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视阈中的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

2015-04-02 07:14李丽郭占庆
山东社会科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城乡农村建设

李丽 郭占庆

(山东建筑大学法政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1)

城乡统筹视阈中的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

李丽 郭占庆

(山东建筑大学法政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1)

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没有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也就难有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我们应以政策为导向、以投入为保障、以人才为支撑、以需求为动力大力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以此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城乡统筹;文化;一体化发展

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拉开了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序幕。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都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战略重点进行了部署。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没有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也就难有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所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并提出“建立以城带乡联动机制,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鼓励城市对农村进行文化帮扶,把支持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创建文明城市基本指标”①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19页。。

一、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意义

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就是指城市与农村文化的统筹发展,即通过城乡丰富的文化资源的共享与交流,让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能够享有基本相同的文化权益。国外发展的实践证明,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能够为城乡经济的发展提供文化支撑,能够整合城乡文化资源,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一)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是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社会的发展决定了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又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文化依据与支撑。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要求,要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就必须重视城乡文化一体化的助推作用,重视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山东省作为一个经济强省,应以此为契机,“打破城乡分割的思维模式,改变城乡文化二元化的发展格局,将城乡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规划,一体化发展”②高善春:《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的路径探析》,《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13期。。

(二)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是解决城乡文化发展失衡的根本措施

我国长期分隔的城乡二元体制,一方面造成了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另一方面则是文化发展的人为割裂。无论在文化资源配置上还是在文化设施的建设以及文化人才的配备等方面,农村文化的发展都与当前城市文化的发展有很大差距。要改变城乡文化失衡的现状,就必须重视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将城乡文化进行合理整合,统筹协调发展,满足城乡人民共同的精神需求,彻底解决城乡文化的失衡。

(三)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课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以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和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命题必然要求重视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是缩小城乡差异、提高农民素质的内在需求,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是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支撑

没有农村文化的大发展,也就谈不上文化强省的建设。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能使城乡文化迅速融合,城市的现代文明、先进思想在农村快速扩散;城市文化又能从乡村优秀文化中汲取养分,从而使城乡文化有效对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山东省九届十三次会议就加快建设山东文化强省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是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加快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一)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物质基础薄弱

文化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来支撑。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我国长期存在的“重城市、轻农村”的城乡二元结构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致使城乡差距越来越大。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比2009年为3.33:1、2010年为3.23:1、2011年为3.13:1、2012年为3.10:1,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基本保持在3倍以上。收入差距导致消费支出的差距,近几年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差距基本维持在3倍左右,城乡居民在文化上的消费支出差距也基本在3倍以上。农村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的落后和发展速度的滞后,严重阻碍了农村文化的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着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发展,重城市文化发展、轻农村文化发展的误区。认识上的误区,一方面导致对于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政府缺少整体统筹、一体化规划;另一方面导致对文化特别是对农村文化的发展投入严重不足。以2012年为例,全国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重平均为0.42%,而发达地区和国家通常是1%左右。作为经济大省的山东,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重仅仅为3.4%,还不到全国平均数;人均文化事业费仅有18.2元,远低于全国平均数35.86元。②孙逊主编:《2012年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第157-158页。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建设异常薄弱。部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只有少量的健身器材和简易篮球场,且缺少维护,而颇受农民欢迎的农村书屋、老年活动室却大都没落到实处。有的村虽建立了文化大院,但却缺少内涵。文化基础设施的薄弱,使农民接近现代化文化的机会与渠道极其有限,而且难以参与其中,这种物质基础的脆弱直接影响着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进程。

(二)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人才资源匮乏

文化人才是文化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是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关键。然而,目前我国优秀文化人才大都集中在城市,农村文化人才资源极其匮乏,农村文化工作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与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市、区县、乡镇文化馆(站)的文化干部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既是组织者、管理者,又是实践者、推动者,这是农村文化人才资源培养和利用的一个关键点。但由于体制的原因,当前我国的县级文化机构,专、兼职人员普遍年龄偏大、业务能力不强,专业人员偏少、行政人员偏多,不能满足对乡镇文化站和农村文化骨干进行培训辅导的需要。乡镇文化站是发展农村文化的中枢,专门负责农村文化建设,然而有的乡镇文化站存在着没有专职的管理人员、在编不在岗、形同虚设等问题。以农村群众文化搞得较好的济南市历城区为例,全区15个文化站90%的文化站只配备一人,而且50%的是兼职,一专多能、多才多艺的仅占30%。从农村业余文化队伍的建设情况来看,存在年龄结构老化,创作、表演队伍后继无人的现象,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的传承问题堪忧,面临失危。这种人才资源的匮乏,无疑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乡文化一体化的发展。

(三)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互动机制欠缺

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就是秉承均衡发展理念,统筹城乡文化,使城乡文化互动、协同发展,各文化要素在城乡间相互作用、相互交融、合理流动。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就是通过城乡文化的交流对接,一方面以城带乡,使城市丰富的文化资源日益向农村地区扩展,改变农村落后的文化面貌和文化习俗;另一方面以乡促城,城市文化在与农村文化的碰撞中,吸收农村文化中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优秀成分,以实现城乡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但是,当前我国的城乡文化建设与发展互动机制缺乏,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与发展的机制有待完善。城乡文化发展在人才交流、文化交融、文化投入等方面,呈现出相互割裂、不协调发展的局面,农村优秀的传统文化没有融到城市文化中,城市文化对农村文化的反哺不够。以颇受农民欢迎的文化“三下乡”活动为例,近些年一直得到山东省的重视,然而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全省村民每年看戏、电影或文艺演出的次数基本为3-5次,远远满足不了农民的需求。我国文化发展呈现出城乡分割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制度。要实现高度的精神文明城乡共享,就必须彻底消除现存的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城乡文化互动机制。

(四)农村文化形式单调,农民参与度不高,制约了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目前,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最大问题是农村文化大大落后于城市文化,因此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农村文化发展单纯依靠政府与外界的支持、依靠城市文化的反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农民自身成为农村先进文化的主体,积极参与到农村文化的建设中来,才能够加快农村文化的发展。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文化形式单调,农民参与度不高。目前,我国农民的文化活动主要集中在看电视、打牌(包括麻将、扑克等)、阅读、下棋、听广播等,参与上述文化活动人数占参加文化活动总人数的比例依次是54.7%、12.69%、11.15%、7.25%、7.11%,①《中国农民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战略思考》,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网”,hup://www.ccrs.org.cn/。戏曲、歌舞等活动只在个别村子存在,大都是农民自发组织的,发展受限,难以普及。城市里的影剧院、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KTV等高层次的、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在农村更是见不到。单调的文化活动,难以对农民产生吸引力,导致农民的参与度不高。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农村基础文化设施薄弱、资金短缺,没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二是农民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学历主要集中于初中及初中以下),观念陈旧保守,难以接受新生事物,对农村文化建设缺乏主动性、积极性。特别是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村民的分散性增强,少有人关心集体文化事业;三是缺少农村文化人才。随着年轻人进城打工的增多,农村留守的基本是老弱病残、文化水平低者,再加上城乡经济水平差距的影响,一些农村传统文化人才流向城市,使农村文化人才短缺;四是农村文化供给与需求的脱节。主要体现在城市对农村的文化帮扶方面,没有充分考虑农民的需求,提供的文化产品不完全适合农民。

三、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路径探析

(一)以政策为导向,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城乡文化的协调发展需要政策的引导和规范,城乡政策措施一体化是加快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1.树立城乡文化发展一盘棋的思想。必须改变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发展,重城市文化建设、轻农村文化建设的观念,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应以新农村建设为突破点,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体制和机制,统筹城乡文化发展规划,让政府的政策在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扮演控制器和导航仪的角色。山东省在《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中提出:“坚持统筹协调和均等普惠的发展理念,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为文化建设、改革、发展提供了政策保证和实施依据。

2.建立健全完善的体制和机制以保障政策的实施和落实。必须建立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的绩效评估机制,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责任制及其配套评价机制。首先,要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相关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以调动广大干部开展农村文化建设、推进城乡文化成果共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山东诸城市通过制定《乡镇(街道)文化工作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考核奖惩机制,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各级政府文化工作进行检查和考核,并责任到人,有力地保证了各项文化政策的贯彻落实。其次,要建立党委、政府农村文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相关组成成员的职责,使其密切协作、各负其责。第三,创新机制,促进城乡文化互动、合理交融。开展城乡文化结对共建活动,使城市优势文化资源向农村流动;探索市场运作方式,吸引企业、个人和社会投资兴建乡村文化活动设施,经营文化娱乐场所;鼓励基础艺术团体以各种形式和企业合作,开发农村文化市场。

(二)以投入为保障,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1.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健全政府投入机制。要推动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支撑作用。文化服务项目应纳入政府预算,使政府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随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年递增。山东省对加大文化事业发展投入问题已经做出规划:坚持政府主导,建立健全同财政收入相匹配、同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投入保障机制,保证财政对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自2012年起,全省财政文化事业经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逐步提高。2012年,全省文化投入101.75亿元,比上年增长32.57%,高出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18.47%;全省财政文化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1.98%,比2011年提高0.21个百分点。

政府的财政投入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采取倾斜的财政政策。在保证城乡文化建设财政投入稳步增长的前提下,加快建立农村文化建设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从而确保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所需资金得到长期稳定的保障。

2.建立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导,多方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应合理划分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边界,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所需支出,政府予以保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发展所需经费,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对经营性文化产业,政府加强引导和扶持。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各界、民间团体和公民个人等投资文化市场,并放宽文化市场的准入条件。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农村文化事业的金融扶持力度,鼓励各种金融机构向文化市场投资。在对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方面,山东诸城的经验值得借鉴。经过不断探索,诸城市建立了政府投入为主导,吸引多方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首先,政府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年加大,主要用于图书馆、博物馆、举办文化节等文化事业大项目的建设;其次,政府通过实施优惠政策,吸引企业投资、民间投入和社会捐助等多种社会力量通过各种途径投入城乡文化事业的发展,并逐步建立了长效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

(三)以人才为支撑,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1.加强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农村文化人才队伍是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力量。乡土人才是“草根文化”的领头人或发起者,是农村开展文化活动的骨干,政府应积极扶持和培养。同时,积极发展民间优秀文化队伍,定期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保证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济南市历城区在培养农村文化人才队伍方面实施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为了随时掌握全区文化艺术人才的状况,区文化局建立了全区文化艺术人才信息库,定期免费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培训班,征集、创作了300余件体现先进文化、适合农村庄户剧团演出的的文艺作品,并制作成光盘,免费发放到各庄户剧团,为庄户剧团提供丰富的演出素材,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农村文化的发展。

同时,政府应通过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政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服务基层。山东在文化人才的培养上,一方面在体制机制上加以保障,如开展文化从业资格考核和认证,把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的业务考核和资格认证纳入工作范围。另一方面大力吸收社会人才资源,壮大文化人才队伍。在县、乡两级,积极吸收志愿者建立群众文化辅导团,面向群众开展辅导、培训等活动。目前,山东群文辅导团已发展到20万人,每村3人。为繁荣农村文化,山东省实施了农村文化“百千万”计划,评选培植了百个农村特色文化品牌、千支农村优秀文化团队、万名农村优秀文化人才,促进了农村文化的发展繁荣。

2.优化城乡文化人才资源配置,实施城乡人才互动、对接。政府应建立统筹城乡人才开发的政策体系,打破城乡人才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用人政策一体化,形成城乡之间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体制机制。比如,建立城乡共享文化人才信息资源库,定期编制和公布文化人才需求名录;建立统一、规范的文化人才市场,形成集交流、培训、推荐、创业于一体的文化人才市场服务体系等等。

(四)以需求为动力,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内在动力。随着我国城乡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文化有了更加突出、更高层次的需求。特别是广大农村,农民的文化需求还远没有得到有效满足。这种“文化缺口”便是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广阔市场,也是要求城乡文化事业统筹发展的内在推动力,同时也为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提出了艰巨的任务。

1.加强城市文化对农村文化的支援,利用城市先进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带动农村文化的发展。文化“三下乡”活动颇受农民欢迎,应将其制度化。然而,文化下乡活动却存在经费少、收入低、条件差等方面的障碍,要破除这些障碍,既需要文化团体自身破解难题,又需要政府加大对文化团体的扶持力度,改革文化体制。山东高密自2006年就开始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在将文艺团体推向市场的同时,也加强了扶持措施。政府专门设立了非物质遗产保护基金,每年拿出30万用于传承、发展茂腔等传统剧目,并采用政府购买演出的方式,鼓励剧团送戏下乡,不但丰富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还保护发展了传统艺术,也激活了文艺剧团。高密的经验说明,以城带乡,推动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必须政府与文化团体合力进行。政府通过用人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单位政事分开、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文化事业单位应借助改革,整合内部资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生产更多符合农民群众价值观和审美情趣的公共文化产品。

2.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其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农民可根据自身的需求,创造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并以农村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城市文化的发展。村委会可利用农民的闲暇时间以及农闲季节,运用村里的各种文化资源,采用发生在村民身边的素材,组织村民自编、自导、自演各种文艺节目,利用文艺节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并定期举行力所能及的体育比赛。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模式,化解邻里之间的矛盾,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另外,农民还可以编排具有地方特色、乡土风味的文艺节目到城市演出,使城市市民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责任编辑:张婧)

G120

A

1003-4145[2015]05-0171-05

2014-08-12

李丽(1964—),女,山东建筑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郭占庆(1978—),男,山东建筑大学法政学院讲师。

本文系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城乡统筹视阈下的山东省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4-ZZ-WH-05)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城乡农村建设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城乡涌动创业潮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