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慧玲等
摘要 介绍了云和雪梨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云和雪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发展和壮大云和雪梨产业的对策,以期为云和雪梨产业稳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云和雪梨;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浙江云和
中图分类号 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1-0328-02
云和雪梨是浙江省传统名果,始种于明景泰年间,至今已有540余年的栽培历史。1915年(民国4年)“云和雪梨酒”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铜质奖。1947年(民国36年)进入盛产,年产920 t。云和雪梨以其口感好又有保键药用价值而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1]。
1 云和雪梨产业发展现状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云和县委、县府高度重视云和雪梨这一地方传统名果开发工作。科技人员一方面积极主动改良品种,使老雪梨品种得到传承与保护;另一方面通过宣传发动与政策扶持,扩大种植范围,雪梨种植面积已达1 066.67 hm2,年产量约3 050 t,年产值达1 646万元,云和雪梨已逐步成为云和县农村支撑产业,农村经济的增长点。
1.1 生产技术趋于成熟
1.1.1 苗木培育技术。云和雪梨作为地方特色果业,苗木传承与开发尤为重要,云和县林业局下属仙宫果业有限公司专门在重河湾区块建立了近4 hm2的标准化苗木培育基地。据统计,至2012年底,全县共建苗圃10 hm2。这些苗圃基地通过选优培育、枝条嫁接、外地新品种选育引进试种等方式,使云和雪梨苗木更加优化。新建雪梨基地绝大多数采用县内选育的苗木,优良品种种植率达到100%。
1.1.2 果树管理技术。通过专业技术培训和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加上梨农长期实践摸索和经验积累,种植户充分掌握了梨树的拉枝修剪整形、疏果套袋、增施有机肥、高压管道喷药等先进管理技术,使生产的雪梨更加优质。
1.1.3 果品储藏技术。云和雪梨水分与糖分含量高,保质保鲜难度大。云和县仙宫果业有限公司率先引进了先进的保鲜冷库和选果、包装流水线,年销售额在10万元以上的雪梨经销户均配备了保鲜冷冻设备。目前,新品种雪梨的储存时间已从原来的10 d延长至60~75 d,老品种雪梨也从原来的1个月延长至6个月以上。
1.2 营销渠道不断拓宽
一是直销点逐步增多。为扩大销售规模,2002年云和县仙宫果业有限公司在县城内设立了直销门市部,直接连接梨农与消费者。二是营销网点逐步扩大。以云和县仙宫果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云和雪梨经销商已分别在丽水、青田、温州、杭州等地建立了营销网点。三是连锁超市营销逐步形成。通过政府推动,企业与专业合作努力,云和雪梨已开始进入上海华联、家乐福等各地大型驰名连锁超市销售。目前,在广州、深圳、上海、南京、福州等大中型超市均有云和雪梨销售。随着云和雪梨知名度的不断扩大,还出现了许多客商或消费者通过电子商务订购雪梨。
1.3 产业效益逐步显现
1.3.1 经济效益稳步提升。据调查,2014年经销商从雪梨基地收购的果品最高价格达到28元/kg,与上年相比同比增长40%,管理比较到位的梨农收益近45万元/hm2,增幅近26%。
1.3.2 旅游效益不断凸显。每年梨花盛开之际,慕名来云和县观赏梨花的游客不计其数。同时,游客到来也带动了云和县农家乐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相关产业的提升。
1.3.3 文化效益逐步显现。梨花白清如雪,素洁淡雅,一直是绘画界与摄影界创作取材的重点,每年来云和县写生的名家和学生不计其数,众多以云和雪梨为背景的绘画与摄影作品荣获国家级奖项,云和雪梨己成为地方特色文化重要内容。
2 云和雪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政府引导和龙头带动,云和雪梨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但暴露出不少问题和困难。据统计,2006年云和县雪梨最大规模曾达到1 440 hm2,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已有近25%的种植地荒废或更新改种了其他农作物。
2.1 相关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标准化的雪梨基地需要有畅通道路、防台风支架、生态防虫灯、动物防护网等相关基础配套设施。这些设施投入较大,而财政扶持与业主投入十分有限。因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一部分雪梨基地效益不明显而荒废。此外,由于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机制不够完善,也影响了雪梨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2.2 技术力量相对薄弱
目前,全县相关部门从事雪梨技术指导的专职人员只有8人,他们负责全县雪梨的产前、产中、产后等一系列指导、服务工作,而且现有技术队伍中还存在年龄老化、知识陈旧、后继无人等问题。此外,雪梨贮藏保鲜多采用物理降温方式,雪梨酒生产停留在浸泡阶段,雪梨保健药用深加工等还处于空白阶段,为破解这些问题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
2.3 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雪梨种植属于精耕细作型的农业产业,梨苗开始栽培到出产需要4~5年,而随着“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年轻农民大多外出务工经商,从事雪梨种植的农民年龄多在40~50岁之间,这批中老年农民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对梨树的管理比较粗放,致使很难产出达到统一标准的高品质梨果。
2.4 产业风险仍然存在
一方面是存在一定的自然风险。云和县地处浙西南,处于台风影响区。传统品种雪梨一般在1月开花,9月采摘,正适台风集中期,而防台风设施资金投入相对较大。若缺乏防台设施,台风来临时梨果纷纷落地,严重影响产量。新品种雪梨一般在7月上旬采摘,正处于全年气温最高值。高温容易造成梨果灼伤,影响品质。另一方面是市场风险。虽然近3年来,雪梨价格一路飙升,销售市场十分良好。但按照市场规律来看,云和雪梨不可能一直走高,要考虑到价格的波动问题。
3 加快推进云和雪梨产业发展的对策
为进一步做强做大云和雪梨产业,使其成为云和县主导产业,结合存在的问题,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3.1 加快人才培养,保障发展后盾
3.1.1 加大梨农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农村劳动力培训平台的作用,将梨农培训工作纳入培训计划,积极开展梨树种植、梨园管理、病疫防控等无公害生产管理知识培训;结合“十百千”帮培工程,通过省级农业技术专家现场培训、指导的方式,不断提升梨农的专业技能[2]。
3.1.2 提升科技人员的专业知识。通过定期邀请知名果树专家来云授课、选派工作人员到高等院校进修等方式,不断提升专业人员的指导和服务技能,及时更新专业人员的相关知识。
3.1.3 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努力畅通人才引进渠道,积极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切实加强与农业、林业高等院校的联系,积极参加各大人才招聘活动,大力引进雪梨栽培和管理等专业型、实用型人才,从而不断充实云和雪梨发展的专业人才队伍。
3.2 优化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3.2.1 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财政支农资金、农业职能部门所掌握的资金和上级扶持项目资金要向龙头企业倾斜,促进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再生产,以龙头引领发展。
3.2.2 加大对示范基地的扶持力度。加大对重点示范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逐步改善示范基地的水、电、路、除虫防兽等基础设施滞后问题,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3.2.3 加大对深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要实现云和雪梨产业的长远、深入发展,必须在深加工上做文章。对雪梨深加工企业,在土地安排上给予优惠,在资金上给予倾斜,在政策上落实扶持,帮助其发展壮大,以深加工推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3.3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竞争实力
3.3.1 加强宣传,逐步扩大云和雪梨知名度。一是通过举办云和雪梨节、云和雪梨大王比赛等活动提升云和雪梨知名度;二是利用电视、报纸、广告等媒体的宣传,使云和雪梨深入人心;三是积极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参与各大精品水果展示会、农博会,不断拓宽云和雪梨品牌知名度[3]。
3.3.2 加强管理,不断提升云和雪梨品质。首先应鼓励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参与“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特别是有机农产品认证;其次应规范云和雪梨苗木选择、梨园标准化管理等,在生产过程中做到少用化肥,多施有机肥和农家肥,病虫害防治要使用低毒长效农药,尽量采用物理防治措施;其三应建立起完善的云和雪梨溯源系统,对云和雪梨的生产、加工、仓储、物流进行建档管理,以便消费者可以凭借外包装上的条码来查询云和雪梨所有信息,做到让消费者信得过、放心吃[4]。
3.3.3 加强品牌培育。云和雪梨种植户多,合作社种植规模小、品牌多,建议成立云和雪梨协会,整合资源,做大做强1~2个雪梨品牌,以品牌建设规范雪梨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雪梨产业健康发展。
3.4 结合旅游观光,推动雪梨产业发展
3.4.1 推进云和雪梨产业与生态旅游产业的结合。结合生态旅游开发,将雪梨基地作为特色旅游点来打造,将云和雪梨作为生态旅游的特色产品来宣传,让更多的人意念云和,意念云和雪梨[5]。
3.4.2 推进云和雪梨产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选择1~2个雪梨示范基地,加大其基础设施投入,结合摄影与绘画进行项目建设,将其打造成为省内外知名的梨花摄影、绘画基地;邀请摄影家和画家到云和县进行观赏和创作作品,推动雪梨产业的发展[5]。
3.5 创新工作机制,营造发展氛围
3.5.1 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采取租赁经营、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促进土地向专业示范户、重点户集中,促进连片开发,规模经营。
3.5.2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将雪梨产业招商作为农业招商引资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鼓励招商企业投资云和雪梨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和培育雪梨产业深加工项目,加快开发雪梨汁、雪梨膏、雪梨罐头等系列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雪梨产品附加值。同时,加快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对接,将雪梨制作成保健药用品,实现“零突破”。
3.5.3 进一步创新产业发展投入机制。鼓励雪梨栽培专业技术人员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参与基地建设,即充分调动起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云和雪梨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4 参考文献
[1] 罗骏化,潘筱萍,张红莉.气候条件对云和雪梨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537(19):257-258.
[2] 张岩峰,田晓霞,刘璞.河北省梨果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554(29):194-195.
[3] 王慧云.赵县的雪梨品牌创建与经营的思路与对策[J].中国证券期货,2012(7):116-117.
[4] 王祖乐,宋波,肖瑜,等.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的研究[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1,26(1):77-80.
[5] 高桂华,彭丽萍,李文莲.巍山县红雪梨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J].现代农业科技,2010(2):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