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等
摘要 通过对苏州市无公害蔬菜基地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总结了苏州市各大无公害蔬菜基地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如引进科技人才、改善生产设施装备、加快农产品质量体系建设等。
关键词 无公害蔬菜基地;发展现状;建议;江苏苏州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1-0133-02
Abstract By investigation developm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pollution-free vegetable base in Suzhou City,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uzhou major pollution-free vegetable base were summarized,and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such as the introduc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onnel,improving the production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system.
Key words pollution-free vegetable base;development status;suggestions;Suzhou Jiangsu
苏州市农耕文化源远流长,是江南的鱼米之乡;同时,苏州市是长三角重要中心城市之一,经济发达,城乡繁荣。“十一五”以来,通过不断扎实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规模化经营步伐,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苏州市现代农业得到快速发展[1]。2012年苏州市政府下发的《苏州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指出,苏州市城市化水平较高,人增地减的趋势不可避免,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压力增大,因此要不断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2]。
近年来,苏州市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满足广大市民对蔬菜产品多样、优质、安全的需求。目前,苏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占蔬菜生产总面积的75%以上,创建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277个。为了深入了解苏州市无公害蔬菜基地的生产情况,笔者于2014年7—8月分别走访了常熟董浜、海明、昆山玉叶、吴江五月田、相城区虞河、吴中区东山等蔬菜基地,调查这些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取得的成效,了解其发展的优势,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并提供有效的改进建议,为沿海发达地区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提供宝贵的借鉴经验,为进一步发展和推进“三品”工作奠定基础。
1 苏州市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取得的成效
1.1 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十一五”期间,苏州市按照《农业产业布局规划》,着力构建“四个百万亩”产业布局,截至2013年底,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8.39万hm2,总产量达到272.18万t,大大提高了生产规模和产品供给能力。通过整合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小型水利等项目资金,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和农机库房、仓库、晒场等农业配套设施建设,建成一批规模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目前,苏州市已基本建成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8个、千亩示范区70个,总面积达3.3万hm2,如昆山玉叶、相城虞河和吴中东山蔬菜基地均被列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通过这些农业园区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增加近郊蔬菜种植面积,以此促进产业集聚,优化结构布局,提高蔬菜直供能力。同时,政府加大了农机购置政策补贴力度,引进各类新型农业机械,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了蔬菜基地的生产能力。
1.2 实施全程质量控制,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优质、安全是蔬菜生产的核心,也是打开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各蔬菜基地通过技术推广、监测预警、环境控制,积极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地理标志蔬菜和优质名牌蔬菜。以昆山玉叶基地为例,2006年,该基地通过HACCP质量安全体系认证,成为苏州地区首家达到国际标准的农业企业,基地运用HACCP蔬菜生产质量安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技术,对农产品从播种到采收进行全程追踪管理。为农产品建立田间档案,使上市销售的农产品拥有对应的产品编码,从而使基地产品从田头到餐桌都有完善的质量保证,真正做到了从源头到过程的全程质量安全控制。目前,玉叶基地已有30个产品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是江苏省绿色食品认证产品最多的企业。
1.3 运用现代高科技,实现生产智能化
各蔬菜基地充分地整合农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资源,依托科技进步,积极推广应用先进实用地技术和科学成果。以虞河基地为例,2009年,该基地被列为中国—欧盟生态补偿项目全国试点区。2010年,该基地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朱兆良院士共建院士工作站,进行蔬菜清洁生产及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研究和应用,使虞河基地利用健康土壤高效生产蔬菜的技术走在全国前列;2011年,该基地与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移动苏州分公司等单位联合实施智能农业应用与示范区建设,在现代化的蔬菜大棚管理中安装环境自动检测控制系统,以控制蔬菜大棚生长环境,适应生产需要。
1.4 统一规划购销点,全面开展市场对接
常熟市董浜蔬菜基地统一规划购销点,全面开展市场对接。目前,该基地拥有逾200个专业经纪人,在全镇菜区布有120个以上蔬菜收购点。为进一步提高储运能力,方便购销对接,进一步拓展蔬菜产销渠道,在苏州城区的6个居民社区进行了布点直供;基地与苏州趣普仕集团、常熟常客隆等直接建立产销联系,引导村企(机关、社团)对接,并开展蔬菜周末配送等活动。同时,与经纪人建立专人联系,配备周转箱等必要的设备,以稳定产销关系,畅通产销渠道。endprint
各个基地均注重品牌的建立和宣传,常熟海明基地注册的“海明牌”蔬菜获得“江苏省名牌产品”“苏州市名牌产品”称号,并在“首届中国农产品品牌大会”上被评为“中国蔬菜类品牌十佳”。东山蔬菜园注册的“东山雨花绿”已被认定为江苏省著名商标、苏州市知名商标。
2 苏州市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技术人员数量较少,种植农户素质有待提高
调查发现,苏州市大部分蔬菜基地均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蔬菜种植主要是靠有经验的老农或者农业推广技术员指导。同时,由于农村年轻的劳动力大量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导致务农劳动力素质下降,基地的种植人员大部分为年龄层次偏高、文化程度偏低的农民,他们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不高,而且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识淡薄,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会不按基地生产标准进行,少数农户甚至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影响蔬菜的产量、品质和安全。
2.2 基础设施和生产装备水平不均衡
调研发现,苏州地区农田基础设施总体比较陈旧,高标准农田比例较低,标准化池塘改造任务还十分艰巨。多数蔬菜基地仍旧处于粗放生产状态,基地内道路、沟渠、塑料大棚、喷滴灌等设施仍有待较大幅度改进。设施栽培比重较低,仅占蔬菜生产总面积的1/4左右,主要为塑料大棚。多数菜农及部分蔬菜基地技术人员并未掌握“两网一灌”等先进栽培技术,导致“两网一灌”等技术应用比例较低。农机装备水平有待提高,蔬菜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较低。目前,蔬菜生产环节使用机械主要用于耕整地、田间管理,而播种、育苗、收获等环节机械化水平较低,各生产环节之间,还未形成有效的机械化生产模式[3]。
2.3 生产过程标准化不到位,仍然存在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
经过调研,发现各无公害蔬菜基地蔬菜品种较多,品种较杂,生产规模化和过程标准化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种植种类繁杂导致生产管理混乱。例如在病虫害方面,仍然存在用药不规范的问题,有的菜农不了解用药时间和剂量,尤其在夏天高温季节,菜农为了减少工作量,一次用药过多,或者用药时机不对而多次用药,没有进行标准化生产,均会导致蔬菜农药出现超标的情况。调查也发现,一些生物农药中还存在一些违禁成分,灌溉用水和土壤中的农药污染情况日渐严重也造成蔬菜中出现农药残留。
3 建议
3.1 积极引进科技人才,提高农民技术和素质
基于蔬菜基地科技人员匮乏,首先应该开展农业招才引智,积极与农业类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等进行有效合作,加强产学研合作,并注重人才引进。同时,结合现代农业建设的需求,加强农业从业人员科学技术和素质的培养,与农业高等院校、专业技术院校、农业研修教育机构等合作,提高技术水平,并加强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教育,培养高素质农业专业人才。其次是通过培训、技术指导等形式,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加强对农民的课堂培训,多安排生产现场操作培训,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手机和网络等新媒介加强农业科普宣传,如在电视和广播节目中开辟农业技术专栏,手机平台发布农业知识短信等措施,从多个渠道帮助现有农业生产者获取新知识,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4]。
3.2 提升蔬菜生产设施装备,加快高标准农田基地建设
苏州市无公害蔬菜基地的建设水平尚不均衡,需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装备,努力实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加快建设蔬菜保鲜冷库和冷链设备,减少蔬菜损失,保障蔬菜的供应。同时,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基础设施,扩大规模,提高科技水平,建设标准化、信息化蔬菜园区,增强研发推广能力,提高蔬菜产量和效益[5]。
3.3 加快农产品质量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针对目前有些蔬菜基地存在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应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体系,一是强化产地准出制度,在蔬菜生产基地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管,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严格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大力推广有机肥、生物农药,全面开展标准化生产,并开展蔬菜农药残留自检,禁止不合格的蔬菜上市[6]。二是提高农产品检测能力,定期对蔬菜基地进行抽检。各市区(县)农产品检测中心应积极改进检测技术,建立监测预警技术,加大对各蔬菜基地的抽检力度,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7]。三是严格市场准入机制,健全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卖场等自行检测机构,切实提高市场检测能力。加强对进场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建立健全票据索证制度,对检测不合格的产品,禁止进入市场销售。同时,执法部门要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对于不按国家规定生产、农药残留超标的基地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4 参考文献
[1] 曹玮.对苏州市蔬菜质量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2] 邓金花.苏州蔬菜生产质量安全管理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
[3] 陆彩英.苏州市设施蔬菜生产机械化发展概况及对策分析[J].农业装备技术,2014(1):13-14.
[4] 田丽敏.浅析吴中区蔬菜生产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上海农业科技,2012(6):19-20,17.
[5] 张强,王春生.苏州率先实现园艺产业现代化的优势及对策建议[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2(1):80-83.
[6] 陈喆,薛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与现代化农业的研究——以苏州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02(5):124-126,137.
[7] 张强,郁寅良,王春生,等.苏州市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构建及应用[J].上海农业科技,2011(1):25-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