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性思索

2015-04-02 05:28:07
关键词:师资队伍心理咨询心理学

李 箐

(山西大同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山西大同037009)

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性思索

李 箐

(山西大同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山西大同037009)

文章探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具体问题,研究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对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咨询;途径

1870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做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我国的心理学研究起步于清朝末年,发展较为迟缓,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步入正轨。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始于1994年,当时中共中央明确要求学校的德育工作要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和心理指导。1999年国务院再次强调,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2001年教育部重申了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上述文件的出台,促使全国各高校纷纷行动起来,展开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诸如设立心理咨询部门,开展心理健康课程,邀请心理专家定期做讲座,组织心理素质训练活动,运用多种渠道宣传心理学的知识等。但由于各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规律和教育体制认识不够,在实践过程中仍有很多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1-3]。

1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1 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迅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就会越大,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晴雨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因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大学生自杀、凶杀等案件呈逐年上升的态势,给社会带来不小的危害和影响,引起全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身心健康关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关乎国运的兴衰,关乎中国梦的实现。因此,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才兴国战略的需要[4]。

1.2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没有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心理,既使学识渊博、能力超强,也不会利于国家和自身的发展,相反会呈逆向发展之势。此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会影响学风、班风的建设,引起班级同学的紧张情绪、猜忌心理,同学之间的相处象隔着厚厚的帘子,天长日久就会影响班级的团结、稳定。没有好的班风也势必会影响到校风的建设。因此,高校不仅要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高校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其实效性,既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也是高校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需要[5]。

1.3 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黄金时期,也是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问题更为复杂,承受的压力也普遍增大。而大学生的心智还未完全成熟,缺乏社会经验,自我认知能力较差,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矛盾的时候,缺乏应对和处理能力,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爆发心理问题、产生心理障碍。如果心理障碍得不到及时的干预和治疗,很容易形成心理疾病,从而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是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灵困惑、大步迈向成才成功之路的需要。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心理健康的教育机制有待加强

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间较短,实践经验不足,教育机制也不健全。一些高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和心理救助机构,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有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同学身上,重治疗而轻预防;还有部分高校尽管在大学生中普及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经常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但课程多半是做为选修课或德育课的补充,课时量较少,师资力量不足,课程质量不高,开展的心理健康活动也大多雷声大雨点小,水过地皮湿,并没起到预定的效果;大多负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部门,隶属关系不清,人员配备不齐,资金短缺,没有基本的设施和设备。不少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形式主义、短期效益的思想。

2.2 心理咨询机构的效能有待提高

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性、技巧性较强的工作,在国外必须具备博士学位及两年以上的从业锻炼才能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当前我国很多高校也设置了心理咨询机构,但在教师队伍、业务水平和专业设施的建设上与国外相距甚远。部分心理咨询教师只具备心理学的专业知识,缺乏心理咨询的技能和经验,加之缺少必要的心理咨询仪器和设备,使得高校的心理咨询工作规范性、科学性不强;一些心理咨询教师在做咨询工作时没有较好地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给学生解惑释疑,咨询手段主要是与学生谈话聊天,对学生一味地劝解说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还有不少教师在咨询工作当中,缺乏全局性的考量,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只站在心理学的角度去辅导,缺乏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引导,学生只能了解自己有什么样的心理问题,却找不到根本解决心灵困惑的汤药。一些大学生由于各种心理压力长期积压得不到调适、宣泄和释放,从而形成心理问题。

2.3 心理健康的教育内容有待丰富

我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研究较少、相对薄弱。一些高校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课程还处于初级阶段,课堂上没有固定的统一教材,教学内容一般定几个主题,教师根据主题自己组织具体的教学内容。虽然课程中大都涉及到实用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和教学方法、手段的单一,很多内容如同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不能深入展开,造成大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还有部分高校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学专业知识的传授,教学内容枯燥,缺乏生动性、灵活性,对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指导性不强。有的教师上课只放一些相关心理咨询的视频,放完既不进行专业的分析和讲解,也不对学生提问和启发,学生看完就忘,使课程开展流于形式。

2.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有待加强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缺乏统一、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参差不齐,队伍的质量、数量不太稳定,专职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教师寥寥无几,部分规模不大的高校竟没有一个专职的心理健康咨询师。很多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是由非专业教师兼任,这些教师虽然有自已的学科背景,但由于缺乏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所以对心理健康教育操作起来难免肤浅;部分有心理专业知识背景的教师,由于缺乏实践锻炼和心理咨询的技巧,遇到心理有问题的学生也经常束手无策。师资队伍不稳定,师资素质不高,又缺乏专业的培训,是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主要因素。

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探索

3.1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激发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热情,保持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提高大学生克服挫折和困难的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需结合自己的特色,想方设法让励志的、勤奋的、充满正能量的校歌校训在校园中普及、强化,使人人都遵守,师生都拥护,校园中充满厚德、博学、慎思、笃行的风气;高校需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知识竞赛、技能比赛,开拓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大学生的能力,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促进大学生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高校还需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活动,加强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让大学生们更多的了解社会,更好的融入社会,不断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3.2 建设系统性的工作体制

高校应建设集筛查、教育、帮助、干预和追踪于一体的心理健康工作体制,切实做到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早干预、尽力解决;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要畅通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渠道,发现行为异常、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寻找根源,共同应对。要加强心理咨询及班主任、辅导员的工作联系,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记录大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经历,心理历程等,使心理辅导教师对学生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心理咨询要与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力量相结合,在班级中营造团结友爱、健康向上的氛围,师生同心协力以适当的方式关心和帮助心理有问题的同学;高校还要运用社会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定期邀请社会上的一些心理咨询专家到学校做讲座,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

3.3 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

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应由专职和兼职的人员组成: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由一定数量的心理学专业的教师组成,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在时间、知识、技巧等方面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此外,高校还应通过专兼结合等形式,以专职教师为骨干,思想政治等专业为补充,建立一支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补充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丰富心理咨询内容,提高心理咨询的实效性。兼职人员上岗前要进行集中、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组织学习网络课程和倾听心理专家的讲座,不断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高校还应建立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考核、评估、评优、评奖机制,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予以科学的量化标准,经常以问卷调查或学生评教等形式加强对教师队伍的了解和管理,对表现突出的教师予以表彰和物质奖励,调动他们的责任意识,发挥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3.4 注重心理咨询、拓宽活动渠道

心理咨询是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专业的知识和沟通技巧,通过观查、倾听来访者,运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形式对来访者进行开导、启发和帮助,使来访者尽可能的直面心理问题,摆脱心理困惑,恢复心理平衡。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心理咨询部门做为主阵地,构建专业的心理咨询设施,聘请专业强、技能高、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最好是博士)做心理咨询工作,加大心理咨询教师的培训力度,与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机构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使我们的心理咨询教师能够走出去、引进来,经常深入心理咨询工作,不断提高心理咨询技能。除此之外,高校还需不断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渠道,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利用网络在线学习、在线咨询,开通热线电话,对学生进行心理与行为训练等。旨在强化大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大学生环境适应能力,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中的影响。

[1]张淑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6(2):88-89.

[2]黄希庭,郑涌,李宏翰.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的心理学观点[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42(3):90-94.

[3]胡云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方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5):323-324.

[4]樊富珉,李卓宝.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1996(7):21-25.

[5]胡凯.试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心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J].医学与社会,2003,16(1):52-54.

〔责任编辑 王东〕

Creative Explor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 Education

LI Jing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

The colleges in our country currently attach more importance to 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 education,and have achieved much by carrying out various forms of 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ctivities,but there also exist many prob⁃lems.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naly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 education,and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methods accordingly for such study contribut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 education,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and advance college students'all-round developmen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college students;psychological counseling;approach

B849

A

1674-0874(2015)03-0076-03

2015-02-12

山西大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项目[2014S03]

李箐(1973-),女,河北保定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心理咨询心理学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师资队伍建设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