选出与古代史话有关的铭文镜,略作解说,以飨广大藏友。
贵富镜
贵富镜,是西汉早期汉景帝年间铸造的铜镜。镜铭文多样,有“家常贵富”,“常贵富、乐未央、长相思、毋相忘” ,“常贵富、宜酒食、竽瑟会、美人侍” 等。铭文内容反映西汉贵族阶层恣意享乐的思想,表达了当时汉人在精神和物质上的愿望。
西汉初年战乱给社会生产造成严重破坏。自公元前179-141年间,由汉文帝和汉景帝治理西汉39年。在这一时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及对匈奴以和亲为主策略。从而社会出现相对安定。经过广大农民几十年辛勤劳动,农业生产逐渐得到恢复,经济趋向繁荣,较为富足,人口有所增长。正如《汉书·刑法志》所载“吏安期官,民乐其业,户口增殖,”从而在中国史话上被称赞为“文景之治”。文帝,景帝的之治,也为汉武帝的强大奠定了基础。此镜上铭文是映照着“文景之治”后,上层贵族的真实生活,让我们看到2000多年前贵族那有声有色的富裕生活生动画面。
草叶纹镜
草叶纹镜是古人将自然花瓣、草叶高度概括化,以图案形式修饰在铜镜上。其草叶纹的寓意,与西汉时尚审美情趣及社会背景密切相关,反映民众的思想;从战乱间崇尚神仙鬼怪的幻想中解脱出来,去领悟现实生活、生产中的乐趣和大自然的美。草叶纹,整个构图严谨,铸造精湛。草叶纹镜是流行于西汉早中期的主要镜类。
日光镜
日光镜,出现于汉武帝初年,流行于西汉中晚期,至东汉中期以后逐渐消失,汉墓中出土数量最多的要算日光镜,占西汉铜镜的三分之一。
镜上铭文“见日之光,天下大明”的“日”字,不单是指自然界的太阳,而是对太阳的崇拜。在古代史话传说中,人类早在远古时期,就崇拜太阳,太阳给人类生存带来光明和温暖。人们热爱太阳和依赖太阳而生存。“日”为太阳神;太阳将永远给世界上人类带来光明。
镜铭文大意是指:看见了铜镜,天下就会大明。便用这样铜镜就能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史话记载,公元前127年,匈奴大举入侵中原,汉武帝刘彻,派卫青统帅三万骑兵打败匈奴,解除匈奴对长安的直接威胁。公元前119年,武帝为了彻底击溃匈奴,派遣卫青、霍去病率领骑兵五万,歼灭匈奴主力,同时配备步兵和后勤运输十万人、军马十四万匹参战。当年青壮男子都从军边疆,抗击匈奴,史话称为“漠北之战”,汉军在这次战役中获胜,而本身也遭受惨重损失,士卒死亡以计万,马死十余万匹,铭文“长毋相忘”映照这段史话。也使人们想起汉乐府民歌《十五从军征》:“瑶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免以狗窦出,雉人梁上飞。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这首凄惨悲凉的民歌,正是对铜镜上相思铭文最佳的解读。
昭明镜
昭明镜,是出现于西汉中期的晚段(昭宣帝时期),流行于西汉晚期及王莽时期。公元前86至前49年昭宣帝时期,由于二位帝王治国有方;在经济、政治、民族关系诸方面都是后来居上,使西汉王朝暂时出现了兴旺的局面,被史话称之“昭宣中兴”。这个时期,铜镜铸造也得到了长足发展,铸造的西汉铭文镜有昭明镜、清白镜、铜华镜和日有熹等,成为西汉中晚期著名流行的镜类,镜上铭文书体颇有特色,似篆似隶,篆隶结合,有方有圆,雅拙古扑,念人喜爱。尤其是铭文内容中的吉祥语,正好迎合了当时人们的心理。
昭明镜的镜名,取自句典“内清质以昭明”铭文中选出“昭明”二字而命名的。完整的铭文为:“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心忽扬而愿忠,然雍塞而泄”计四句六言24字。铭文从工艺、养生、敬夫、忠君四方面进行解读。如“内清”是指使用青铜造镜 ,内部干净无杂质,铜质精良。光辉象夫日月,表明镜面像日月般光亮可照 ,赞美镜子质量上盛。愿忠是有忠君、忠帝、忠夫之意。不泄是有养身健体之道理。
总之,本文所简介的这几面西汉铭文镜,尽管不是汉镜中的精品,有破有损,经济值价不高。但作为铜镜爱好者,以铜镜标本映照西汉哪段史话,在历史、艺术和文物价值不言而喻。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