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明亮
(三峡大学体育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到底咋样?这个问题国人关注,家长关心,学生本人困惑。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专门进行了研究,从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第四次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20多年连续下滑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有些指标出现好转。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在会上指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积极变化十分脆弱,维持上升势头的压力很大。大学生体质健康下滑趋势依然没有得到遏制,甚至在很多指标上大学生不如中学生。2002年以前所有高校执行的是《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从2002年开始,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联合颁布《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从2002年~2003年开始每省安排部分学校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2004年全国所有学校开始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包括《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所学校每年要向教育主管部门上报数据。从体育合格标准到体质健康标准的转变,使评价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指标体系更全面,更人性化,更科学。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执行了近10年,为什么大学生体质下滑的趋势没有得到很好的遏制?笔者从2002年就开始参与《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体质测试工作,发现我们的体质测试工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改革和完善。在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如何与《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接,提高体育课的锻炼效果,这是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学生在上定向运动课前后,对他们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看是否有显著变化。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分析,一是表面现象,二是测试数据。从表面上看,从大学生进校后的军训开始观察,现在的军训强度已经降低了很多,但是,总能看到一大批在旁边休息,站军姿几分钟能倒下一大片,这说明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还较差。在每年一届的田径运动会上,运动员参加的人数及比赛成绩都有所下降,多年前的比赛记录,现在少有人打破。平时,偌大的运动场上,也难得看到同学们的身影,就是上体育课,操场上一坐一大片。当然,也有少数同学经常参加各种体育锻炼,但他们的比例还太少。从《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来看,也不太乐观,从每年上报的数据来看,能达到优秀、良好等级的同学的比率很小,达到合格等级的比率也不高,况且每年各高校上报的数据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水分,真实情况比统计的数据还要差。面对这样的情况,仍然没有引起各高校领导们的重视,这才是最可怕的,领导不重视,体育教师们无所谓,上体育课老师只教最简单的技术动作,考核标准一再降低,学生们根本不用认真练习,就能轻松混个及格,长此以往,我们民族的整体身体素质又怎么提高?
以三峡大学为例,定向运动是一个新兴的体育项目,2005年开始传入我校,2006年正式面对全校学生开课。刚开始学生不了解,全校开设了一个班,经过近10年的推广,现在全校的老师和学生都知道了定向运动,在全校老师中开展过几次校园寻宝活动,引起较大反响。在学生中通过举办各种比赛,比如校园定向寻宝大赛,每学期一次的夜间定向比赛,组织学生参加宜昌市体育局举办的登山定向比赛,全校学生都知道了什么是定向运动。学生满意度反映在网上选课时,定向运动这门课总是最先选满的,每个班60人,每学期有18~20个班,每学期都有1000多人在学习定向。学生为什么会这么喜欢上定向课?首先定向课的特点是开放式,每个参与者都能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他不是被动地去学。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没有特殊要求,只要能走能跑,你就可以玩的很开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方便教学,简易好操作,平时上课学生找的点标是事先安装好了的固定点标,上课前不需要布点,下课了也不用收点,学生找到固定点标后,用手机玩自拍,把学生头像和固定点标的代码拍照,到终点后交给老师检查,有时学生太多,老师可以抽查,再让学生互查,效果也非常好。现在的大学生,你给他们讲如何提高身体素质,他们可能不感兴趣,但是你给他们讲如何减肥,学生兴趣马上就上来了。告诉学生要想减肥,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快走或慢跑4000米以上,并且每周至少坚持3次以上,怎么控制?告诉学生在手机上安装移动GPS软件,可以精确测量你运动的距离和速度,进行自我评价。笔者现在惊喜地发现,每天晚上8点至10点,在我校3个标准田径场上有几千人在快走或慢跑,尤其女生居多。他们的示范会带动周边更多的同学加入进来,使更多的同学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大学生选修定向运动这门课后,参加《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其优良率及合格率远高于其它班级。《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每学年必须测试一次,并向全体学生公布,学生可以自己查询。我们定向班级的同学,为了方便他们之间或与老师之间的联系,每个班级都建有QQ群,群主是每个班的体育委员,要求每次选修完定向运动这门课以后,把参加体质测试的成绩上传到群里,由体育委员统计后发给老师。经统计2014年度,选修定向运动后体质测试成绩达到优秀等级占1.6%,良好等级的占6.5%,及格等级占89.3%,不及格占2.6%。而同期我校学生体质测试成绩优秀0.3%,良好4.9%,及格75.8%,不及格19%。对比数据分析,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差异?我们来从定向运动的课堂内外进行分析,在课堂上,一次定向运动课下来,学生最少要跑5000多米,一般是跑7000多米,这个距离是用移动GPS测量出来的,在定向运动地图上也有反映,是所有体育课中学生运动量最大的,即使在冬天定向运动下课后,学生都是满头大汗。刚开始学生都不相信自己能跑7000米,因为他们在兴奋地找点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跑了这么远,而且没感觉到累。再从课外观察,在校园内或操场上每天进行快走或慢跑的绝大多数都是定向班的学生,因为我一周有4~5次晚上去操场快走一个小时,能看到他们;周末去户外爬山也时常遇到定向班的学生;每年宜昌市地方政府举办的山地定向寻宝比赛,4个人(三男一女)一组,限定100组的规模,每次参赛人数一半以上是上过定向课的学生。综上所述,大学生通过选修定向运动这门课,他们运动的习惯得到了加强,身体素质的各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中,学生感到比较难通过的是:女子800米,男子1000米和男子引体向上。首先学生的耐力素质不行,又怕吃苦,不愿意参加练习,很反感跑步,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但是通过上定向课,学生改变了观点和习惯,加上一个学期的练习,他们的耐力素质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他们参加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跑800米或1000米很轻松,所以他们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成绩要远好于其他班级的同学,以至于那些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不合格的同学,都纷纷抢修定向运动这门选修课。
第一,定向运动在高校非常受学生的欢迎。选修过定向运动的学生说,上大学没玩定向等于没上大学。大学的领导,特别是排课的领导也喜欢,因为安排定向课不受场地条件的限制。
第二,参加定向运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起很大的作用。通过上定向课,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定向徒步可作为一个人从事终身体育的手段。
第三,建议开发更多、更好、更廉价的定向器材。很多中小学想开展定向运动,但一问到器材价格,有点承受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