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瑛
摘 要:教育体制改革成效的不断发展,高校中的体育教学已经越来越被引起重视,从而在高校中确立了一种新的健康教育观,被诸多的学者去探究终身体育的意义。高校是学校体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最关键阶段,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环节。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要从多方面进行激发和培养,只有使学生真正具有了体育意识,养成了终身锻炼的习惯,才能实现大学生体育和体育的衔接,也才能真正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的奋斗目标。本文主要是针对高校的体育的教学从中剖析一些教学中的特点范例,切实的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法针对提高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关键词:终身体育;意识;大学体育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思想。学校体育是终生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1 对终身体育的理解
终身体育是属于终身教育的范畴,是一种自主性的一种教育方式,很多时间是没有老师去教导他们的,学生们完成一个体育教学过程并不是跟传统的课堂模式一样通过课后作业去完成,他们是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主动的去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项目进行体育锻炼。所谓的终身教育一般指的是一个在社会中生存下来就要按照终身教育的理论去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等,与此同时这种终身教育的思想也是贯穿整个教育体系当中使得运动技能引导健康教育。终身体育一般包括两方面:第一是在这种终身教育的思想下,在人生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生活领域里面对体育活动的实践,把整个体育教学安排的井井有条;第二是在一生中使体育成为自己终身不可或缺的事情去做,从生命开端到生命结束,树立并明确体育锻炼的必要性。
2 大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
无论是体育教学还是终身体育,他们都是从增强人的身体素质,提高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去应对各种环境下的突发状况,增强他们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学习体育知识和传播体育知识是大学体育教学的宗旨,教会我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去锻炼,使我们的运动水平有个质的飞跃。要达到这样就必须贯彻终身体育的思想让我们时刻保持着良好健康的体态来应对环境的不适应,培养我们更坚强的意志力。树立更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大学体育教学是终身体育实践的必经之路,如果学生在高校里没有意识到终身体育的重要性没有在高校里对体育意识的培养,一旦他们步入社会,他们会对高校的体育教学引起很大误会,这样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在高校里老师体育老师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他们要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让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3 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学校是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最有利场所。学生走向社会,能否继续经常地从事体育锻炼,最根本取决于自身的终身体育意识,而一个人的体育意识的程度取决于学校体育教育的效果。中学或大学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一站,作为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衔接点,它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具有特别的意义。
3.1 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
要使学生树立牢固的体育意识,体育宣传工作是培养学生自觉地参加各种课内外体育活动,实现家庭、社会参与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黑板报、橱窗、广播站、多媒体等宣传阵地,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定期举办体育知识讲座,组织各种竞赛活动。学校举行运动会等活动时,可特邀家长和企业、单位共同参与竞赛活动的组织和领导工作,以加强学校与家长、社会的联系,扩大学校体育的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体育媒体的作用,不断增长学生的体育知识并开阔眼界,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
3.2 激发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动机
动机是推动和指引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因,目标则是通过活动最终期望获得的具体结果。体育锻炼是一定动机唤起,并指向一定活动目标的行动过程。动机和目标是唤起人们参加体育活动,坚持体育锻炼的内在动力。学生的良好体育动机还需要靠有意识去培养。首先,教师要从激发需要入手。学生对体育没有需要,或者主观体育意识极低,无法形成积极的体育动机。体育教学要激发体育需要,传授终身享用的体育保健知识与方法。其次,教师要创造环境,形成产生动机的诱惑。只有具备满足需要的环境条件,需要才会转化为活动的动机。最后,让学生体验体育的快乐。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形成良好的体育动机,产生浓厚的体育兴趣。学生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合理地调整自己的运动行为。
3.3 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的途径
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的基础主要是通过学习和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论知识来完成。要在高校使学生树立牢固的体育锻炼意识,应充分利用高校一切可利用资源,通过资源的利用宣传来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的了解,进而来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从而调动并激发学生自觉锻炼的热情。学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定期举办各种体育知识的讲座,通过体育知识讲座宣传体育理论知识,并通过体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与其结合,同时配合各种竞赛活动提高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要加强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进而扩大学校体育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3.4 提高课外体育锻炼的能力
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是体育锻炼的主要场地,是实现体育锻炼的基本保证。所以学校要尽可能地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的力度,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同时提供必要的体育器材,并配备高素质的体育教师。大学生自我运动能力比较强,课余活动时间较多,容易产生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学校可以建设各运动项目的俱乐部、社团、代表队,通过各种组织来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比赛和体育课余活动,通过各种活动来营造积极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体育兴趣,并将其激发出来,最终达到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课外体育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延续,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参与并组织不同内容,并且形式各异。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有所体现并可以独立探索,丰富发展并自身的参与能力,有效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4 结束语
在当今社会中现代人必须具备有良好的体魄来迎合这个社会,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否形成科学的健身意识,将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的身体健康情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习对学习体育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去学习新的体育知识,真正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锻炼能力。使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真正贯穿于整个大学体育教学体系当中,让学生终身获益。
参考文献
[1]肖锋,蔡冬梅.论高校终身体育的教学模式[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2).
[2]韩勤英.从终身体育看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一体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3).
[3]杨亚琴,张济.刍议.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2).
[4]柴洁.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对大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