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转型高校的人才培养

2015-04-02 03:12熊丽莎古翠凤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转型理论教育

熊丽莎,古翠凤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转型高校的人才培养

熊丽莎,古翠凤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运用人力资本理论,研究了转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认为转型高校要严于内部管理,教学模式要具有互动性,以适应社会需求。

人力资本;转型高校;人才培养

人力资本理论最早是在沃尔什发表的《人力资本观》文章中提出的。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人力资本理论逐渐发展成熟,有了自己的逻辑体系,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舒尔茨、丹尼森、贝克尔等人。人力资本理论有两种研究思路:一种是宏观研究思路,通过结合经济增长问题,对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另一种是微观研究思路,用经济学方法对个人及家庭的行为进行分析,把教育、婚姻、生育、健康、迁移等都纳入投入-产出的分析框架[1]。本文将对人力资本理论的第二个思路进行探讨,即从人力资本理论的微观研究思路进行研究。

高等教育是培养我国高层次专业人才的教育,它在一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建立我国高等院校的分类体系,国家教育部鼓励新设立的本科院校转为应用技术类型的高校。面对转型,高校如何能够创造出一个好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本文以人力资本理论微观研究思路为基础对转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以期转型平稳、成功。

一、转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不完善

转型高校是一个新概念,它将兼具普通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双重特性,转型高校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然而,目前并没有一个成熟的理论来指导转型高校应该怎样进行人才培养,转型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处于理论探索阶段。现阶段,只能通过吸收与借鉴发达国家,如德国、澳大利亚等在高等教育转型中的成功经验或以高校转型中的个案作为研究对象,逐步探索,获取转型的经验,有时甚至会借鉴一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经验进行研究。

2.“双师型”教师不足

转型高校是指将普通高等院校的办学宗旨转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院校的办学宗旨。所以,转型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双师型”教师。目前,需要“双师型”教师的学校有高等职业学院、技术学院、专科学院,成人高校和民办高校。可见,“双师型”教师的需求量很大,转型高校急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实验、实训、实习基础设施与基地难以落实

许多学者在谈论转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时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过去的高等教育大部分都“重理论轻实践”,转型高校确实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事实却是,学生的实践活动很难进行下去,转型高校大多存在着实验室配置,实训、实习基地无着落的状况。

4.校企合作不深入

我国虽然制定了一些政策来支持校企合作,但并没有出台真正的法律保护措施。《职业教育法》对校企合作的规定过于原则化,使企业参与合作办学热情不高,常常会出现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的情况。这样办学经费就无法保障,劳动准入制度也难以执行,从而制约了转型高校的发展。

二、转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早期人力资本理论,也称为第一代人力资本理论或主流派教育经济主义思潮,以美国学者舒尔茨为代表。他在《人力投资——一个经济学家的观点》一文中阐明了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受教育可以给个人带来更高的收入;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核心[2]。

早期的人力资本理论没有直接论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但作为教育的“产品”——人才,却被无数次暗含其中。因为人才的产生必须要以不断接受教育为前提。没有良好的教育投资不可能“产出”优秀的人才。培养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既包括与专业相关的专用人力资本的形成,也包括通用型人力资本的凝结[3]。

人力资本可以分为通用型人力资本和专用型人力资本[4]。经济学家贝克尔所认为的专用型人力资本,指的是专用于某一特定企业,并且在特定企业中使用能够不断增值的人力资本;而通用型人力资本一般指具有广泛应用和活动价值的能力和素质[4]。把这两种人力资本的分类与如今转型高校联系起来,可以这样理解:转型高校所倡导的职业教育更倾向于培养专用型人力资本,它强调对学生的某一专业技能进行培训,通过对学生的实训,学生能提前认识和感受到自己今后将要工作的环境;而传统的一般本科院校更倾向于培养通用型人力资本,他们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广而泛,他们所设置的专业口径往往很宽,学生什么都能学一点儿,但是了解得都不够深入,再加上没有设置专门课程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所以学生初入社会往往会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专业优势。

普通本科院校转向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其根本是加大这部分高校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与人才市场接轨。因此,要想培养高质量的现代人力资本,需要转型高校向专用型人力资本发展,从而使转型高校培养出的具有职业技术能力的本科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1.高校内部要严于律己

早期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能够提高人的认知技能和劳动生产率,使人具有处理不均衡状态的能力,受教育可以给个人带来更高的收入[2]。而现实的情景却是,收入与学历并不成正比。面对这种教育的结构性失衡,许多高校响应教育部的号召,便出现了普通本科高校转为技术型高校的情形。转型后的高校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严于律己,端正自己的态度,不能因“本转专”而自暴自弃,应该意识到这次变革是促进教育教学的巨大举措。为此,转型高校不可放弃思想政治的学习,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②除了在思想上培养自己和学生积极的态度,还要加强自身的课程教学改革,请专家对课程进行合理设置。转型高校的学科设置应该尤其注意专业口径不宜过大或过小,以把一些适用面窄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企业的需求结合起来,由企业承担部分培养费用。鉴于企业经济实力问题,可以由学校提供师资和教学场所。③实行基础知识加专业知识的培养模式,增强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比重,以此为基础,突出专业特色。④不可忽视对教学和实践环节的管理和考评,切不可流于形式,做表面功夫。转型高校需做好考评环节的工作,不断地总结教学上存在的问题,为高校转型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2.人才培养模式需适应社会需求

舒尔茨主张人力投资完全由市场机制调节。现在看来,这一结论有其局限性。当人才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力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应由市场调节。市场的变化反映着社会的需要。教育需要适应市场变化,根据市场的具体情况来调整教育结构,从而形成一种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5]。“对口”和“适应”是两种主要的适应市场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口,是指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各岗位之间直接对接的机制,重视的是技能培养;适应,是指人才培养与社会所需的劳动力之间是一种更宽泛和间接的结合或对接机制,强调的是人才培养模式要合乎整个社会的需求[6]。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通用知识与专用知识不同比例的搭配与组合。前者更多地强调适应具体单位的专用知识的重要性,后者更多地强调通用知识的重要性[7]。前面谈到,职业教育更倾向于培养专用型人力资本,而一般本科院校更倾向于通用型人力资本。对于转型高校来说,应该更多地关注专业知识的培养,专用知识往往能够将某一领域的知识阐述得专而精,这有助于形成人力资本的专用型,使人力资本在某种特定用途上的价值高于任何其他用途上的价值。另外,高校在适当的时候也要引进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可采用订单式的人才培养形式,这样可以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3.人才培养模式要具有互动性

人力资本应包括三方面的重要内容:体力资本、智力资本和情绪资本[8]。情绪资本是这三者中的“神经中枢”。研究表明,情绪和感受的缺失会影响理性,使明智的决策变得不可能[8]。作为刚刚经历了转型的高校,其培养人才的模式更要注重“互动”。因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学管理者应该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及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它是指人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性,是人在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和人本身并创造着自己历史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立性、选择性、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9]。而培养人的主体性则要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需要在教学过程和受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提高自己的主体性意识。教育者要提高自己的主体性。为此,教师必须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知识容量,提高理论修养,扩大自己的知识涉猎范围,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此外,教师必须有积极的奉献精神和坚定信念,积极从事教学[10]。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学习时能够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和信息的开发利用能力,让他们以自己原有的知识为基础,去了解新的事物,去探索新的知识,从而更认真地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去,实现人力资本的合理配置。

三、结 论

本文对人力资本理论进行了研究,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视角讨论转型高校人才培养问题,总结出了三点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虽然人力资本理论为转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人力资本理论来自西方经济学,将它与我国的实际情况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何将人力资本理论更好地运用于转型高校中仍有待继续研究发现。

[1]刘纯阳.人力资本理论的两种研究思路[J].生产力研究, 2004(11):13- 14.

[2]黄敬宝.人力资本理论关于就业问题研究的局限性[J].价格月刊,2007(9):45-47.

[3]潘斌.农林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8):5056- 5058.

[4]刘寒雁,吴剑明.资本分类与失效之辨析[J].思想战线, 2006(6):135- 140.

[5]陈云平.“人力资本”理论及其给我们的启示[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994(1):38-40.

[6]陈晓敏.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6):5.

[7]黄敬宝.高等教育体制与大学毕业生就业[J].江苏高教, 2007(1):72-74.

[8]冷元元.情绪资本:人力资本理论的新视阈[J].中州学刊,2012(5):44- 48.

[9]于永.大学生主体性教育的评价[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8):143- 145.

[10]赵春一,吴丽梅.谈提高教师的质量[J].广东农机,1998 (3):28- 29.

【责任编辑 刘晓鸥】

Talents Cultivation in Transformational Universities Based on Human Capital Theory

Xiong Lisha,Gu Cuifeng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4,China)

The problems in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s and solutions of transformational universities are studied by using human capitol theory.It considers that,transformational universities should strict internal management,and the teaching mode should be interactive to adapt to social needs.

human capital;transformational universities;talent training

G 647

A

2095-5464(2015)05-0639-03

2015- 06- 15

2015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YCSW2015072)。

熊丽莎(1993-),女,湖北武汉人,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古翠凤(1972-),女,广西柳州人,广西师范大学副教授。

猜你喜欢
转型理论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坚持理论创新
题解教育『三问』
神秘的混沌理论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