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文
(闽江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农产品物流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之内,以农产品物流主干企业为核心,同时具有竞争和合作关系,有相互关联性的物流企业、专业化的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厂商及相关机构等集中并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农产品物流集群可涵盖农林牧副渔大农业下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社会服务业等几大门类。鉴于福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发展福建农产品物流产业集群既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更有紧迫性。
(1)进一步提高强福农产品市场流通效率。物流企业在地理上集中,必然促进该区域内产业的分工,使农产品物流服务提供商能够招聘到具有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的雇员,及时得到本行业竞争所需要的信息,更稳定更有效率地得到供应商的服务;比较容易获得配套的产品和服务,并以较低的价格从政府和其他公共机构获得公共物品或服务。这些都使区域内的物流企业降低了成本,产生更高的生产率,为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2)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物流集群可以增加相关产业的有效需求与供给。物流企业通过集聚,获得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从而使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同时,一些拥有良好形象和品牌的企业集聚,强化了品牌效应,能够满足顾客需求多样化和追求个性化的特征,从而为农业产业提供更多的需求。运输设备的租赁、生产、零售、批发企业、托盘、包裹等制造和配送企业等,集群内的相关产业的需求都会增加,同时由于规模优势的存在,农产品的经营成本也会相应降低,促使整个农业产业进一步专业化、合理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3)提高区域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某一产业竞争力的强弱,受到产业的要素状况、需求状况、竞争状况和相关支持行业四个方面的共同作用。通过发展农产品物流产业集群,有助于农产品竞争力的提高:第一,物流产业本身具有较宽的产业幅度,有更广泛的外部性,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改变农业产业的产前、产中及产后各要素状况的合理配置,包括人才、技术、资金、设备等;第二,农产品物流产业具有更大的区域空间,通过物流产业的发展可以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第三,物流产业本身作为农业产业的相关支持行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发展。
(4)有利于提高信用。集群内企业具有地理“根植性”,如许多产业主相互熟悉,往往形成产业家社会网络关系。产业间的相互联系比如承包、转包、产品的质量、交货时间、资金结算等本身就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声誉对产业的生存与发展很重要,所以它们必须遵守信用,因而有利于产业间建立以信任与承诺为基础的社会网络,加强相互合作。同一产业以及相关产业的众多企业集中在同一个城市地区,彼此之间知根知底,无论拖欠、造假还是逃债,坑害的不是外地人,都是本乡本土的人。某人一旦有坑人的行为,此等信息会立即在当地传开,他在本地就很难立足。因此,可以提高企业的信用。
福建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东南,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一,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是全国最“绿”的省份,森林覆盖率65.95%,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是全国唯一一个保持水、大气、生态环境均全优的省份。但是全省90%都是山地丘陵,人均耕地仅半亩,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最低警戒线。
经过多年的思考和探索,目前福建已初步形成闽东南高优农业、闽西北绿色农业、沿海蓝色农业三条特色农业产业带,已有福清、漳浦、仙游、永安、上杭等5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2年12月,福建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农民创业园,由此形成“一区两园”的现代农业建设基本架构。即除了继续整县推进5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6个台湾农民创业园,还要集中扶持73个福建农民创业园或示范基地,建成一批设施化种养、智能化管理、物联网控制、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集群,示范带动周边地区农业整体水平提升。正在形成一批较大规模的设施食用菌、设施蔬菜、茶叶、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等产业集中区。初步建成了连城林坊食品加工、平和山格蜜柚深加工、安溪城东茶叶加工、三元肉制品加工、福鼎点头白茶加工、漳浦海西兰花、尤溪洋中食用菌、福清洪宽生态农业、漳平永福休闲农业、浦城正大奥格生态农业等10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中区建设。
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福建省在发展农产品物流产业集群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企业融资难;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生产设施、装备落后、公共品配备不足;科技含量不高;自主创新力不强;农业产业发展软环境不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人才缺乏;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规模效益低、风险较大等。
(1)建立有利于集群发展的投融资体制。政府可出面组织银、企联席会议,就建立专项银团贷款,扩大农产品物流产业集群的信贷规模,并采用授信贷款、贴息贷款等方式,直接分配到产业特色明显、发展比较健康的产业集群。积极推动产业集群诚信体系建设。建立特色产业集群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操作办法,完善法规体系,扩大投融资渠道,加大对产业集群的资金扶持力度。
(2)加大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力度。依靠简单的农产品手工加工是不可能发展壮大的,企业必须进行技术的升级。 产业集群的生命力和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其技术创新能力上。与其他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不同,区域性农业技术创新集群目前在我省还停留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层面。在企业作为农业技术创新主体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农业技术创新短期内对政府的依赖性还很强。因此,政府要搭建技术创新的平台,协助集群内部的企业组建产业技术服务中心,应促进集群内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以及集群外企业等建立信息渠道,促进产学研合作。在集群内,政府则应出面建立行业协会,召开洽谈会,设立常设机构等实现信息的内部扩散。
(3)壮大农产品物流龙头企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龙头企业可以是加工企业,也可以是专业市场和中介组织。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发展龙头企业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突破口,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重点培育和扶持发展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加大省级百家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争取有更多的龙头企业列入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省级农口各厅局要结合各自的产业特点,扶持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各市县也要因地制宜发展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国家、省、市、县(区)不同层次的龙头企业群。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运作和经营,增强其内在活力。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进行规范化公司制改革,争取上市融资,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力和带动力。
(4)实施名牌战略、打造精品平台。农业发展已进入“品牌竞天下”的时代,实施农业名牌发展战略,使我省农业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保持强大的竞争力。打造农产品物流产业集群,提升品牌的力度。根据各地的特点,要对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生长地理环境进行全面调查研究,为地方特色名优农产品注册集体商标,使用地理标志保护特色农产品,以形成地方名牌并将品牌发展成名牌。
(5)深化闽台农业合作与交流。近年来,随着闽台农业合作的深入,台湾的水稻、水果、花卉等农业良种、技术在福建省得到规模化推广和应用,有效推动了福建农业结构的优化,形成了一批富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建立了一批对台农业交流合作基地和示范窗口。截至目前,福建省已累计引进台湾农作物良种2000多种,其中有200多个品种得到规模化推广,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2509个,合同利用台资34.8亿美元。要进一步加强重点区域、重要品种和关键性技术的引进、吸收和再创新,加快建设台湾农业良种繁育中心和创新基地,建设海峡两岸新型农民交流培训基地。提升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水平,推进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等林业合作交流平台和沙县、漳浦闽台农机合作产业园建设。持续开展闽台特色乡镇交流对接和乡村旅游交流合作。
[1]任青丝.我国农业产业集群研究综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7).
[2]佘明龙.产业集群理论综述[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5,(3).
[3]朱清海,李崇光.农业科技园区产业集群效应分析及策略[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5).
[4]M·波特.竞争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5]张聪群.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农业产业化障碍与对策[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10).
[6]武云亮,董秦.中外农业产业集群研究评述[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