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晓玲 杨智灵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都江堰61183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近半个世纪以来,普通话推广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国家语言文字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公民有学习普通话的权利,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提供条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高职院校是国家职业教育机构,其义务和职责是为国家公民提供相应的学习条件,并通过相应的教学措施和教学实践,促进公民掌握相应的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职业技能和就业技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二条也规定了:“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在这样有利的环境和氛围下,高职学生运用普通话的情况如何?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普通话运用水平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学生运用普通话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探讨了具体措施和办法。
课题组制作200份调查问卷,对学生普通话使用现状进行了随机调查。
国家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成果是普通话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既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加强了国际间的沟通,更提升了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学生对这样的意义认识虽然不一定深刻,但对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的同学的态度来看,大多数同学还是羡慕和向往的。从200份问卷调查结果来看:140人对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的同学表示钦佩,认为这是有修养有内涵的表现,应该虚心学习,占被调查人数的70%;有30人认为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方言区,但毕竟都是四川人,从小就习惯了使用四川方言,普通话反而不利于具体形象的表达感情,但对普通话的使用也可以接受,占被调查人数的15%;有20人认为说不说普通话都无所谓,占10%;有10人认为大家都是四川人,四川方言也可以作为交际工具,没必要使用普通话,没有普通话使用的意识,占5%。
大多数学生对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持有向往的态度,能认识到使用普通话的重要性,但也有部分学生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或有一定的抵触心理,不愿意花功夫费力气来有效提高自己的普通话运用水平。
学生在一些生活场所,比如家庭、寝室、食堂超市等多使用用方言,在学习场所和省外公共场合使用普通话的情况相对较好,大多数的场合兼用了普通话与方言。通过调查数据显示我院被调查学生能在各种场合使用普通话的学生只有18%,以使用普通话为主方言为辅的学生约占22%;在各种场合都使用方言的学生约占30%,以方言为主普通话为辅的学生约占29%。
开展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问卷中问及学生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情况时,有50%的被调查学生大致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认为普通话水平测试重要,有利于促进自己普通话运用水平的提高,但真正能参与到普通话水平测试当中去的学生却不多;有50%的被调查学生对普通话水平测试不了解,或了解甚少,平时也不用或很少使用普通话。在参与过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这部分学生中,有差不多一半的学生认为学习普通话的目的就是为了参加测试,把通过测试,取得普通话等级证书作为学习普通话的唯一目的,测试过后就不再重视自己普通话运用水平的提高了。从近两年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具体情况来看,报名参加测试的学生人数约占全部在校学生人数的10%,文科类学生参与测试的主动性积极性高于理科类学生,就测试成绩来看,文科类学生的平均成绩高于理科类学生的平均成绩,女生的测试成绩高于男生的测试成绩,城市学生的测试成绩高于农村学生的测试成绩。我们还对2012年测试成绩在87分以上的20名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使用普通话的意识还不够,缺乏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实践训练,会导致实际运用水平低于测试成绩的现象。
由于高职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再加上我院学生大量来自四川农村,在对200名学生进行的调查中来,自农村家庭的学生150人。这部分生源所在地的语文教学多注重学生阅读和写作训练,弱化了口头语言表情达意、交流信息、相互沟通的工具性效用,学生运用普通话进行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较差。从学生生活的语言环境来看,儿童时期及学习之余,接触的语言主要是来自家庭成员及周围邻居,他们的交际语言都是方言,而且与外界接触的机会也不多,因而大多农村学生的语音都具有地方方言的系统特点,并逐渐形成了一种固有的语言意识。家长不够重视或缺少与孩子应有的普通话言语交流周围交际的环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普通话语言表达能力。
从以上分析不难发现:高职学生对普通话及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我院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普通话基础较差,需要加强普通话语音基础的学习;我院虽然绝大部分学生都是省内学生,但也存在地域差异,导致学生普通话水平的参差不齐,需要通过普通话训练来缩小这一差异。
我院作为一所高职学院,一直践行“素质教育为本、职业能力优先”,“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普通话表达能力是高职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能力之一。现代社会的变化发展使人力资源跨区域大规模流动已成为必然,普通话自然就成了顺畅沟通的必要工具。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以“普通话标准流利”“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等,对各类专业学生的普通话提出了要求。最近,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中,学生认为缺少求职技巧是就业时存在的最大的问题,而自我表达能力的欠缺居首;从用人单位对各种能力的要求的普遍性来看,排第三位的是自我表达能力。怎样才能有效提高高职学生的普通话运用水平呢,针对调查现状,结合我院学生实际,提出下面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校师生对普通话重要性的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已经确立了普通话的法律地位,2012年《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指出“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到2015年,普通话在城市基本普及,在农村以教师、学生和青壮年劳动力为重点基本普及,汉字社会应用基本规范;到2020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全社会基本普及,全国范围内语言交际障碍基本消除。”为普通话的普及提高明确了目标和任务,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加大普通话宣传和推广的力度,强化学生运用普通话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普通话运用的水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者都是普通话推广的生力军;思想政治课课堂、语文课课堂,以及各种讲座、会议,都是普通话宣传的主战场;院系各级团组织、学院普通话测试站、语文教研室等都应行动起来,有声有色的开展普通话宣传活动;各级学生干部,以至每一个在校学生都应该把普通话作为校园交际语言,并形成学院的普通话语言特色,为普通话的推广工作作出贡献。
(二)分专业开设普通话训练课,形式多样地进行教学,有效提高高职学生的普通话应用能力。我院针对各专业要求,旅游、文秘等专业开设了周学时4的《普通话与口才训练》课程,市场营销、物流、会计等专业开设周学时2的《普通话与口才训练》。通过课程教学,掌握普通话的正确发音,以及朗读技巧、口语表达技能等知识,使其能够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一般口语交际。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的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情景模拟训练中设置职业场景,结合角色扮演,不但训练了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还对专业技能进行了实训。在课堂上通过设置不同的训练项目,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过程。由于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技能性,期末考核成绩可依据项目训练检查的情况来进行评定。
(三)除了根据专业特点开设的《普通话与口才训练》课以外,其它的语文类教学课也应该是进行普通话训练的主要课堂。如《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增强学口头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听、说、读、写的全方位的语言练习。因此,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要使用普通话,并要求学生使用普通话,将听、说、读、写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训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课堂或课后练习不仅要有字、词、句的练习及背诵、写作等内容,还要重点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评和辅导,让语文课成为学校普及普通话的主要阵地。在针对我院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普通话基础薄弱,语文教学更注重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训练,忽视了学生运用普通话进行口头语言能力的训练。在高职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就要能弥补中学阶段语文能力训练的不足,进一步加强“说”的能力的培养,比如,对课文内容进行的复述,对文学作品的赏析,分角色的朗读和表演,讲解根据课程内容延伸的故事,模拟各种各样的情景进行说话训练等等,这样做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更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
(四)进行教材建设,根据高职专业特点和学生的特点编写普通话教材。一是结合专业的特点编制教材,进行专业调研、市场调研,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根据专业对学生的要求,将不同专业有关语言表达的典型案例编写进教材,做到教材与专业接轨,教材与市场接轨,让学生能学以致用,使普通话语言表能力真正成为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基础课就能更好的服务于专业课。二是要针对学生的特点编写教材,我院95%以上的学生都是来自四川省内,因而普通话教材应根据四川学生在运用普通话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比如语音问题中的辅音声母有21个,但属于重难点的是平翘舌音和边鼻音,四川人运用边鼻音虽然容易混淆,但其音节在汉字中的总数并不多,平翘舌音却数量众多,无处不在,稍不留意就会出现混用现象,诸如此类,在编制教材时就要相应加大平翘舌音训练题的量和增加授课时数。
(五)丰富学生社团活动,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调查结果显示,参与学校活动较多的学生,一般能比较自如地运用普通话进行沟通和交流,大多数被调查学生对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持有向往的态度,只要有普通话运用的环境和氛围还是有说好普通话的信心。学习一门语言,确实需要有一定语言环境,需要天天听,天天说,持之以恒,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坚持使用普通话,引导学生通过课外训练,提高普通话应用能力。比如以宿舍为单位,成立普通话学习互助组,同学们之间互相监督,互相纠正对方的语音错误,让使用普通话交流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课外活动,读书、演讲、征文、诗朗诵、讲故事等,鼓励学生们自觉地进行普通话应用能力的培养;参与院系学生社团活动,主动参加各种比赛,比如主持人大赛、演讲比赛、辩论大赛、话剧比赛等等,不仅发展了学生的特长,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通过他们影响带动众更多的学生讲好普通话。
[1]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语文出版社,2003.
[2]邹斌.高职高专普通话口语教学现状及对策[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6(2).
[3]刘小芳.高职学生语言能力培养新思路[J].华章,2013(2).
[4]陈宇.国家技能振兴战略[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9(2).
[5]王晶.理工科院校学生普通话水平现状调查与思考.山东文学,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