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美丽企业的思考

2015-04-02 07:14类维强
山东社会科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美丽企业发展

类维强

(齐鲁石化公司,山东 淄博 255000)

关于建设美丽企业的思考

类维强

(齐鲁石化公司,山东 淄博 255000)

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千万个美丽企业作支撑。利美统一是美丽企业的本质内涵,和谐发展是美丽企业的灵魂和特征。正确认识影响美丽企业建设的不和谐因素,以和谐理念引领美丽企业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注入强劲动力。

建设;美丽企业;思考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战略命题,美丽中国建设从此成为“中国梦”的核心内容,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追求。作为社会的经济细胞,企业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大有可为,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千万个美丽企业作支撑。那么,什么是美丽企业?美丽企业的本质内涵和特征有哪些?笔者认为,美丽企业是利美统一、和谐发展、环境优美的现代企业,生态文明、环境优美是美丽企业的根基,和谐发展是美丽企业的灵魂和特征。美丽企业的基本要求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相统一的升华与超越,它追求的理想境界是“和谐”。

一、和谐是美丽企业的灵魂和特征

“和谐”既是哲学概念,又是美学范畴,它在西方哲学和中国美学中都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该词源于希腊文harmonia,有联系、匀称之意。和谐的概念在西方最早由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万物的本源,万事万物背后都有数的法则在起作用,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从而呈现出秩序和规律。他们对音乐和天体运动进行研究,发现音调和琴弦的长度间存在数的比例关系,日、月、地、行星彼此间也存在数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协调一致便构成和谐。赫拉克利特认为“美在于和谐,和谐在于对立的统一”。亚里士多德也推崇“和谐说”,认为“美就在于体积大小和秩序”。莱布尼茨把世界比作一架钟表,每一个部件都有各自的功用和形式,安排妥帖,具有一种“先定的和谐”。黑格尔提出,和谐是一种包含各种差异面的整体。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和谐的概念,对立面的和谐是阴阳五行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春秋时,晏子曾提出“和与同异”的命题。“同”如水济水,琴瑟之专一,不免单调乏味;“和”则是“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周疏”(《左传·昭公二十年》)之相反相济也,即多样对立的统一。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专著《乐记》中强调宫、商、角、徽、羽五音和谐,进而认为音乐可以使天地和、上下和,提倡“乐极和”的美学观。和谐思想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尤为多见。如音乐中调性、音色、音调的配合;绘画中构图、线条、色彩的协调;建筑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式的统一以及各部分的合理布局;文学作品结构、语言、风格的统一,等等。总之,和谐不仅是整齐一律和平平衡对称,更重要的还在于在差异中现出协调,在不齐中现出整齐,在对立中达到统一。只有在“和谐”的关系中,万物才能融为一体;只有在这个和谐体中,万物才能产生,也才能生存并得到发展。因此,这种对立统一的和谐,便成为美的基本法则,也是美的灵魂。

既然和谐是美的基本法则,那么,美丽企业建设应该以和谐为要义,按照“美的规律”来组织生产、实施管理,视和谐为企业立足之根、做强之本、发展之需、传世之宝,使企业各项工作符合和谐发展的内涵与规律。从这个角度理解,美丽企业应该是能够兼顾自然环境、社会发展与社伦理要求,体现企业与员工、企业与自然、企业与社会和谐相处、良性互动的和谐组织,应该是“循环发展、遵章守法、诚信至上、关爱员工、回报股东、奉献社会”的责任主体,应该是以人为本、利义兼顾、和谐共荣、效益领先、持续发展的的卓越团队。

换言之,违背和谐要义的企业不是美丽企业。职工买不起房、看不起病、养老保险不落实、上访频繁的企业不是美丽企业;只顾企业自身利益,在生产经营中偷工减料、偷税漏税、欺行霸市的企业不是美丽企业;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破坏自然环境平衡的企业不是美丽企业;图一时之强大、不谋长远发展的企业也不是美丽企业。美丽企业应该是利与美有机统一的现代企业,是和谐长寿企业,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人文效益统筹兼顾、协调增长的企业。

一部人类历史,便是不断吐故纳新的过程;一个美丽企业的存在,便是不断战胜对手和自我,不断创新和发展的结果。只有善于创新,敢于创新,企业才能赢得市场,创造成功。而这一过程必须以和谐理念作引领,以和谐创建强根基。企业在持续发展中,不仅要符合自然本身的和谐,还要做到人性的自然和谐,做到与社会的自然和谐,这样的规律,实质上是从自由而自觉的规律。这正是美丽企业建设的灵魂与基础。

二、当前影响美丽企业建设的不和谐因素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科学技术迅猛进步、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较为优裕的时代。但是,随着人类无限制地推崇和追随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满足自己征服、控制和享受自然,也带来了严重的恶果和危机,最突出的就是现实世界中各种关系的失衡和破坏,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状况。具体到企业管理工作中,这些不和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文明的迅猛发展带来人自身的不和谐

世界科技的发展,物质文明的进步,既给人类带来物质利益,同时也给人类带来危机和隐患。一切都机械化、标准化、符号化、程序化、数字化,这些对人的本性也产生了影响,人也发生了异化。早在19世纪,一些敏感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就对这种异化有所察觉。如德国美学家、戏剧家席勒就在他的《美育书简》中指出,近代社会像一架精巧的钟表机械,人像机械的每一个部件被固定在整个机械中,变成一个断片,耳朵里听到的永远是由他推动的机器轮盘的那种单调、乏味、嘈杂的声音,于是人也变成一架理性的机器,无法发展他的生存的和谐,便造成人性的分裂。这种分裂主要是感性和理性的分裂。

人的理性无限地张扬,感性却受压抑扼杀,人感受世界的能力极度匮乏,内在的丰富性和整体性日益丧失,变成了片面发展的“单面人”。感官迟钝、精神空虚、感情冷漠、神情抑郁、生活孤寂,与外人和世界的关系越来越疏远,自身的生命力越来越削弱,精神疾患日渐增多,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日益严重,如抢劫、赌博、吸毒、淫乱、谋杀、自杀现象屡屡发生。这种人性的分裂,不仅危害着人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威胁着企业的安全生产与经营管理。因此,协调人的感性和理性、感情和理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生理和心理等诸种关系,加强人文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成为企业界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

(二)漠视人本管理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

人生活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人的性情禀性、生活经历、文化程度、能力才干、兴趣爱好各有差异。在当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城市人口拥挤、各种竞争激烈、贫富分化加剧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人们物欲膨胀、金钱至上、急功近利思想泛滥,加上管理者漠视人本管理与人性关爱,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冷漠与紧张。如果这种矛盾与对立得不到有效缓解,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使冲突日益激烈,破坏社会正常的秩序,威胁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以至酿成许多人间悲剧。因此,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因素,提倡“和为贵”理念,营造融洽和谐的企业环境,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对于社会的进步都是至关重要的。

残酷的企业机制容易导致员工严重的心理问题。富士康科技集团,这家创立于1974年,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自2010年1月23日至2010年11月5日,不到10个月的时间,先后发生14起跳楼事件(其中5月份发生7起),引起社会各界乃至全球的关注。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认为:“没有一个合适的机制让这种问题得到一个舒缓,把自己从一个机器人、一个赚钱工具变回一个人,那可就会有心理、生理等各方面问题出现,就会发生极端事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工人是被机器挟持的,进而变成了机器。如果一个工人做一个简单重复的工作10个小时,我们知道人会有七情六欲,一旦七情六欲被压抑下来,在心理、生理上长时间保持高度紧张,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很容易在瞬间爆发。①韩星:《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5期。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以来,我国作为号称“世界工厂”的制造大国,许多外资、合资与民资企业主要还是给世界发达国家贴牌制造和贴牌生产,是以工人的超负荷与超强度乃至非人性的劳动进行的。这些企业虽然给工人提供了就业岗位,但其生产管理严重背离了普遍的社会道德规范,不仅造成了社会伦理的严重失衡,也严重扭曲了健康健全的人性,使生产劳动成为一种残酷而丑陋的“异化”劳动。待遇低劣,超时工作,非法搜身,随意打骂,克扣工资,野蛮监视,食宿恶劣,不仅严重破坏了企业形象,也给中国企业的整体发展造成了恶劣影响。所有这些,都引起了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舆论的普遍关注。

(三)过度消耗资源与破坏生态导致人与环境的不和谐

人与自然原本有着密切的关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的儿子;人生于自然,长于自然,死与自然,人从自然那里不仅获得物质的滋养,而且还获得精神的安顿、心灵的慰藉和灵感的激发。因此,人应对自然怀着崇敬、亲近、喜爱、欣赏的态度,与自然和睦相处。正如古人所说:“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管子·五行》),“天人之意,相与融洽”(欧阳修语),“人心尽见,天与意相随”(邵康节语)。然而,当今人类为了追求物质的功利和享受,利用高科技无限度地向自然榨取,不顾一切,不计后果,致使自然秩序被破坏、自然资源被掠夺、自然环境被污染。于是,自然便向人类进行惩罚和报复,使人与自然处于一种对立的关系之中,完全失去了原有的和谐。

在大力倡导科学发展的今天,仍有一些不良企业与美丽企业建设的要求相差甚远,恣意耗费过量能源和资源,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给美丽中国建设带来沉重负担和消极影响,贻害四方,祸及子孙。随着原材料和能源类物资价格不断上涨,靠过度耗费资源和能源谋生的企业,由于成本不断提高,几近丧失核心竞争力与再发展能力,但是仍有许多以巨大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为代价的企业依然我行我素,恣意妄为。特别是行业性的一些化工、造纸、水泥、采矿、冶炼和规模性中的中小民营企业,往往是环境破坏与污染的主要力量。有些“黑业主”不计环境成本、不惜一切手段的偷排乱放行为,与部分政府官员的发展认识偏差及地方利益驱使相互交织在一起,再加上城市垃圾、生活污水、汽车尾气排放的失控,已经造成了灾难性后果。

可以说,2013年1月在我国北方持续发生的大面积雾霾天气,就是大自然向我们发出的警示信号。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等机构2013年3月份发布的《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管理绩效评估》(以下简称《评估》报告)显示,我国空气质量好的城市比例仅占10.67%,空气质量差和极差城市占近九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对于环境问题的严重关切,并产生了强烈的审美反思。在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环境问题成为代表、委员最为关切的议题之一。消除对立和危机的唯一办法就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欣赏自然,按照自我规律和美的规律改造自然,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

三、以和谐理念引领美丽企业建设的战略举措

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细胞,它自然也处于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社会上的许多不和谐因素,也必然在企业中反映和体现出来。如何处理好各种关系、协调好各种不和谐因素,使之达到和谐统一,是关系到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推进美丽企业建设进程中,必须善于处理各种矛盾,积极协调不和谐因素,着力在对立统一中求生存,在和谐中促发展,达到一种较高的境界,打造中国当代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具有核心竞争实力、实现持续有效发展的升级版,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

(一)实施以德治企战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和谐统一

国家需要德治,而作为社会“细胞”的企业同样需要德治。实施以德治企战略,就是要在全体员工中牢固树立以德治企、重道义、讲诚信的经营观念。实施“以德治企”,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现实需要,因为现代市场经济制度都是以相应的道德意识、道德习惯和价值观念为前提的。这种观念形态的东西,规范着企业及其员工的行为和价值取向,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大多数人认同的自律准则。

诚然,企业是经济组织,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应有之义。企业的根本任务,是在为社会提供劳动产品、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创造经济价值,为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没有了效益,企业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企业的主要活动是生产经营,它的主要目标是获得利润,创造财富。如果企业经营不善,经济效益不好,连年亏损,负债累累,不但企业自身难以生存,而且也给国家和社会造成负担和损失。因此,企业首先是要把生产经营搞好,提高经济效益,创造最大的经济价值,这是企业的立足之本。

然而,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同时也是一种道德经济。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企业是最高效的社会事业。企业作为社会法人,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必须处理好利和义的关系,摒弃见义忘利的盈利性思维方式,不能只顾赚钱,不讲道义。有的企业见利忘义,背信弃义,为了赚钱,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欺诈蒙骗,欺行霸市,不择手段,不讲诚信,侵犯消费者权益,违反国家政策和法律,甚至图财害命,丧尽天良。这种只追求利润,不讲信义的企业,不仅违背职业道德,而且是违法犯罪,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受到应有的制裁和处罚。正如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所说,利润只是经营的结果,如果把利润当成目标,最终将得不到利润。

海尔集团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们善于处理利与义的关系,始终把人民和社会的利益放在首位,将“为社会服务,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贡献”作为企业的价值追求。他们狠抓产品质量,严把质量关,在员工中树立“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的观念,绝不让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不惜将76台有缺陷的冰箱用大铁锤砸掉。正是这种对消费者负责的社会责任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和企业信誉,从而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

(二)实施绿色低碳战略,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人生活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无时无刻不在与环境发生关系,因此,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环境的含义十分广泛,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人际关系环境、生态环境等。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巨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绿色低碳,就是倡导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降低碳元素类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在实施绿色低碳战略,推行节能减排、推行清洁生产、开发清洁燃料和可再生能源等方面取得了较好业绩。“十一五”期间,公司投资95亿元,分板块、有重点地进行隐患治理,保持了无重大原油泄漏及环境污染事件的良好记录。2005至2011年,累计节约标煤1580万吨,相当于植树35190棵;减少排放二氧化碳3887万吨,相当于110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累计节水2.27亿立方米,相当于节约16个西湖。2005年至2011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在原油加工量增加47.9%,乙烯产量增加82.5%的情况下,炼油综合能耗下降17.50%,乙烯综合能耗下降14.83%。2012年11月,该集团公司董事长傅成玉郑重承诺,凡是环境保护需要花的钱一分不少,凡是不符合环境保护的事的一件不做,凡是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效益一分不要。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战略实践与责任意识,为工业企业实施绿色低碳战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表率。

从人文角度来探讨企业面临的人与环境的关系,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实现企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企业在进行生产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避免和消除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积极建设生态企业,研制和开发绿色产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二是实现企业内部人与劳动环境和谐统一。美丽企业应该注重厂容厂貌的美化,厂房、车间、机器设备、劳动工具、生产流程都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设计、安装和美化,从而创造一种优美愉悦的劳动环境,使劳动者在这个环境中,不受污染,不受伤害,不感到压抑,不觉得乏味,时时得到美的享受,处处受到美的熏陶。三是实现企业与外界关系的和谐统一。企业是处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它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如上下级关系、同行关系、与消费者关系、供销关系、邻里关系以及与各有关部门的关系等。如果这些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影响企业的顺利发展,甚至会给企业带来困难和损失。因此,企业要处理好这些关系,以大局为重,按照国家的法规和政策,既要与人为善,以和为贵,又要坚持原则,反对和抵制不正之风,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客观条件。

(三)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现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的和谐统一

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最主要的途径。实施企业创新驱动战略,就是抓住市场潜在的盈利机会,或技术的潜在商业价值,以获取利润为目的,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进行新的组合,建立效能更强、效率更高的新生产经营体系,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新的组织,它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①何伟强:《企业逆境创新政府责无旁贷》,《民营经济报》2009年1月1日。

实施创新驱动,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的关系。继承与创新是对立的统一,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发展,没有继承,割断历史,丢掉传统,创新犹如空中楼阁,基础不牢,根基不深,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没有创新,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就会停滞不前,被历史淘汰。在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对于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我国企业不论是在技术和经营方面,还是在企业文化方面,都有着许多优良的传统。如何继承和弘扬这些优良传统,并在其基础上改革创新,就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这方面,创建于1892年张裕葡萄酒集团公司为我们树立了典范。张裕公司,是我国最早的葡萄酒生产厂家,至今已有111年的辉煌历史。孙中山先生曾高度赞誉它为“品重醴泉”。它酿造的葡萄酒,选料精良,水质精纯;酿造技术高超,储酒器具独特,因而酿造出的酒质醇厚芬芳,余味悠长,曾荣获国际博览会的多项金奖。在成绩和荣誉面前,张裕人并没有靠名牌,吃老本,而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认真总结百年创业经验,努力挖掘和弘扬张裕优良传统,从中找出能与现代企业发展相契合的东西,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打破“四不动”(即历史上传下来的原料、工艺、品种、包装不能动)的观念和做法,建立创新机制,培养创新人才,制定创新战略,创造出了新的产品,从而使张裕这个老牌企业具有了“岁月根弥壮,阳骄叶更新”的活力。

(四)实施企业美学战略,实现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和谐统一

实施企业美学战略,是企业运营高层次管理追求,目的是通过认识与把握人们审美认同与审美追求的心理,把企业美学引进到企业建设与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在实现企业产品的实用价值基础上,强调产品与服务的艺术品格的重要性,以满足消费者的物质与精神双重需要,进而提升消费者对产品以及企业的满意度。在产品设计上,贯彻形式美法则,做到既实用便利又美观大方,令人赏心悦目;在营销过程中,按照美的要求来提升营销人员的审美修养,并在广告的视觉美和听觉美上狠下功夫;在企业形象策划上,运用美学原理,使之真有艺术性等等。企业美学并不是美学与企业的简单相加,而是美学与现代企业的本质融合。

在人类发展史上,物质产品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在人类社会的初期,人们只看重物品的实用价值,认为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就是美的。美从属于功利,从属于实用。从词源学上解释“羊大为美”,羊肉可吃、羊奶可喝、羊皮可穿,羊越大对人越有用,因此越美。同样,牛粪虽臭且脏,但它能肥田、取暖,所以也美。然而,盛开的鲜花对于狩猎时代的人来说毫无用处,因此,人们不觉得它美。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物品的审美价值逐渐上升,但实用价值仍占主要地位,特别是在经济贫困、物品匮乏的情况下,人们更看重实用价值,而忽视审美价值。

社会发展到了今天,经济飞速发展,科技迅猛进步,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越来越丰富多样,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不仅要实用,而且更要美观,期望在使用产品的同时,获得审美的享受。这种消费的审美使趋势日益发展,成为一股强大的潮流,冲击着市场,冲击着企业,逼迫着人们不得不把目光转移到审美价值的创造上。如日本一些企业就抓住了这个机遇,努力提高产品的审美价值,生产出了功能适用、造型新颖、色彩和谐、装潢美观的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山东海信集团也十分注重审美价值的创造,他们将“创造完美、服务社会”作为自己的经营理念。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把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融注于每一个产品之中,并且通过优质的服务把它奉献给人民,让更多的人在使用海信的产品、享受海信服务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到一种美的存在,获得一种美的享受,从而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热爱美、追求美、创造美的高层次需求。

需要强调的是,实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核心和基础,审美价值是建立在实用价值基础上的锦上添花,两者既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本末倒置。在提高产品审美价值的同时,还应防止另一种倾向,即只注重外在形式,而忽视内在质量,只有美丽的包装,没有充实的内容,华而不实,很不实用。这就违背了实用与审美和谐统一的原则。

(五)实施文化兴企战略,实现“软管理”与“硬管理”的和谐统一

2009年的一场经济危机使大量企业纷纷倒闭,在危机来临之际,许多企业临阵慌乱,手足无措。这些深刻暴露了企业软实力的脆弱。企业的软实力就是企业文化彰显出的实力和竞争力,通俗地讲,企业软实力就是与设备、厂房、资本、盈利等硬实力相对应的管理制度、研发创新、文化理念、品牌形象、员工的忠诚度等。软实力要求企业按照一定的文化理念把相关资源要素(包括硬实力)整合起来,形成核心能力,因而直接关系到企业生存力的强弱和生命力的持续。

企业的优劣兴衰,关键在于管理。管理得力,企业兴旺发达;管理不善,企业必定衰败垮台。纵观国内外各种不同的企业管理模式,虽然各具特色,各有长短,但将它们加以概括和剖析就会发现,任何一种管理模式,都离不开两种基本管理方法,即“软管理”和“硬管理”。所谓“软管理”,就是建设企业文化,建立企业理念,培养企业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员工的自主意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使企业管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最佳效果。所谓“硬管理”,就是以严治厂,严格管理,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建立检查监督机制,采取公平合理的奖惩措施,具有坚决果断的决策魄力。

“软管理”和“硬管理”二者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前者是导向、是灵魂,后者是规范、是保证,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硬管理”,没有“软管理”,管理就失去了精神支柱,缺少文化品位和人文关怀,企业就没有凝聚力,不可能兴旺发达。只有“软管理”,而没有“硬管理”,管理则无章可循,无法可依,企业就不能有秩序地进行正常运转,会导致陷入混乱和瘫痪。可以说,“硬管理”是物化性管理,是有形的,表层的,立竿见影的;“软管理”是文化性管理,是无形的,深层的,潜移默化的。二者互为依存,互相促进,因此,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和谐统一,才能在对立统一中推动企业的良性发展。

(六)实施成果共享战略,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幸福的和谐统一

习近平强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科学发展的本质和核心、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核心。”企业实施成果共享战略,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营造融洽的人际环境,在企业发展的同时,让职工个人价值得到体现,职工收入不断有增加,职工与企业共享发展成果,从而促进和实现企业发展与职工幸福的和谐统一。

在这里,领导者的思想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和示范作用。作为企业带头人,必须有爱民之心、为民之德、富民之才、安民之策,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以高超的领导艺术和人格魅力,吸引员工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共同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全国优秀企业家、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齐鲁石化总经理李安喜把“企业发展,职工幸福”当作企业的最高追求和干部职工共同的目标。笔者认为,这是企业落实成果共享的有效尝试。

所谓企业发展,包括企业规模、效益、利税及人才等量的扩大和积聚,也蕴含管理、效率等质的提升。它包括企业管理的不断细化和深化,竞争实力与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和谐稳定局面不断巩固,“和谐先要共建才能共享”成为共识和行动。“企业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化,是职工幸福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职工幸福,则是职工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李安喜认为,职工幸福是有条件的:一是要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岗位,不要整天让他下岗;二是要有较高且逐年提高的收入,幸福要有物质支撑;三是要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四是要有和睦的家庭。这一论述层层递进,清晰明确,具体实在,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企业发展”与“职工幸福”是一个整体,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不能分割开来。只有企业发展了,职工才有希望、有盼头,职工幸福才有保障、有基础。只有企业不断创造经济效益,才能赢得投资,扩大生产规模,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得到有效发展,才能为职工幸福提供物质基础,为国家做出大贡献。没有企业发展,职工幸福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职工的幸福感,不仅是对工作、对生活的满足,也是在情感、精神追求上极大满足的主要标志。只有职工幸福了,大家才会很开心地工作,才会对企业有真正的归属感,增强对企业的忠诚度,全身心融入企业,产生不竭的工作源动力,创造更大的价值。

(责任编辑:陆影)

F272

A

1003-4145[2015]05-0187-06

2014-12-23

类维强,高级经济师,齐鲁石化公司办公室副主任。

猜你喜欢
美丽企业发展
企业
企业
企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