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围绝经期健康大讲堂(之三十六)

2015-04-02 22:33:30颜嘉楣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5年17期
关键词:器质性咽部病因

◆文 颜嘉楣

女性更年期常见病之十二—— 咽异感症

咽异感症,全称咽部感觉异常症,临床上,咽异感症常泛指除疼痛以外的各种咽部异常感觉,如球塞感、蚁行感等,是耳鼻喉科门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临床上治愈率低、疗效差、复发率高的“顽症”之一,其病因极为复杂。患者大多数为中年人,以女性较多见,是女性更年期常见病之一。

咽异感症临床易被忽略

女性更年期咽异感症几乎与闭经、月经紊乱同时发生。病人常能指明咽异部位在口咽和胸骨上窝之间,以喉咽部较多。病人感觉咽喉部有异物、蚁行、灼热、紧束、闷塞、狭窄、颈部发紧等症状,有的病人感到咽部有树叶、发丝、线头、肿物及痰黏着感,或呈小球样“团块”在咽部上下活动,既不能咽下,也不能吐出。这些感觉在病人做空咽动作时明显,而进食时则减轻或消失,一般无疼痛或仅有轻度咽痛。症状常随病人情绪起伏波动,异常感觉也可随时改变。

更年期女性对咽异感症了解不多,往往就诊于耳鼻喉科,反复检查也查找不到原因。由于主诉症状明显,往往又查无器质性病变,易被忽略。本症严重者,其痛苦表现及造成的后果不亚于某些器质性病变,且其症状是多种相关疾病的表征。

女性更年期咽异感症发病原因复杂

咽部神经支配极为丰富,感觉和运动神经主要来自咽后壁的咽丛,含有迷走、喉上、舌咽、副神经和颈交感神经的分支,另还有三叉神经第二支和舌咽神经直接分布于此。因此,咽部感觉极为灵敏,全身许多器官的疾病可以通过神经反射和传导的作用使咽部产生异常的感觉。因此,咽异感症产生的机理较为复杂,致病因素繁多,既可为器质性病变所引起,也可为非器质性者。器质性病变的发病因素容易被发现,如细菌、寄生虫等生物因素,冷热、电流、气压等物理因素以及机械损伤和化学因素等。非器质性因素如精神因素也可引起本病,如情绪波动及长期过度紧张、疲劳等所引起的神经官能症,有时器质性疾病与精神因素同时存在,构成复杂的病因。非器质性咽异感症患者以更年期女性居多。

更年期女性出现咽异感症是由于这一时期妇女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缺乏,垂体功能亢进,分泌过多的促性激素,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出现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

更年期感觉神经功能的快速退行性变所引起的感觉不适应,即咽部感觉神经功能的下降,也可能是咽异感症的原因。

女性更年期咽异感症的病因较复杂,应及早明确病因,进行诊治,尽可能避免误诊和漏诊。

咽异感症诊断需以综合分析为基础

①在引起咽异感症的因素中,器质性病变多于精神性,咽喉部因素多于其他部位的因素。所以,首先应考虑器质性因素,以免误诊。②仔细检查鼻咽、口咽和喉咽。③应对鼻、眼、耳及颈部及全身各处做相关检查。必要时,还应进行纤维喉镜、纤维食管镜或胃镜、血常规、胸部X 线透视或摄片、颈椎拍片、X 线食管吞钡透视或拍片、颈部及甲状腺B 超检查等。

医生需对患者病史、症状、检查的全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后方可做出诊断。诊断中注意区分器质性因素和功能性因素;区分全身性因素和局部因素。

治疗

病因治疗 对处于女性更年期的患者要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分析原因,排除器质性病变,以病因治疗为主。

心理治疗 对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病人应进行耐心地解释,使其了解病情,针对患者的精神因素如“恐癌症”等,在认真详细检查后,耐心解释,解除其心理负担。避免不谨慎的语言、草率检查和处理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

对症疗法 配合药物治疗,或用暗示治疗。药物治疗可用镇静剂、维生素、解热镇痛药等。补充体内缺乏的雌激素(如外用意泰丽)、谷维素以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更主要的是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使其主动进行医学检查和咨询,科学地认识更年期,积极调整不良情绪,戒除烟酒,生活有规律,顺利度过人生困难时期。

中医疗法 非器质性咽异感症中医名为梅核气,系七情郁结,痰涎凝聚而咽喉不利,可选用行气开郁,降逆化痰法:半夏厚朴汤;或活血化瘀,疏肝解郁法:血府逐淤汤等。

咽异感症的预防 饮食不能过饱,但不必忌口。情绪不愉快时不要进食。锻炼身体,或补充雌激素(如意泰丽)。

猜你喜欢
器质性咽部病因
捋捋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因
基层中医药(2020年2期)2020-07-27 02:45:56
观察运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的诊断效果及对心房扑动发生率的影响
《思考心电图之164》
心电与循环(2019年3期)2019-06-11 11:44:24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五种途径辨别阳痿
抑郁症与器质性疾病
基层中医药(2018年9期)2018-11-09 01:20:32
咽部不适或是消化道疾病
电视的病因
小布老虎(2017年1期)2017-07-18 10:57:27
颏下岛状瓣修复老年口咽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
针刀针刺治疗中并发急性咽部出血死亡1例
法医学杂志(2015年4期)2016-01-06 12: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