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元 谭春波 桑小昆
(青岛黄海学院人文教育与艺术学院,山东青岛266427)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高校应用型人才的人文素质高低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民办本科高校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素质教育问题需要改善,比如重技能、轻人文等。本文通过对民办本科高校应用型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研究,分析其中人文素质发展的现状,发现问题并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这对于增强民办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的人文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及人文学科课程通过传授和醺陶的过程就是人文素质教育。在当代,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结合高校自身的改革发展,以及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现实的高校教育环境中,重科技、轻人文,尤其是在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的民办高校当中。民办本科高校推进发展的有效措施重点为人文素质教育的改革和校园人文环境的塑造。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进了世界经济的空前发展,科学技术在加速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造就了自然界的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同时也导致了道德伦理的不断滑坡;人们意识到了科技发展的弊端,寻求了部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开始重视了人文科学的指导作用[1]。在我国民办本科高校发展中,教育的重要使命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就业能力;而目前的教育往往在知识结构上缺乏弹性,而由于人文素质教育的不足导致在生理和心理等方面有所欠缺。[2]
1994年8月31日,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9年9月2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颁发了《公民道德实施纲要》,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这既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指南,也是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3]。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顺应时代潮流[4~5]。而对于高职院校和民办职业院校来说往往以注重实用技术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由于过分强调实用技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应的在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方面明显欠缺[6]。
当今中国高等学校主要呈现出理工为主、人文较弱、校区复杂、管理不便、功利意识强、责任意识淡薄等诸多不利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因素,这对今后我们国家进行教育发展形成了阻碍[7]。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原因是多样的;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发展不够健全的原因分析大部分学者都比较趋向于认为,有社会的,有个人的,有学校的,更加有传统因素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影响;不可否认,在我国长达几千年的文明中,现代人文精神一直是缺失的,强调的一直的群体取向和群体价值观;虽然在现代几次解放思想,但对人文精神的漠视不可忽视,家长忽视孩子的意愿,学校忽视学生的意愿等等,都成为了一种习惯。
顾明远教授在《人文教育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中也认为目前民办本科高校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素质教育,是一种深层次的内在培育结构,是一种全面性的教育;不断健全和完善人格,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修养;其人文素质的主要内容是提升人文修养。
针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和影响的研究分析,之所以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因多数学生受不到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所以比如说很多学生适应不了社会,沟通能力的低下,很多学生无法正确的认识自我,对人待物充满功利性,自我定位的偏颇,人心冷漠,更多的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就业择业压力,缺乏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温暖的人文关怀,一切以利益为先。
在中国,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许多民办高校已经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例如,在本科教育中,加大了人文科学的课程,或注重人文教 育的渗透。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等,以此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在市场经济中,一方面利益观盛行,学校学科设置、专业设置甚至专业科目设置向市场需求方向靠拢,缺乏了一定的专业特色。另一方面受市场导向——追求功利的影响,重视技术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掌握和训练,而冷落和忽视了与现实联系不那么直接的人文课程和基础理论课程。
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过程中,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方方面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细,单纯的一个方面才能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市场。一个综合素质强的人才,必须在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人文素养;只有具备较强的人文素质,才能更好地处理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缺乏人文素养,表现则为社会适应能力低;在一定程度上,人文学科是通往其他学科的桥梁。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对增强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具有科学的作用。
当前,生源是民办高校谋求发展的前提基础。良好的民办本科高校人文环境,对于民办高校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民办本科高校的生源主要是高职生、高考落榜生,其在众多的民办本科高校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选择学校的参考是学校的知名度信息。拥有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不仅具有良好的教学管理,重点是在学校人文精神教育方面的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由以上分析可知,人文素质教育是民办高校发展重点关注的领域。
在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不仅是模范的作用,而且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高校校园环境中的人文氛围情怀,对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和人格的塑造具有强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目前,民办本科高校普遍重知识、技能,而轻人文。然而,一个人的知识结构特别是人文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和为社会做贡献的大小。民办本科高校应该通过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以及专业教学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等举措,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的人文素质。
课堂不仅是用来传授知识的,更重要的是个人品质修养的圣堂。在学习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对世界、对社会和对人类的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从此过程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趋向于正确化。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优秀精神的蕴涵融入到自身的三观中。
丰富多彩的读书和实践活动需要加强。人文素质的养成离不开伟大作品的精神熏陶,人文知识的丰富主要靠自己的学习。人要尽可能地开展一些主题活动。围绕主题,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内外科技教育特色活动。例如,开展科技竞赛活动、举办科技节、展示学生科技作品等。要在技能实践中学习知识和提高素养,这样的教育才能对学生起到应有的意义。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转变重基础知识,而轻知识形成和转化的过程;学生不仅是知识学习的接受者,而且在一定积累的基础上,他们还是新知识形成的创新者。
其次,提高自身素质。科技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教师必须要提高科学素养,以批判的精神转变固有的思维方式,建立适应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思维模式。
教师应该把专业知识教学与人文知识、人文思想的传授相结合。加强自身的人文素质修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引导学生。应开设大学生所关心的人文科学的课程,让学生系统的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学校的任务是发挥学生的天才的方面。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多样化,使得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人的个性、智力、需求、追求的目标是不尽相同的,在因材施教的理念下,通过灵活的管理、多样化的模式来有效地实现。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必须体现人性化。在经济市场强烈需求的前提下,实践性强的人文素质人才得到广泛的需求。作为职业技能型的民办本科高校,必须把握好人文素质教育的规划,将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下意识地去提高人文素质修养,进而成为一名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的社会新型人才。
[1]支艳赏.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5.
[2]陈莎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0,5.
[3]赵志毅.人文与人文——高校德育方略研究[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刘献军.文化素质教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6.
[5]刘久成.知识经济与大学生素质教育论纲[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186~188.
[6]汪雪梅,金本能.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实施途径研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7]谢定国.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