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学风建设探讨——以大学课堂“低头族”为研究对象

2015-04-02 08:39:56吴言军
关键词:低头族低头学风

吴言军

(三峡大学法管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近几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会已经从传统媒体时代步入以数字化媒体为基本特征的新媒体时代。这一时代变迁已经或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甚至生活方式,大学也毫无例外的受到影响。手机对学生而言,不仅是一种通讯工具,更是集网络通信及娱乐功能为一体的移动平台。手机进入大学校园,一方面让大学生能够方便地获取各种信息,极大地开阔了视野;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产生了“手机依赖症”,在学习之余和大学课堂均“手不释机”,严重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大学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一、大学课堂“低头族”的成因

第一,学生个人因素。学生个人因素是课堂“低头族”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大学有着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更多强调学生的自我负责、自我约束。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自制力较差,加之入学前一直在教师和家长严苛的监视下被动学习,进入大学校园以后,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的即时沟通功能和娱乐功能,对青年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于是放松自我,成为被手机绑架的课堂“低头族”。另一方面,进校初期就有明确人生规划和学业目标的大学生极少,其原因一是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呵护下成长,积极进行规划的主动性不强;二是大学不重视对学生的人生规划的引导,只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而缺少“职业生涯设计”或“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由于没有明确的规划和目标,学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沉迷于手机成为“低头族”也就顺理成章了。

第二,大学课堂因素。从课程设置和课堂模式的角度来看,“低头族”现象的产生并不仅仅是学习主体的责任。为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高校大多数课程设置采用大班授课方式,尤其是公共课程。在这种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教师不可能花很多精力去管理课堂秩序,课堂玩手机的现象就不可避免。尽管教师有管理课堂秩序的责任,但对于已是成人的90后大学生来说,自我意识强烈,严词批评甚至没收手机均可能造成教师的困扰,所以教师往往对于课堂“低头族”采用听之任之的态度。大学课程设置上,一般学时数均在32个或以上,既使教学经验丰富、课堂感染力强的教师,也不可能在三四十个课时内做到每节课精彩、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部分自制力差的学生可能使用手机打发上课时间。

第三,大学考核因素。当今高校对教师的考核和学生的考核方式,均与“低头族”的产生不无关系。高校对教师的考核,重科研轻教学,课堂教学秩序、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职称、晋升没有多大关联,部分教师上课仅仅是完成教学考核任务,因此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毫无听课兴趣,因此成为“低头族”。此外,大多数课程考核方式单一,无论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考前划考试范围、一张试卷定成绩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考前突击轻松过关。这样既造成考核结果的失真,也影响课堂教学秩序。

二、大学课堂“低头族”对学风建设的危害

第一,“低头族”不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大学课堂普遍存在的“低头族”,对课堂教学产生了不良影响,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危害:一是上课时间聊天或玩游戏,会对周边正常听课的同学产生干扰,降低其听课质量,而且偶尔发出的声音打断了正常的课堂秩序,对教师的授课思路产生影响。二是学生上课的专注度受到影响。当低头玩手机成为习惯,上课期间就不能保证专心听教师讲课,甚至自顾自地聊天玩游戏,完全对课堂教学内容一无所知。三是教师的授课情绪受到影响。教育活动开展需要大量的师生互动,但大量“低头族”的存在,教师提问回应寥寥,无疑打击了授课教师上课的积极性,进而演变为照本宣科,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第二,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产生冲击。传统的课堂记笔记方式,既能加深学生印象,又能让学生在上课期间保持一定的专注度。但在手机进入大学课堂以后,由于智能手机均具有拍照功能,有PPT和板书时直接用手机拍照留存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讲授时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讲授内容并没有经过大脑,教学效果大受影响。对于教师所提的思考题、启发题,学生不独立思索解决方案,而是拿起手机求助于网络,养成思考的惰性,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创新能力等产生不利影响。长此以往,必将严重影响我国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

第三,不利于大学生个性与心理发展。大学是学生个性和心理最终成型的关键时期,过度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以弥补自己在现实世界中情感的缺失,会影响到现实世界跟教师和同学的沟通与交流,形成沟通障碍,加深了孤独感,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大学期间本应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在互动过程中相互提高,如果人情关系淡漠,学习氛围必然也受到影响,对学生本人的发展和学校的学风建设都具有负面效应。而且学习时间过多被手机占用,产生严重的“手机依赖症”,缺乏对知识的渴求,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三、合理引导“低头族”,建设优良学风

大学课堂“低头族”现象已引起高校和社会的重视,如何减轻手机对大学教育和学生个人的损害已成为高校学风建设过程中的棘手问题。虽然不少高校发出倡议,甚至出台强制措施,但教育效果并不明显,“低头族”现象屡禁不止。因此,必须多管齐下对该问题进行治理,以改善校园学风。

第一,合理引导,帮助学生确立人生规划和学业目标。大学四年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尽早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和学业目标并在大学期间不断管理、评估和调整,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首先应在新生进校的入学教育中合理引导,让学生明白大学期间学习的重要性,入学初期即定下大学期间的学业目标及以后的人生规划。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会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其次,应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和社团活动,丰富大学生活,解放“手机依赖症”。很多高校的社团组织为促进学风建设,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进行了很多主题活动,倡议学生远离手机,拒做课堂“低头族”,即收到一定的效果。

第二,适应移动互联网潮流,改革教学方式。随着移动手机媒体时代到来,要想根治课堂“低头”,还应该顺应潮流、提高教师的新媒体媒介素养,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将手机适当引入到教学过程,如建立微信公众学习平台、线上线下互动学习模式等。如国家教学名师、南京大学教授左玉辉使用“微信点名”,要求学生使用微信平台,通过规定时间内回答问题的方式来签到,学生可通过微信平台随堂交作业,取得良好的效果①。此外,作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面对面直接灌输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增加更多互动环节,如通过专题演讲、课堂讨论等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切实参与到课程中来,从而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三,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做到管理有章可循。教师虽然有课堂秩序管理的权限,可以对违规学生进行处罚,但如何具体实施却无章可循。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如浙江传媒学院戴冰洁老师在课堂“怒摔手机”,即引发广泛争议②。为规范课堂行为,高校可以出台具体的规章,用制度来约束学生在课堂使用手机的行为,为树立良好的学风奠定基础。可以采用的方式,一是强制措施,如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出台《关于上课期间手机管理的规定》,学生上课时玩手机,将被没收一个月;武汉理工学院规定,学生在课堂中使用手机,发现一次扣除1分平时成绩,直至扣完平时成绩为止。二是引导措施,如河南洛阳理工学院工程管理系在教室第一排设置手机收纳袋,课前将手机或静音或关机后放入收纳袋,课后取回③。

四、结语

课堂“低头族”是当今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已受到社会、高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密切关注。而采用何种方式对课堂“低头族”进行管理,也是横亘在管理者面前的一大难题。减少校园“低头族”、建设优良的学风,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达成共识,多管齐下,通过内部约束和外部约束对该问题进行治理。与此同时,高校亦应改变对教师的评价体系,鼓励教师加大对课堂教学的投入,提升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可能使“低头族”放下手机,真正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

注 释:

① 扬子晚报《南大上课玩“微信点名”,规定时间里不用微信答题算没签到》。2014-10-30。

② 钱江晚报《学生上课低头刷屏,老师把她们的苹果手机扔下三楼》。2015-10-29。

③ 新京报《手机与教师,谁能抓住大学生注意力》。2014-06-09。

猜你喜欢
低头族低头学风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BMW 325LI XDRIVE 向现实低头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海峡姐妹(2017年3期)2017-04-16 03:06:33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地铁站点名批评“低头族”
特别文摘(2016年18期)2016-09-26 16:06:51
“低头族”克星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24期)2014-02-27 14:20:00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