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方行业高校协同创新模式研究

2015-04-02 21:31贺利敏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校企学院专业

□贺利敏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指出,要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以协同创新机制促进高校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目标,当前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已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地方行业高校作为培养人才、传承知识、创新科技的主要阵地,在我省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如何围绕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服务山西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的高新技术需求,加强产学研合作,探索“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地方行业高校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命题。

一、地方行业高校协同创新途径研究

2010年,我院被遴选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深化校企合作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当务之急是借鉴已有的经验,进一步探寻协同创新新模式,着力培养我省建筑行业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形成学术大师和拔尖人才不断涌现、学术成果不断创新的良好局面。

(一)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四大工程”

作为行业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科研能力,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前提,在当前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高校持续发展不能仅限于内部发力,必须借助外力,在师资培养方面也不例外。为此学院实行了师资队伍建设四大工程,即:(1)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实施校内外双带头人聘任制度。校内带头人由在专业方面具有影响力和严谨正派学风的专业教师担任;校外带头人由行业企业有影响力的专家担任,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桥梁作用。通过优先为带头人科研教研、出国访问、参加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等重要活动提供支持,使其成为学术造旨深厚、学术思想活跃,能够准确把握专业改革发展方向,紧跟国际国内专业建设改革步伐,能够组织和带领青年教师进行专业建设的领军人物。(2)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以校企合作项目为载体,有计划地安排业务精、能力强的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顶岗锻炼,把他们培养成为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主动承担课程改革,乐于承担教学任务,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中的骨干力量。(3)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程。学院要求每位教师到“一个企业”顶岗锻炼,主持或参与“一门课程”的建设,带好“一个班”学生,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育人能力。发挥双师素质教师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工程。依托校企合作理事会等合作平台,按照“双向交流、双向互聘”的合作机制建设兼职教师队伍,吸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学院专业建设改革;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为校企双方深入合作提供了交流平台,增强了企业参与学院建设的积极性。通过校内外教师手拉手、接对子等形式,实现工程技术人员教师化,建立起稳定的兼职教师资源库,为实践性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校企联合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学院以满足人才培养目标需求为依据,按照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的原则,以建筑技术展示与实训中心建设为龙头,硬件与软件建设同步推进。一方面高标准建成融专业教学、生产实训、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校中厂”式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另一方面,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以工作站、服务中心等形式建成一批具有教学功能的校外实践与实习基地。以校企合作委员会为依托,校企合作建立了“厂中校”模式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学生进入“厂中校”顶岗实习,专业教师依托“厂中校”参加实践锻炼,并为企业员工培训提供工程技术服务。

(三)动态调整专业布局,专业对接产业

紧紧围绕建设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建筑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调整和发展面向山西现代建筑产业的专业。针对建筑业主要生产岗位,满足覆盖面广、辐射与带动作用明显且能成龙配套等要求,系统规划了重点专业进行建设。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带动工程监理、基础工程技术、装饰艺术设计(建筑装饰方向)、建筑设计技术、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给水排水工程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工业设备安装工程技术、建筑经济管理、建筑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建设行业特色鲜明的专业群。

二、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建设研究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实施“两厅指导、团会搭台、依托网络、项目嵌入”的合作办学格局,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社会力量”多方联动、共同建设、多元评价、利益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运行机制。

(一)组建理事机构,搭建校企合作新平台

由学院牵头组建了山西省建筑职业教育集团,并任理事长单位。理事会就校企合作模式、内容、领域及近期规划进行研究讨论,在学院办学方向、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咨询、指导、评议、支持和监督,建立常态化运行机制,在指导和监督合作项目的实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学院科学决策提供重要支撑。逐步完善校友网络、专家网络、企业网络、主管部门网络,充分利用校友资源优势及其在校企合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借助专家库,为学院的规划发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学评价等方面献计出力,广泛的企业网络为推进校企合作牵线搭桥,在人才培养、顶岗实习、技术服务与培训、合作就业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主管部门网络形成了学院与各地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省住建厅各职能处室的良性互动,学院成功与晋中市政府、朔州市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局、临汾市尧都区政府等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校企合作渠道更加畅通,空间更为广阔。

成立学院直属校企合作办公室,统筹学院校企合作事项。负责学院校企合作建章立制,审查合作内容,考核项目绩效,深层次、全方位推进校企合作。成立学院直属建筑结构研究所,成为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的专业机构和载体,在建筑科研、工法研究、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与企业实现了常态化密切合作。成立学院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开展建筑材料的常规检测、性能试验等项目检测,与忻州等部分县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建设行业领域已初具影响力。

(二)实施合作项目,夯实校企合作基础

积极寻求合作项目,加强校企合作内涵建设。成立晋建联合学院,校企在联合招生、定向培养、技术攻关等方面深度合作。成立临汾市尧都区建设服务中心,学院与临汾市尧都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组建了尧都区涝洰河建设项目服务站,发挥学院智力资源优势,为地方城镇化建设提供技术服务;地方政府在校企之间搭建起合作平台,为教师实践锻炼和学生顶岗实习创造条件。成立正大方专业教师工作站,学院与山西正大方项目管理公司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教师在工作站参加实际工程项目,学生在工作站顶岗实习,探索校企共同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和建设实训基地的新路子。

(三)实现优势互补,彰显互利双赢建设成效

通过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学院与企业的合作范围更加广泛、内容更加深入、渠道更加畅通。大批师生在合作项目中得到实践锻炼,企业获得学院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并优先选拔毕业生加盟。通过校企深度融合,优质资源得到共享,取得了互利双赢的成效。

三、协同创新对高校、行业的贡献

(一)有效促进学院改革发展

学院将现代建筑企业优秀文化理念等内容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重构课程体系,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实施了师资队伍建设“四大工程”。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这些改革措施,极大地促进了产学研训的紧密结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实施建筑施工项目进课堂BIM 职教基地建设,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明显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功能大幅拓展,学院在多个方面走在区域职教改革的前沿,已成为省内外职业院校学习借鉴的范例,具有广泛的推广与示范价值。

(二)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1.提供企业技术服务,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院办企业和研究机构技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新盛建设监理公司晋升为甲级资质,新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和建筑结构研究所与企业合作,解决技术难题30 项。通过联合开发、技术推广、技术服务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2.提升培训基地功能,服务企业转型升级

学院是国家住建部、省住建厅确定的国家一二级注册建造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继续教育培训单位,是山西省房地产业协会和太原市建筑装饰协会确定的行业定点培训基地。学院还是教育部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国培项目承办单位。学院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理事会及专家的优势,整合人才资源,拓宽培训渠道,采取灵活的培训方法与培训模式,开展各级各类员工及社会培训。一系列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服务,为企业人员掌握新技术、推广新工艺、学习新标准、考取执业资格证等提供了学习平台,提高了建设行业和区域企业劳动者的职业素质,促进了就业和再就业。

3.发挥专家智囊作用,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学院有40 余名教师入选山西省政府采购招标、山西省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工程系列技术职务评审、标准定额编制等专家库。152 名教师获取国家一级注册设计师、结构师、监理师等相关执业资格,100 多名专业教师常年在企业兼职。目前,学院有16 人成为山西省建设系统各领域专家,6人成为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60 余人成为山西省发改委评标专家库成员和太原市城建委建筑市场评标专家,30余人成为山西省政府采购、太原市政府采购专家,10 人成为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评委或专家,2 人成为山西省审图中心专家等。这些教师长期活跃在本地区相关领域发挥专家职能,对本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智囊团的作用。

四、结语

地方行业高校协同创新,就是要突破陈规陋习,开拓视野,开门办学,积极参与行业、产业创新建设,实践表明,探寻地方行业高校协同创新新模式,新途径,不仅使学院发展更上一层楼,而且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

[1]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4-25.

[2]H·哈肯.协同学导论[M].张纪岳,郭治安译.西安:西北大学科研处,1981.

[3]张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战略意义和政策走向[J].教育研究,2011(7).

[4]何云峰.地方农业高校的发展契机与时代使命[N].光明日报,2012-06-09.

[5]张英杰.“十一五”科技成果发展问题与展望[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0(12):4-5.

[6]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2008 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优秀案例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校企学院专业
初等教育学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