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芝娟
摘 要:在中职课堂136模式在省内外得到广泛赞誉和大面积推广的现状下,为了避免生搬硬套模式教条,束缚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本文论述了依据不同课型在实践中深入研究136模式的“内循环”“内翻转”“外翻转”“混合翻转”等丰富和发展中职课堂136模式的多样化实施策略,大大增强了该模式的适应性和普遍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职 课堂 136 教学模式 多样化
一、多样化研究的起因
中职课堂作为培养在校学生动手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关系到培养这些能力的成败。中职课堂136模式在省内外得到广泛赞誉和较大面积推广的现状下,一成不变的模式也绝非是“包医百病”的仙丹,生搬硬套既定套路会把教学模式变成束缚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桎梏。
中职课堂136模式中的“1”是指围绕教学计划设计的1项教学项目或任务;“3”是指贯穿于教学之中的 “三维目标”,即专业知识的学习目标、职业核心技能与综合职业能力的拓展目标、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的培养目标;“6”是指课堂教学过程的6步,即信息收集→计划决策→项目实施→成果展示→工作评估→任务延伸。
该研究在细致分析大量实践课例之后提出了依据不同课型课例的实际情况将136模式中的教学流程(6步)进行“内循环”“内翻转”“外翻转”“混合翻转”等多样化调整,并通过反复实践来证明这样的“多样化”策略对于适应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效果显著,为增强该模式的适应性和普遍推广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职课堂136模式多样化实践
性质、内容不同的课程需要灵活变通136模式。知识性、逻辑性、技能性各有侧重的课程,分别需要在不同学习环节应用“循环反复”“结构翻转”等适应性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对大量不同类型中职課堂实践的分析,现将中职课堂136模式多样化策略总结如下。
1.“内循环”
“内循环”是指:在某一节课的课堂上将136模式课堂教学过程的前5步,即信息收集→计划决策→项目实施→成果展示→工作评估按照实际需要或项目实施过程性结果进行循环实施。
有些教学内容信息量大,内容陌生,项目实施复杂,在课堂上并非原先的6步教学一个流程下来就能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往往需要在失败中通过课内“内循环”的方式反复摸索,逐渐接近和达到目标。
2.“内翻转”
“内翻转”是指:在某一节课的课堂上将136模式课堂教学过程的“成果展示”与“任务延伸”进行对调,形成新的实施顺序,即:信息收集→计划决策→项目实施→任务延伸→工作评估→成果展示。
这种翻转是在教师的指点下,利用课内时间对课前布置的阶段性项目任务进行升级完善,待得出最终结果,再在课堂上集中展示项目实施成果和评估项目实施效果。
3.“外翻转”
“外翻转”是指:将原本常规课内安排的教学内容转移到课外实施,而原本延伸到课外完成的拓展任务转移到课内实施,即:136模式课堂教学过程的前5步,信息收集→计划决策→项目实施→成果展示→工作评估,由学生通过互联网在课前实施,包括在网络上呈现或提交项目实施结果,进行自动或人工网络评价等;课堂时间则用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实施136模式课堂教学过程的第6步,拓展或提升项目实施成果。这种翻转其实就是当前国际国内新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外翻转”对于充分利用优质网络资源,发挥课内指导效率,增强学习主动性等诸多方面具有常规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
4.“混合翻转”
“混合翻转”是指:在某个课堂的不同阶段,适时组合应用136模式的“内循环”“内翻转”“外翻转”策略,就如同拳击中的组合拳,因需而变,专门用来攻克艰难的任务。采取“136模式混合翻转”教学,学生既可以在实践前反复观看教学视频并与其他同学研讨交流,也可以在实践过程中以及实践结束之后遇到困惑的时候,翻转到原先的步骤再度反复观看教学视频和讨论研磨,甚至还可以通过小测验等多种方式与软件互动,熟悉操作要领,这样的课堂实践自然也就减少了盲目和浪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实践成效
经过近一年的深入探索和反复实践,中职课堂136模式得到了巨大的丰富和发展。多样化的实施策略使得136模式的适用性大为增强,也使得模式本身更加成熟和完善,更好地彰显了中职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鲜明特色。主要成效如下。
1.解决了教学内容需要反复学习的问题
学生的技能通常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能见效。通过136模式的内、外循环以及翻转的多样化实施,学生根据教学目标提前下载视频进行课外学习和课内反复研磨。这样学生在碰到晦涩难懂的问题时,或者在碰到原来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操作要领而不敢动手的情形下,能够通过循环翻转的视频学习掌握操作要领,克服技能不易掌握的尴尬局面,从而能够迅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解决了实训材料不能重复使用的问题
在众多中职实训课中,采取“136翻转和循环”的多样化教学策略之后,学生可以在实践前反复观看教学视频,还可以通过小测验等多种方式与软件互动,熟悉操作要领,课堂实践的时候也减少了盲目和浪费。
3.解决了项目合作与个别辅导的实际需求问题
“136”模式多样化教学的实施既可以发挥网络优质教学资源的优势,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有效的人机互动学习,又可以增加课堂上教师的个别辅导时间,增强辅导效果,同时还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上针对项目实施的讨论与思考时间,最终提升“教”与“学”的效果。
4.攻克了“能力化学习”实际操作难题
中职课堂136模式多样化研究致力于改变以学科为主线的单一教学模式,构建以岗位能力为本位的多样化课程实施策略,构建体现职业教育规律、适合中职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的多样化课堂教学行动策略,推动职业教育由学历教育迈向能力教育的转型升级。
能力化学习过程所关注的首要问题不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积累,而着重于实际工作的需求。通过项目实施过程,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进而促进终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5.纠正了“学习行为”发生偏差的痼疾
通过在不同课程的课堂上,灵活应用136模式的“内循环”“内翻转”“外翻转”“混合翻转”等多样化实施策略,适应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大大降低了“学习行为”发生偏差的可能。
6.推动了“多样化评价方式”变革
多样化的教学实施策略与“多样化评价方式”变革相辅相成。中职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从根本上打破了过去以考试评价为主相对单一的评价模式,扩充了评价的主、客体,增加了对不同类型课程教学各个阶段的过程性评价,丰富和发展了多样化的评价形式。
四、问题思考
中职课堂136模式多样化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也呈现出了一些必须着重阐明和重点把握的问题。
1.创设情景与工作过程的关系
必须以工作过程(工作过程是由工作人员、工具、产品和工作行为四个要素构成的)为基础,以行动导向为准则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根据这一要求,教学项目在设计时就要考虑如何根据该专业的特点,在场景设计时要体现专业的某一工作过程,并尽可能地体现出专业的行动能力。
2.教師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在该教学模式中,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想,使学生摆脱对教师的过度依赖,以合作促进探究、以竞争激发学生的激情和潜能,以模拟实际工作过程的项目实施过程促进个体学习效果的提升。教师要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学习,学会求知,而教师不要越俎代庖。
3.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的关系
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是学生在每个教学项目中必须要掌握的两维目标,缺一不可。知识是学习技能的基础和提升技能的金钥匙,技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而愿意学习的项目,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4.技能目标与职业能力的关系
在该教学模式中要倡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就成为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核心追求,能力本位的教育正是素质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体现。
5.自主学习与任务展示的关系
学生从进入专业学习开始,教师就要布置其进行自主学习并用积极的方法去引导,包括课内课外的参观、访谈、上网、学习课本知识等搜集资料的方法都属于这一范围。这是学生积蓄资料和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通过展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现场表现能力,还有应变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因此说任务展示是本模式重点所在。
6.学业评价与表现评价的关系
学业评价与表现评价过程中首先要区别“个体认知活跃度”与“行为活跃度”这两个基本概念。它们是不同的心理学概念。在学习过程中,个体的“认知活跃度”越高,其自身的学习效率就越高。但是“行为活跃度”则与学习效率没有确定的关系。这个问题是需要教师在学业评价与表现评价过程中密切关注的。
参考文献:
[1]方画展.浙江省中职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资料[M].杭州: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010.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长春), 2006(4).
[3]汤国平.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J].上海:上海教育科研,2006(9).
[4]石伟平.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5]史铭之.中美合作学习的对比研究[M].成都:四川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王平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7]顾秉林.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创新人才[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6).
[8]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9]邓泽民,陈庆和.职业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铁道出版社,2006.
[10]雷莉.谈中职学校发展中专业和课程的设置[J].北京:教育与职业,2006(12).
[11]J·H·弗拉维尔.认知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浙江省江山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