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静溪 吕吉医
摘 要:农业会展业是促进国内外农业经贸往来,提供农业文化信息交流,推广农业科技和农业产品的现代化平台,尽管其农业只有短暂的几十年历史,但其发展速度令人惊叹。在农业会展业数量增长的同时农业会展绩效更加值得关注。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更应当重视农业会展业的发展效率。因此,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农业会展业绩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业会展业投入重数量、轻质量,呈现出DEA无效状态。基于此,黑龙江省农业会展业应构建多元化供给主体,提升农业会展人才素质,促进农业会展品牌化和国际化。
关键词:农业会展;主成分分析;数据包络分析;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5-0049-04
随着服务三农不断深化,以服务于农业为目标,通过会展行业特有的展示性、交易性、集聚性、关联性和外部性于一体的农业会展业迅猛发展,快速成长过程中不仅呈现出数量增加和规模逐渐壮大,同时也出现资源分散、重复办展等问题。因此,如何衡量农业会展规模的适度性和投入资源分配的合理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黑龙江省农业会展业绩效进行评价,通过对农业会展业投入产出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处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重新组成一组综合指标,以考察2004—2013年黑龙江省农业会展绩效,以期为黑龙江省农业会展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一、黑龙江省农业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
黑龙江省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农业生产力、科技贡献率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13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值为1 290亿斤,连续三年蝉联全国产粮榜首,实现“十连增”;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达70%,超过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55.2%。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步伐势必推动当地农业企业的发展。2013年以北大荒集团、倍丰农资集团、广源种业等知名企业为领跑者的农业企业超过一万家。如何缩短信息交换的时间、增强信息的匹配度,提升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提高农产品和农资产品交易效率,促进整个市场实现局部均衡成为黑龙江省农业会展业发展的动力。
近年来黑龙江省农业会展业发展速度较快。从展览规模上看,黑龙江省农业会展数量占会展数量比重逐年增加,如图1所示,由2004年农业会展数量占会展业数量总比重的2.47%上升为2013年总比重的6.79%。黑龙江省农业会展的国际化程度和区域影响力也逐年扩大,2004年黑龙江省举办的齐齐哈尔绿色食品博览会、农机博览会、中国哈尔滨农资博览会、黑龙江省肥料科技博览会等农业展会的国际展商展商总数比例在10%以下,国际专业观众占专业观众总比例不超过5%,主要以地区性展览和全国性展览为主。随着黑龙江省扩大对外开放,黑龙江省农业会展业发展不断深入,国际性农业展览数量逐渐增加,到2013年黑龙江国际性农业展览已占全省农业会展总量的42%,如图2所示。可见,黑龙江省农业会展业正逐步走向国际化。
图1 黑龙江农业会展数量占会展业比重
从农业会展业行业细分角度,黑龙江省农业会展业已经从单一的农业专业展览逐渐形成以农业综合展览、农业专业展会和农业节庆活动三箭并发的阵容。农业综合展览对农业设备、技术和产品参展没有特定领域的明确限定[1]。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主办,德国科隆展览集团、哈尔滨冰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哈尔滨世界农业博览会是黑龙江省最具代表性的农业综合展会。截止到2013年,哈尔滨世界农业博览会已成功举办三届,已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5万中外客商参展,累计交易额达501.15亿元,正逐步成长为中国最大最强的品牌农业展会之一。农业专业展是以展示农业技术和产品为主的活动。在省内举办影响较大的专业展会如黑龙江肥料科技博览会、中俄佳木斯农机展、齐齐哈尔奶博会、哈尔滨种业博览会、植保信息交流会等。农业节庆活动是以纪念、展示农业文明、宣传特色农业产品并与旅游休闲融为一体的推广媒介。黑龙江省依靠各地方资源优势举办的蓝莓节、大豆节、果蔬采摘节等农业节庆活动,有力地推动当地农业、文化、休闲旅游等行业发展和提升。例如,中国兴安蓝莓节与国际蓝莓小姐大赛同期举办,一节一赛形成农业会展业与文化产业的强强联合,共同弘扬蓝莓文化、扩大蓝莓产业。中国兴安蓝莓节已经成功举办五届,吸引游客约25万,将产品单一的蓝莓产地推广为多元化的蓝莓之乡。再如,近年兴起的北大荒果蔬采摘节,利用黑龙江垦区各农场资源,联合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将农业休闲旅游、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巧妙结合,吸引大量的游客。
图2 黑龙江各类农业展览所占比重
尽管黑龙江省农业会展业根植于黑土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依托于牢固完善的农业发展行业链条,呈现出展览规模逐渐扩大,档次逐步提高的发展态势,但作为行业来说只是初具雏形,农业会展发展仍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黑龙江省农业会展业供给主体构成单一。除外资企业外,几乎没有完全市场化的公司办展,政府参与程度高,往往带来农业会展行业对政府的过度依赖,抑制市场机制在农业会展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二是存在重复办展现象,且黑龙江省农业会展品牌化和国际化程度不高。目前黑龙江省举办的专业性农业展览的特定农业资产业在综合性农业展览中仍然占有很大比重,且省内各地方同期举办展览再度强化重复办展的现状。尽管黑龙江省农业会展正逐步走向国际化,但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国际性农业会展仍为数不多。三是缺少专业化会展人才。农业会展业是一个涉及面广泛、系统性强且专业化程度高的行业。2013年黑龙江省85所高等院校中,9所院校开设会展专业,其中本科院校3所,高职高专院校6所。可见会展人才培养机构层次不高,培养方式也以基础性服务人才为主,与农业会展行业发展需求相距较远。
二、农业会展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本文借鉴投入产出绩效评价指标设计思路和方法,设计农业会展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其他的生产过程和服务环节一样,农业会展业可以看成有一组逻辑相关的活动构成。在一定范围内,农业会展通过投入生产要素(如物资、人力等)并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最终输出一定量的产品或服务给参展商、采购商和观众。农业会展的效率可以用输入和输出之间的转换能力表示,通过输入和输出的比值衡量农业会展的优劣。通常输入表示举办农业会展需要投入的资源,输出代表通过农业会展能获得的收益,由于农业会展业与其他行业关联度很高,农业会展所带来的正外部性不可忽略,因此,举办农业会展得到的收益应当包括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
对于农业会展业而言,展馆规模、展览数量和标准展位设置、论坛数量、会展专业人才数量、主办方能力等对农业会展效果具有一定影响,因此将上述变量作为反应会展规模的输入变量[2]。此外,农业会展需要农业产业支持和高效率、高质量的配套服务作支撑,旅游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的发展程度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会展,故而选取农产品产量、农业机械拥有量、财政农业支出、星级酒店数量、物流水平、通信行业水平作为辅助投入的输入变量。
对于输出变量的选取,由于农业会展不仅具有经济作用也具有较强的观赏性,这对参展商、采购商、媒体乃至观众都有极大的吸引力。此外农业会展能有效推动农产品贸易发展,提升社会整体服务水平,带动相关行业发展。因此在输出方面,选取农业展会收入、农业展会成交金额、参展企业、海外参展企业、观众数量、农产品贸易增加额、就业人口数量、旅游业收入增加额和批发零售业增加额等能够体现农业会展收效的指标作为输出指标。本文设立能反应农业会展业投入、产出的指标如下表1所示。
三、黑龙江农业会展业绩效评价
(一)评价方法选择
DEA方法适用于多投入多产出的有效综合评价问题,该方法并不直接对数据进行综合,选取决策单元的投入与产出指标值不用考虑单位差异,无须进行标准化处理,并且该方法不需要进行任何权重的假设,减少了主观认为因素影响,更能真实反映决策单元的实际状态。其中的BCC模型加入了变动规模报酬的因素,可衡量不同规模报酬状态下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值。符合本文研究的农业会展绩。农业会展绩效评价涉及衡量会展规模、辅助服务投入和会展收益、会展吸引力和会展外部性指标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并且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我们在做农业会展绩效评价时需要尽可能多的收集指标数据以保证获取足够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准确的绩效评价。但当数据指标很多时运用DEA进行绩效评价,其评价效果就会明显减弱,主成分分析方法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个缺陷,以提升绩效评价效果。因此,需要对原始指标数据进行预处理,将一组有一定相关性的指标重新组成新的相互无关的综合性指标,本文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以满足上述要求,再使用BCC模型进行绩效评价。
(二)实证分析
根据以上建立的农业会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出于对具体性、可实现性和相关性原则的考虑,选取农业会展业投入和产出指标如表2所示。
表2 黑龙江省农业会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进行绩效评价必须满足评价单元的样本个数是评价指标之和的三倍以上的条件才能使评价结果尽可能准确[5]。而本文以黑龙江省2004—2013年的农业会展为研究对象而选取的投入产出指标共计18个,不能满足DEA方法对决策单元样本数量的限制要求上述条件,因此,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降维,浓缩输入输出指标,消除所选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和重复性,使指标更客观。根据表2的评价体系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黑龙江省统计年鉴、中国农业会展网和黑龙江省会展网公布的数据资料。利用SPSS软件分别对投入、产出指标分别进行标准化处理与主成分提取,步骤如下:
对输入的9个指标分析后得出一个主成分得分
I=0.35x1+0.31x2+0.34x3+0.36x4+0.36x5+0.07x6+0.36x7+0.36x8+
0.25x9
对输出的9个指标分析后得出一个主成分得分
O=0.26y1+0.3y2+0.33y3+0.33y4+0.32y5+0.31y6+0.04y7+0.29y8+
0.34y9
因经过主成分分析所计算出的结果存在负值,所以采取极差法对这些负数进行正向化处理,处理后的输入输出数据如表3所示:
依据DEA模型,运用DEAP2.1软件,将表3中的数据投入综合指标I和产出综合指标O作为输出,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从黑龙江省农业会展业的一般效率计算结果中可以看出,黑龙江省农业会展业绩效水平不高。只有2004年达到技术有效,且规模报酬保持不变处在生产函数的有效前沿面上,表明其在当前的投入水平上达到了产出最大,绩效水平相对较好。2011年和2013年黑龙江省农业会展业虽然技术效率无效,但这两年纯技术效率却达到了最优,就样本单元本身的技术效率而言,投入和产出已经达到了最优,是规模原因导致了技术无效,即规模与投入产出不相匹配。剩余的其他年份中黑龙江省农业会展业既是技术无效又是规模无效,他们大部分是投入过多原因造成的。
通过给出非有效决策单元的投入冗余量,见表5。可以看出,在非有效的决策单元投入过剩现象严重,说明黑龙江农业会展业投入重数量、轻质量,呈现出DEA无效状态。因此,黑龙江省农业会展业应在保持现有产出的基础上,避免重复办展、扎堆办展,加强农业会展业管理,提高农业会展业人才素质,打造品牌农业会展,加深农业会展国际化程度。
四、提升黑龙江农业会展绩效的建议
(一)建立多元化供给主体结构,改进农业会展业管理体制
科学健全的行业管理体制是推动黑龙江农业会展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黑龙江省农业会展供给主体单一,农业会展业发展过度依赖政府。应将政府办展转向市场办展,吸纳行业协会、农业企业以及会展企业共同参与农业会展业管理,形成多元化农业会展业供给结构。通过市场调节、政府监督,杜绝农业会展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兼顾办展地区差别和地域季节的差异,实现农业展会及农业节庆活动举办地区的科学、合理布局。在同类会展的档期安排上,尽量实现统筹规划,避免档期重叠或者过近,避免造成农业会展资源浪费和会展质量降低。大力支持与保护黑龙江知名的农业会展项目,引导不具有品牌优势和办展特色、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行业发展失序的农业会展项目逐渐退出市场。
表5 非有效DMU改进值
(二)培养农业会展业专业人才,提高农业会展服务水平
近年来黑龙江省在场馆建设、办展规模等方面投入较大,但农业展览和节庆活动对国内外企业的吸引力并无显著增长。不少国内外企业纷纷表示虽然农业会展硬件设施几近国际水品,但在会展服务这个层面上有失国际范儿。提升黑龙江农业会展业服务水平关键在于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农业展队伍素质和服务管理水平,既需要重点扶持黑龙江省农业会展专业教育,也应当加强在职培训,形成完善的职业认证和人员培训体系,切实提高黑龙江农业会展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实现岗位职业化与人才国际化,适应和满足黑龙江省农业会展发展的需求。
(三)培育优秀农业会展企业,促进农业会展品牌化
品牌农业展览和农业节庆活动对企业和观众都有很强的吸引力,促进农业会展品牌化,有助于会提升农业会展业绩效。目前黑龙江省农业展览和农业节庆活动品牌化程度并不高,对于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而言,应当大力发展黑龙江农业会展经济主体,积极推动国内外企业会展公司、组织结构联合办展,做好展会和节庆活动评估并为农业会展提供政策保障、舆论支持。同时应加强政府与世界国际性组织的推介作用,鼓励企业以品牌会展加入国际展览联盟;鼓励有条件的会展企业通过上市、并购等资本运作手段,组建展览集团公司,为农业会展公司和机构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6]。对于会展企业而言,应充分树立品牌管理观念,有效整合相关资源,切实重视市场研究,全面提高专业水平,积极推进品牌扩张以及努力构建全球网络,在此基础上加强品牌评估和品牌保护,最终实现农业会展品牌和会展企业品牌的互动发展。
参考文献:
[1] 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中国农业会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200-201.
[2] 冯志祥.展会绩效评价体系及其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3,(18):182-183.
[3] 黄瑞芬,王环.山东科技金融绩效评价——基于主成分分析的DEA研究路径[J].区域金融研究,2013,(6):20-23.
[4] 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51-53.
[5] 刘叶芳,于兆河.基于主成分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J].中国市场,2014,(4):41-43.
[6] 杨波,王园君.山西农业会展经济发展思考[J].山西农经,2010,(2):37-39.
[责任编辑 仲 琪]